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當心別人撒把鹽(3)(2 / 2)

當然,真正的朋友還是有的,也占大多數。但是,在利益得失麵前,每個人總會亮相的,每個人的心靈會鑽出來當眾表演,想藏也藏不住。所以,此刻也是識別朋友和人心的大好時機。

進而言之,歲月也可以成為真正公正的法官。有的人在一時一事上可以稱得上是朋友,日子久了,同事時間長了就會更深刻地了解他們的為人、人品,“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如此長期交往,長期觀察,便會達到這樣的境界:知人知麵也知心。

春秋末年,晉國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經過一座界城時,他的隨從提醒他道:“主公,這裏的官吏是您的老友,為什麼不在這裏休息一下,等候著後麵的車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錯,從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時間喜歡音樂,他就送給我一把鳴琴;後來我又喜歡佩飾,他又送給我一些玉環。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夠接納他,而現在我擔心他要出賣我去討好敵人了。”於是他很快地就離去。果然不久,這個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後麵的兩輛車子,獻給了晉王。

中行文子在落難之時能夠推斷出“老友”的出賣,避免了被其落井下石的災難,這可以讓我們看到:當你處在高位某位朋友對你刻意投其所好時,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結交,而不是看中你這個人本身。這類朋友很難在你危難之中施以援手。

話又說回來,通過逆境來檢驗人心,盡管代價高、時日長,又過於被動,然而其可靠程度卻大於依推理所下的結論。因此我們說:“倒黴之時測度人心不失為一種穩妥的方法。

9.朋友麵前,適當時候讓三分

明代洪應明在《菜根譚》中談到:“路經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為人處世中,交友便須遵循這一理念,適當時候,在朋友麵前讓三分,便能獲得朋友的尊重和支持,也可以減少得罪朋友與小人的機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都可能在某些方麵與別人不同。朋友相處常常就會有大大小小的矛盾,當我們麵對這些矛盾時,不可以為“狹路相逢勇者勝”,因為勝的同時,一份友情也就消失了。《菜根譚》上說:“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此是涉世的一種手法。”

留一步,讓三分,是一種謹慎的處世方法,適當的謙讓不僅不會招致危險,反而是尋求安寧的有效方式。個人生活中,除了原則問題必須堅持,對於小事,對於個人利益,謙讓一定會帶來身心的愉快,以及和諧的人際關係。有時,這種“退”即是“進”,“與”就是“得”。

為人處世,遇事都要有退讓一步的態度才算高明,讓一步就等於為日後的進一步打下基礎。給朋友方便,實際上是日後給自己留下方便。

交朋友,就像在跳交誼舞,有進有退,有退有進,有時,退一步路更寬。可能有這樣的經曆,去登一座有名的山,往往會直奔主峰,一是有點“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氣魄,二是聽說峰上有日出,有佛光,有雲海,十分迷人。所以對沿途的景色不屑一顧,等到了峰頂,已是氣喘如牛,滿身大汗,結果沒見到日出,也沒見佛,偶見雲海,又覺得不過如此,掃興而歸。假如換一個角度,不要將目標定在頂峰,而是走到哪兒算哪兒,不慌不忙,一路走去,從容賞景,會覺得到處美不勝收,還會有意外的發現與驚喜。

交朋友也同樣。小劉與小王是同窗好友,他倆學成後,同分在一個單位工作,有一個經營推銷的位子空下來,兩人隻能去一個。誰都知道,這是個肥缺,但小劉還是主動讓與了小王,自己在文教科做職員。閑下來,他寫了幾篇爬格子的文章,報著試試看的態度投到報社,居然發表。以後,他堅持寫,以致小有名氣,成為單位的“一支筆”。

這一種方式,不刻意追求反而有所得,追求得太迫切、太執拗反而隻能徒增煩惱。以退為進,這種曲線的生存方式,有時比直線的生存方式更有成效。小劉的自我籌劃,就讓他找到了更廣闊的天空。

朋友麵前,適當的退讓三分,人生的道路便可能更加寬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