等小李離開之後,劉浩嶼想到當時的大明在掃除腐敗之時,發生的空印、郭桓案的事情。大明“空印”、“郭桓”案的前後始末……
在明朝初期,為了整頓吏治和經濟秩序,明太祖朱元璋大興獄訟,其中涉及經濟領域的兩大案件為洪武十五年的“空印案”和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這兩個案件與當時的政治、經濟背景緊密相關。
空印案發生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空白蓋印公務文書而引發。明朝時,每年各個布政使司下屬府州縣都需派出審計官吏前往京師戶部,核對其所在衙門繳納中央官府的錢糧、軍需事宜。
由於當時交通不便,往返路途遙遠,為了避免因賬冊不符而耽誤時間,前往戶部審核的官員都備有事先蓋過印信的空白書冊以備使用。這種做法在元朝時期就已存在,且明朝初期也相沿未改。
然而,當朱元璋得知此事之後,大為震怒,認為這是官員相互勾結的欺君重罪,因此下令處罰所有相關官員,數百名官員因此被誅殺。
在郭桓案爆發前,空印案和胡惟庸案已經先後發生過了。明太祖朱元璋為了解決官員貪汙問題,逐漸采取法外施刑的方式,並且越來越重,同時設立錦衣衛以加強監控官員。
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懷疑擔任北平承宣布政使司的李彧(yu第四聲),與提刑按察使司的趙全德偕同戶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下令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郭桓等人確實存在貪汙行為,包括私吞賦稅、降低朝廷稅收、巧立名目征收多種賦稅等等。
此案牽連大明全國的十二個布政司,總計損失精糧兩千四百萬石,涉案人員包括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惠迪、兵部侍郎王誌、工部侍郎麥至德等。為了追贓糧,演變成了大明全國騷動,民間富人莫不因此破產。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平息民怨,將審刑司吳庸殺了,並宣稱折算贓糧實有兩千多萬石。此外,“郭桓案”還促成了大寫數字的出現。
郭桓、空印案是明朝初期重要的案件之一,它不僅影響了明朝的經濟秩序和政治格局,也對後來大明的曆史產生了深遠影響。這兩個案件都體現了明太祖朱元璋對貪汙腐敗的嚴厲打擊態度,但也引發了一些爭議和質疑。
……就在劉浩嶼準備離開應天府,出去走走的時候,通過在現代社會所學的曆史,知道現在的大明洪武年間朱元璋時期的大明版圖情況。
大明的初始版圖,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但當時內地尚未統一。北方有北元占據河西、陝西、山西、東北等地,南方還有明玉珍割據,貴州的土司還未歸附,雲南還有元朝的梁王鎮守。
後來大明進行了版圖擴張,朱元璋不斷進行北伐,1369年攻占陝西、山西和河西走廊,設置了山西布政使司和陝西布政使司。
1369年到1373年不斷北伐北元,使得蒙古勢力退回漠北地區,漠南地區納入大明朝勢力範圍。
1370年,朱元璋消滅明玉珍的“大夏”,設置了四川省。1371年,元朝遼陽行省長官劉益歸順,遼東地區納入版圖,設置遼東都司。此後,貴州土司歸順,設立了貴州都司。
1382年,消滅雲南梁王和大理國,設置了雲南省,標誌著內地基本統一。
疆域範圍,明朝的勢力範圍在1387年朱元璋派遣藍玉北伐到捕魚兒海後,到達了大呼倫貝爾一帶,明朝在此設立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史稱“兀良哈三衛”,歸寧王統轄。此時的明朝版圖麵積大約450多萬平方公裏。
在省份設置上,直接統治省級行政單位:有北直隸,相當於今天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省、山東省小部分地區。
南直隸:相當於今天的江蘇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其他還有陝西、山西、山東、河南、浙江、江西、湖廣、四川、廣東、福建、廣西、貴州、雲南等省。
羈縻性質的行政設置:奴兒幹都司(統轄黑龍江、鬆花江流域和庫頁島等地),烏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在政教合一的青海、西藏地區設置),哈密、曲先等衛(置於今甘肅、青海交界地區)。
所以說,大明洪武朱元璋時期的版圖經曆了一個從初步建立到逐步擴張的過程,最終實現了內地的基本統一,並設立了多個直接統治和羈縻性質的省級行政單位來管理廣闊的疆域。
了解了大明的疆土之後,劉浩嶼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大明最後名將藍玉……
藍玉,鳳陽府定遠縣(今屬安徽省)人,開平王常遇春妻弟,明朝開國名將。他初隸常遇春帳下,以勇猛善戰、屢立戰功而著稱。
藍玉在開平王常遇春帳下效力時,就因其臨敵勇敢、所向皆捷而深受器重。在明朝成立之前,他由管軍鎮撫升至大都督府僉事,成為明朝軍事體係中的重要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