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1 / 3)

很多人都清楚長信宮太後不簡單,自新帝登基以來,鋒芒也是漸為鋒芒,但也沒有想到會她此時的發難,竟叫楊致堂根本沒有招架之力。

鄭榆原本跟楊致堂沒有什麼大的衝突,但楊致堂此時滿心想著繼續拖延下去,隻會將黃州及鄭氏推萬劫不複之地,乃是他所絕不能接受的。

鄭榆這時候也是不吝嗇落井下石,看向沈漾、楊恩、杜崇韜三人追問道:

“要不要此時就開審逆案,與梁軍是和是戰,沈漾、楊侯爺、杜侯爺,諸公此時可要拿個主意啊!”

鄭榆都沒有看向張潮,也沒有不覺得張潮會反對他的意見;而張潮也確實站在一旁頗為期許的朝沈漾、楊恩、杜崇韜等人看去。

形勢是很明確的,一旦荊襄不守,位於洞庭洞以西的朗辰兩州夾於敘州與荊襄之間,鬼都能知道韓謙下一步必然會出兵奪朗州、辰州。

削藩戰事期間,張家率五千鄉兵降附先帝而得重用,這也注定他張家從來都不是什麼強硬的主戰派,即便張瀚此時身為侍衛親軍最為重要的將領之一。

他們內 裏更指望蒙兀人及東梁軍能將韓謙打得頭破血流、骨斷筋殘,叫他們自己去打,就有些開玩笑了。

自佑十三年以來,大楚還有比韓謙更猛、更耀眼的人物嗎?

不要韓謙了,大楚現在能挑出幾個能與李知誥、溫博、李秀比肩的將領來?

楊恩、沈漾、杜崇韜心裏一歎,見長信太後牽著新帝的手,還一副怒氣衝衝的樣子,並沒有要坐回到禦案後的樣子,硬著頭皮道:“不處置逆案,高祖皇帝、先帝在九泉之下,死不螟目,而河洛若陷入胡虜之手,亦非大楚之福,接受梁國稱臣納貢,使守北疆,或為幸事……”

“諸卿心裏可都是想清楚了,非哀家逼迫你們?”清陽問道。

“想清楚了,請太後下詔。”沈漾等人道。

“除鄭暢率禦史台諸卿審辦逆犯之外,著鄭榆、蔡宸二人為和議大臣,你們幾個有什麼事情聽他們稟報就好,莫要直接插手這事了,”清陽完全忽視黃娥的存在,直接擅斷獨行的下詔,見楊致堂張嘴想什麼,不給他開口話的機會,道,“你也不要跟哀家一個婦道人家解釋什麼了,沒有人能阻止你進宗廟,你自己到楊家列祖列宗的牌位之前解釋去吧……”

楊致堂老臉漲得通紅,虧他年紀不大,沒有當場氣悶過氣去,但這時候也隻能硬著頭皮喊了聲“老臣領詔”,但狼狽不堪趕往宗廟跟死人請罪去了。

…………

…………

清陽回到長信宮的大殿之上,心裏有著痛擊楊致堂之後難言的痛快淋漓跟振奮,但痛快淋漓之餘,卻又感受有一絲藏不住的疲憊之感。

看著在崇文殿幹坐半的彬兒回到長信宮裏,在廂殿裏讀了一會兒書便睡熟過去,清陽輕歎一口氣,走到書櫥前打開暗格將信函取出來。

這封信都是無意義的字符,聽到身後腳步聲響,清陽轉頭見是雷成走進來,道:“你家君上的字,還真是醜啊……”

韓謙的字是欠缺些功力,也無怪乎早些年有人他不學無術,雷成尷尬的咳嗽了一聲,道:

“鼇山島戰船雖然盡數被燒毀,但八千兵卒都隻是暫時被困在島上,並沒有被殲滅。談判時,太後可下詔將周頓等人治不守失軍之罪,削奪這些人的將職,使鄭興玄從侍衛親軍抽調武官將領去接收這部兵馬,正式收編到侍衛親軍序列之中。不過在此事之前,太後最好要先看到鄭暢使禦史台官員大肆上書彈劾壽王楊致堂多番欲與蒙兀媾和之事——要讓鄭家與壽王結成死仇。”

楊致堂根深蒂固,彈劾未必就能將壽王楊致堂扳倒,更不要沈漾、杜崇韜、楊恩都未必希望楊致堂倒掉,但將鼇山島殘軍收編到侍衛親軍旗下,重建一支隸屬於中樞的水師力量,沈漾、杜崇韜、楊恩則不會拒絕。

當然,這麼做主要還是迫使鄭家與壽王楊致堂徹底對立起來,令鄭家無法再變更和議的主張。

清陽收起信函,看了雷成一眼,問道:“莫非鄭家也是你們的人?”

雷成笑澀笑道:“鄭家要是能為君上所用,事情怎麼會有這麼複雜?”

“這倒是的,但鄭家就算這次受你們威脅,不得不轉頭支持和議,然而黃州始終處在淮西的威脅之下,他們怎麼可能願意跟楊致堂結成死仇?”清陽微蹙著秀眉,不解的問道,“你們暗中還許了他們什麼好處?”

“未得太後允許,還沒有與鄭家接觸,但君上同意公開祛瘴酒的真正藥方。”雷成道。

“這麼,右龍雀軍南征嶺南兵馬,春夏以來疫瘴染病累計多達三千人,這個消息不假嘍?”清陽問道。

“確是不假,祛瘴酒乃是君上與先君在敘州站住腳的根本,君上想要恢複與大楚的商貿,不拿出真正的誠意來,也隻會叫太後為難……”雷成道。

清陽知道鄭家太需要祛瘴酒的藥方,鄭榆主持和議,也必然會提及這事。

隻要是真的藥方,哪怕是對外公開,目前也是鄭家受益最大。

要不然的話,鄭暉此時想要保住目前在嶺南已占有的地盤都難,要是帶著一堆傷病狼狽的撤回永州,對軍心、士氣影響就太大,後續駐守永邵等地,也還將麵臨清源軍的報複反擊。

清陽思慮片晌,又道:“鄭家目前不得不傾向和議,而韓謙能拿出祛瘴酒藥方,卻是能迫使鄭氏與楊致堂公開決裂,但整件事也不是鄭氏一家能得算的,韓謙僅僅拿出這一點還遠遠不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