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神秘的自然景觀(2)(3 / 3)

科羅拉多大峽穀全長443千米,穀底最深處為1600千米,寬度為200~29000米。早在5000年前,就有土著美洲印第安人在這裏居住。大峽穀岩石是一幅地質畫卷,反映了不同的地質時期,它在陽光的照耀下變幻著不同的顏色,魔幻般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無數旅遊者的目光。

峽穀的成因揭秘

科羅拉多高原為典型的“桌狀高地”,也稱“桌子山”,即頂部平坦側麵陡峭的山。這種地形是由於侵蝕作用(下切和剝離)形成的。在侵蝕期間,高原中比較堅硬的岩層構成河穀之間地區的保護帽,而河穀裏侵蝕作用活躍。這種結果就造成了平台型大山或堡壘狀小山。

科羅拉多高原是北美古陸台伸入科迪勒拉區的穩定地塊,由於相對穩定,地表起伏變化極小,而且在前寒武紀結晶岩的基底上覆蓋了厚厚的各地質時期的沉積,其水平層次清晰,岩層色調各異,並含有各地質時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岩性、顏色不同的岩石層,被外力雕琢成千姿百態的奇峰異石和峭壁石柱。

伴隨著天氣變化,水光山色變幻多端,天然奇景蔚為壯觀。

峽穀兩壁及穀底氣候、景觀有很大不同,南壁幹暖,植物稀少;北壁高於南壁,氣候寒濕,林木蒼翠;穀底則幹熱,呈一派荒漠景觀。蜿蜒於穀底的科羅拉多河曲折幽深,整個大峽穀地段的河床比降為每千米150厘米,是密西西比河的25倍。其中50%的比降還很集中,這就造成了峽穀中部分地段河水激流奔騰的景觀。因為如此,沿峽穀航行漂流成為引人入勝的探險活動。

大峽穀兩岸都是紅色的巨岩斷層,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創造力鐫刻得岩層嶙峋、層巒疊嶂,夾著一條深不見底的巨穀,卓顯出無比的蒼勁壯麗。更為奇特的是,這裏的土壤雖然大都是褐色,但當它沐浴在陽光中時,在陽光照耀下,依太陽光線的強弱,岩石的色彩則時而是深藍色、時而是棕色、時而又是赤色,總是撲朔迷離、變幻無窮,彰顯出大自然的斑斕詭秘。這時的大峽穀,宛若仙境般七彩繽紛、蒼茫迷幻,迷人的景色令人流連忘返。峽穀的色彩與結構,特別是那氣勢磅礴的魅力,是任何雕塑家和畫家都無法模擬的。

峽穀岩壁的水平岩層清晰明了,這是億萬年前的地質沉積物,如同樹木的年輪一樣,為人們認識地質變化提供了充分的依據。大峽穀除去它雄偉壯觀的一麵,還有很多千回百轉的通幽曲徑;兩崖壁立千仞,夾持一線青天的景色在令人驚歎之餘,難免也會讓你覺得前麵似乎就有當關之勇夫。另外的一些由水流衝擊而成的岩穴石穀,形狀千奇百態,色彩通紅如火,每一處岩石都好像是一幅精美的畫,置身其中,猶如來到仙境一般。在大峽穀國家公園的電影院裏,有世界最大的銀幕,講述著大峽穀的曆史和變遷。億萬年前,這裏也同喜馬拉雅山一樣,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造山運動使它崛起。然而由於石質鬆軟,經過數百萬年湍急的科羅拉多河的衝刷,兩岸岩壁被摩擦切割成今天全長近400千米、寬約20千米、平均深度1500米的世界著名大峽穀。

大峽穀的無窮魅力

自1869年JohnWesleyPowell首次漂流科羅拉多大峽穀開始,100多年來無數的美國探險家追隨著他的足跡在大峽穀裏挑戰險灘,搏擊急流,在這裏詮釋著一種美國精神。科羅拉多大峽穀是世界上最大的峽穀之一,也是地球上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全世界許多到過此地的人為之感歎:隻有聞名遐邇的科羅拉多大峽穀才是美國真正的象征。

科羅拉多大峽穀總麵積接近3000平方千米,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眼看遍大峽穀的全貌。隻有從高空俯瞰,才有可能完整地欣賞這條大地的裂縫。真正身臨其境的人,隻能從峽穀南緣或者北緣欣賞大峽穀的一部分。這倒是應了“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的道理。

美國作家約翰·繆爾1890年遊曆了大峽穀後寫道:“不管你走過多少路,看過多少名山大川,你都會覺得大峽穀仿佛隻能存在於另一個世界,另一個星球。”此言不虛。科羅拉多大峽穀是自然的奇跡,到了這裏,你才會意識到自己的渺小,抑或是人類在大自然麵前的渺小。站在峽穀邊緣,你會驚異這片土地怎麼就被鬼斧神工地掰開在你麵前,露出裏麵斑斕的層層斷麵。峭壁下的深淵深不可測,盡管有護欄圍著,但是來自那深淵的魔力仍然讓人膽寒,不敢正視。

你會疑心自己到了地獄門口,而冥王正笑著端詳下一個獵物;或者你會覺得自己已經走到了世界的盡頭,孤單單地把整個世界拋在了身後。它帶給你一種難以名狀的震懾,所謂人類的曆史,時間的流逝,在這道鴻溝麵前似乎也隻能歸於一粒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