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小宴(2 / 2)

“沈清之,沈瀾之,你們可知道,如今想要進入我魏國朝堂,或是為官造福一方,考進我們思聞書院,優秀的士子可以得到眾位夫子的推薦,並請夫子幫著向合適的部門介紹,才是最好最快的仕途途徑。你們也可以說是有才之人了,為什麼不去參加思聞書院的考試,想著為國家效力呢?”

這個問題,其實在整個晚間的宴會中,這個老夫子已經反複旁敲側擊了好幾次了,再不正麵回答這個問題,仿佛就有些怠慢了,於是蕭若清便笑了笑,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黃夫子,不是我們不為國家效力,其實我們兄弟二人的喜好就在於鑽研醫術,遊曆山水而已,從來都沒有過做官的念頭,每天在屋子裏看看書,弄弄藥,就覺得無比的快活了,可能這便是所謂的人各有誌吧。而且,作為一個大夫,治病救人,救死扶傷,也是為國家效力的另一種方式啊。”

聽了這樣的回答,黃夫子倒還沒說什麼,畢竟人家已經說了,人各有誌,不可強求,隻是略有惋惜罷了。可是,旁邊的那兩位思聞書院的新晉學子卻不高興了,其中那個楊錦賢便直接向著蕭若清發問道:

“這位沈家的大公子,我極不讚同你的觀點。你說的人各有誌,難道就是想用父母給你的有用之身每天去遊山玩水,或是侍花弄草,胸無大誌,自己空有一些本事,卻不用來報效朝廷,麵對德高望重的夫子的教誨,隻隨意的一句‘人各有誌’便罷了?這樣的話,可對得起祖宗,可對的起父母?”

蕭若清本來便是抱著十分隨意的態度來參加這個宴會的,卻不想時間都已經過了大半,此時卻遇到這樣責難,毫無意義不說,也十分地無聊。轉頭看了看身邊的三皇子和孔辰溪,卻隻見他們兩個自顧自地喝著酒,並不理這邊的事情,就好像什麼都沒有聽見,想來也是抱著要看好戲的態度。這樣的認知讓蕭若清恨得直咬牙,卻隻能獨自麵對那個楊某人的發難,說道:

“其實我覺得,人生在世,不管是父母也好,祖宗也好,都不能夠代替我們每一個人去過日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他們雖然會對我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期望,但是,他們最根本的期望,尤其是作為父母的,最希望的還是我們的一生都平安喜樂。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比如說,若是我的父母親渴望我日後入朝為官,或是造福一方百姓,那麼他們難免就會向我從小灌輸各種各樣的、以後要報效國家的想法;若是他們渴望我經商,那麼他們就會在我小的時候帶我去了解什麼是商業,什麼是低買高賣。可是,在我的小時候,我的母親唯一的希望,便是我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安安穩穩地活下去而已。後來母親去世,我便遵從了她的意願,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每天都在歡喜中度過,我覺得,我是對得起我的母親的。”

蕭若清的話,讓在整個宴廳裏的所有人都陷入了一個短暫的沉思。而後,那位吏部尚書王韜雨卻又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沈大公子,恕我冒昧,在下竊以為,人生在世,母親固然是對自己有著生育之恩,但是,堂堂的大好男兒本應該跟從自己的父親,報效國家才對,而不是隻聽信深宅當中的婦人之見,草草地決定了自己的前途。

在你看來,你的母親隻希望你今後能夠平安生活而已,其實,全天下的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都是抱有同樣的想法,就連我府上的孩子們,每天也都被賤內疼愛得不像樣,也是一心想讓他們一生都過得平安喜樂。但是,對於孩子今後即將選擇的道路,卻應該是由我這個做父親的來決定,而且,這樣的決定也不見得就會和那渴望孩子平安喜樂的願望相衝突。”

蕭若清聽到了這樣的話,也隻是淡淡一笑,心裏卻在哀歎,這樣的話題怎麼說起了沒完,口裏卻繼續說道:

“尚書大人,我認為,您的話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雖然還是有些偏頗。您說在家中常年不見識外麵的世界的那些個婦人,不應該去左右自己子女的未來人生。在這句話當中,首先,我想,您說的應該隻是一般的婦人,而我的母親,她是個奇女子。其次,就算略過我的母親不談,我認為,身為任何孩子的母親,她都是絕對有資格、有能力來決定自己孩子未來的人生的。”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