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朱元璋最憎恨貪汙(1 / 2)

劉浩嶼又想到了一件事情,胡惟庸聰明能幹,展現出了極高的行政能力和處理政務的效率。曾經在半個月的時間內,他辦完了兩年多的積案,這充分顯示了他在政務處理上的能力和手腕。

胡惟庸更善於揣摩皇帝朱元璋的心思,而且他還能夠準確地揣摩朱元璋的心思,並據此采取行動。例如,他觀察到朱元璋想要逐步拿掉淮西功臣集團的軍權,交給他的兒子們,於是他主動奏請朱元璋讓皇子們就藩,同時削去相關人員的兵權,這一舉動深得朱元璋的讚賞。

胡惟庸還表現出了一定的政治智慧和策略。在朱棣任錦衣衛指揮使時,他預見到朱元璋可能會突襲檢查地方官員與他的合謀情況,因此他囑咐地方官員們在上京交糧時不要帶“空印報表”,以防朱元璋的突然檢查。

不過胡惟庸的這種行為,被劉伯溫視為大難臨頭不自知,劉伯溫作為大明朱元璋的著名謀士,他對胡惟庸的行為和性格有著深刻的認識。盡管胡惟庸在政務處理上表現出色,但劉伯溫卻看到了他潛在的危險。

胡惟庸在處理許多生殺黜陟等重大案件之時,往往不向朱元璋請示,就擅自加以處理。這種獨斷專行的行為,讓權力欲極強的朱元璋深感宰相專權、皇權旁落的危機。

胡惟庸在朝中遍植朋黨,不遺餘力地打擊異己,使得淮西朋黨集團的勢力不斷膨脹。這種權勢過大的情況對於皇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因此,劉伯溫認為胡惟庸雖然聰明能幹,但他的行為已經引起了朱元璋的警覺和不滿。如果他繼續這樣下去,必然會大禍臨頭。這一預警最終被證明是準確的,胡惟庸最終因“謀不軌”罪被誅殺,並牽連致死了數萬人……

劉浩嶼認為在大明的廣袤土地上,曆史的長河中總有那麼一些英雄豪傑,他們或揮毫潑墨,或揮劍斬敵,留下了無數傳奇。

而自己現在既然來到了大明,雖然不能與劉伯溫、李善長那般顯赫,卻也因其獨特的經曆與現代社會對大明的先知先覺,今後要想在大明的曆史的長卷上,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也不難。

……,現在自己所知道的大明王朝,盛世繁華如夢如幻,其實宮廷內,權力的鬥爭卻如暗流湧動,波譎雲詭。剛剛發生過的以劉伯溫為首的浙東派係,與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派係,兩大勢力之間的爭鬥,早已不是簡單的權力遊戲,而是關乎國家命運、民族興衰的較量。

就在這時,一股清風吹過,吹散了劉浩嶼心中的亂麻,也吹來了他內心深處的聲音。他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仿佛要將這世間的紛擾與雜念,通通吸入肺腑之中,然後化作一股力量,支撐他繼續前行。

於是,劉浩嶼盤膝而坐,他開始修煉起《鴻蒙訣》來了。鴻蒙訣這部功法,乃是他來大明前無意間所得,應該是上古大能所創,能夠助人悟透天地之道,掌握宇宙之秘。劉浩嶼雖然不知這功法是否真有傳說中的那般神奇,但他卻願意一試,因為他相信,隻有掌握了真正的力量,才能夠在這亂世之中立足。

修煉的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但劉浩嶼卻從未有過絲毫的退縮。他將自己的身心完全沉浸在功法之中,感受著天地之間的靈氣流動,領悟著宇宙之間的奧秘。他的心靈逐漸變得清澈而明淨,仿佛能夠看透世間的一切虛妄與幻象。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浩嶼的修為也日益精進。他能夠感受到自己身體內的力量在不斷增長,仿佛有無窮無盡的能量在源源不斷地湧入他的身體之中。他的心靈也變得越來越強大,不再受到外界紛擾的影響,能夠專注於自己的修行之路。

在修煉的過程中,劉浩嶼也逐漸領悟到了許多人生的真諦。他明白了,真正的力量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爭鬥與殺戮,而是來自於內心的平靜與堅定。他明白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追求名利與權勢,而是追求真理與大道。

三天之後,當劉浩嶼再次睜開眼睛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已經站在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能夠感受到自己與天地之間的聯係越來越緊密,仿佛自己已經成為了宇宙的一部分。

……,當黎明破曉,晨光熹微,照耀著大明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之時,劉浩嶼不禁要思考一個問題:何為治國之根本?朱元璋皇帝,一位從草根崛起,最終開創大明江山的英明君主,他的心中,有著一份深深的痛——那是對於腐敗的痛恨,對於貪贓枉法的切齒之恨。

於是他準備給小李再寫一篇文章,《掃除一切腐敗者》:腐敗,如同毒瘤,侵蝕著大明的肌體,腐蝕著大明人民的信念。吾皇帝深知,要想大明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必須從根本上鏟除腐敗的根源。因此,我呼籲“掃除一切腐敗者”的堅定口號,吾皇帝旨在通過法律的鐵拳,徹底清除那些貪婪無度、魚肉百姓的貪官汙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