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1 / 3)

梁國收複關中,不僅新增九州之地、二百多萬丁口,還進一步俘獲得可以擴充兵馬的逾七萬戰俘,梁軍國力進一步大增。

楚國對此的感受或許沒有那麼強烈。

畢竟楚軍在閩地的戰事六月下旬也成功進入尾聲了,顧芝龍、黃慮於建州府會師,數萬兵馬,押解閩王一係及閩地將吏及家上萬人,也踏上前往金陵的路途。

然而蜀國君臣內心的感受卻完全不一樣了。

收複關中,對梁國來是徹底解除西翼的威脅,可以放心大膽的將戰略重心往北、往東轉移,但梁軍同樣可以不急著攻打北麵的蒙軍及東麵的東梁軍,將戰略重心往南轉移,先吞並蜀地,與敘州這塊韓謙經營最久的飛地連接起來。

事實上朝中顧騫、朱玨忠等人甚至就主張先對蜀國用兵,條件上也許可。

此時的蜀軍戰鬥力完全不被大梁將臣放在心裏,而用王孝先、趙孟吉的降兵及歸附軍作為攻蜀先鋒,甚至可以利用他們迫切歸鄉的心態,而能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梁兵馬此時攻蜀,不僅進攻通道是順暢的,也不用怎麼擔心會受到蒙軍、東梁軍或楚軍的幹擾。

而吞並蜀國之後,與敘州連成一片,不僅國力將進一步大幅上升,對楚軍、東梁軍以及蒙軍,都將擁有地勢上的戰略優勢。

蜀國君臣也擔心梁軍存有覬覦之心,又擔心之前對喬致庸、王樘出使的冷淡態度,會成為梁軍出兵蜀地的借口,蜀主王邕猶豫再三,才最終決定遣曹幹出使洛陽。

曹幹出使洛陽,除了為之前的冷淡態度作解釋,同時也是刺探洛陽的虛實,試探韓謙與梁國君臣對蜀國到底有沒有覬覦之心。

曹幹從成都府出發,一路北行,跨過漢水,走儻駱道穿過秦嶺,進入剛被梁國收複沒兩個月的關中。

他在雍州城停留了兩,與荊振、洗尋樵、韓成蒙等新置雍州行省的核心人物見過一麵,再乘船到陵上與馮翊會合後,得知韓謙禦駕巡視孟州,便一路追趕到孟州來。

此時乘馬車,沿南關河西岸北行,曹幹心情是百味陳雜,往事曆曆在目。

佑十六年,韓謙作為大楚迎親使,出使蜀國,曹幹在那時便與韓謙相識,之後雙方多為合作關係:

包括他們在渝州立足,從敘州購入精良戰船、兵械攻打巴南地區,乃至暗中誘使左清江軍世子王弘翼一係的將領出兵婺川,使得韓謙有機會招安思州亂兵,而他們也趁機將世子王弘翼的嫡係從左清江軍踢除出去,以及後續韓謙助他們奪位,而他們共同迫使楚廷選擇梁楚議和……

現在梁蜀兩國走進最關鍵的十字路口,後續將何去何從,曹幹也不知曉,但他也不會幼稚到認為以往的舊誼,真能維係點什麼出來。

也真是不巧,馮翊陪同曹幹趕到南關河橋的工地時,陡然間陰雲翻滾四卷而來,一陣急雨驟然而降。

韓謙不拘禮節,直接用了工地的營帳接見曹幹。

禦營用十數輛隨行戰車環護起來,一部分禦前侍衛避雨車中,但還有二百禦衛直接站在雨中結防禦陣型,防止有敵間趁雨興亂。

看大雨澆灌而下,這些衛卒仿佛鐵石澆鑄一般,透漏出凜冽的威嚴氣勢。

曹幹所乘的馬車以及隨行人員,都隻能在車陣外停候,馮翊陪著曹幹以及兩名蜀國副使,撐著油紙傘,往大帳走去。

曹幹出使一路走過來,梁州府剛剛渡過最艱難時期,關中地區剛剛結束戰亂,從華潼到滎陽兩岸才剛剛解除軍事衛戍,孟州則還屬於戰區,沿路皆殘破。

這些地方除了路橋得到優先修造之外,其他建設都還沒有怎麼展開,看不出繁榮的景象。

不過沿路所見的梁軍將卒,皆軍容整飭,驍勇悍厲;即便是編入捕巡司負責地方治安的巡役,也是幹練勇毅,給人完全不一樣的感觀,遠非蜀軍所能及。

“故人多年不見,初來孟州,莫要拘禮。”

看著曹幹進營帳來,韓謙走上前,迎他到長案後坐下,再介紹帳內的大梁將臣給他認識。

周道元、沈鵬皆是梁軍舊吏,郭榮、韓東虎、王轍、何柳鋒、林江、薛川、霍厲等乃棠邑軍將領,安吉祥可以是晚紅樓的遺孽,此外還有趙孟吉之子趙朔、部將何虛。

看到李知誥、李摯父子,曹幹心情就更複雜了,蜀國君臣一度希望李知誥、柴建能事實上割據梁金兩州,以為梁楚兩國之間的緩衝,誰曾想到蜀國還沒有來得及暗中搞什麼動作,柴建便調到隴右任秦州府製置使,李知誥更是進入大梁中樞,任參謀府左參事。

從這營帳,他便能看到大梁將臣是一個大雜燴,但恰恰在韓謙的統領下,他們凝聚成當世戰鬥力最強的一股勢力。

趙孟吉調任河東按察使,韓謙也沒有臨時將他召到孟州來,使之與曹幹故人相見。

不過,趙朔、何虛二人,曹幹之前是打過招麵的,這時候分屬梁蜀,對案而坐,叫曹幹心裏猶是感慨。

韓謙甚至隨意,有著故人相見的熱情,曹幹卻還是謹記蜀使的身份,遞上國書,對梁軍接連斬獲大捷表示祝賀,臨了也不忘對孟州駐紮如此多的精銳兵馬,對晉南蒙軍作戰進展的關切。

“聽你過來,我原本留在洛陽見你,這邊的條件畢竟太過簡陋,不是待客之道,但趙朔、何虛兩部兵馬輪戰碗子城,胡虜抵擋甚為堅決,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打下來,我有些放心不下……”韓謙渾不在意的跟曹幹介紹起孟州作事的進展,似乎他真是擔心這邊的戰事進展緩慢,才到孟州來視察戰情一般。

最初投附時,趙孟吉還是想著掌握兵權,即便將原有兵馬縮減為一萬精兵,但除了其子趙朔及嫡係大將何虛擔任旅都揮使,直接統領兩旅精兵外,中層將領以及基層武官,皆是蜀人。

收複關中之後,趙孟吉徹底意識到他的投附,並沒有起到多關鍵的作用,意識到梁蒙力量對比扭轉過來後,蒙軍所處的劣勢有多大,也不想再惹猜忌,就直截了當的主動請辭去孟州府製置府及孟州行營軍都統製、都指揮使等職,請求參謀府派出將官,對孟州軍進行更徹底的整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