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都洛陽(2 / 3)

他們所站的位置,距離洛陽城南城門僅十二裏,甚至能眺望到從洛陽城西側往西北而去、最後經偃師、鞏縣境內彙入禹河、此時為冰雪覆蓋的河道。

韓謙半晌之後,緩緩道,

“洛陽形勝,下之中,北依黃河,南望嵩嶽,西出崤山,東走虎牢,伊洛清波,邙山蒼茫,我得之而不居之,不僅是暴殄物,也有負朱裕兄對我的厚望——這個問題,你們都不要堅持了,我與朱裕兄這數日也有過討論。雖然定都洛陽,暫時會有很大的困難要克服,但定都於此,除了我要向下表明抵禦胡虜,恢複大梁故土、河朔漢服的心誌外,還有諸多我們所不能忽視的優勢所在,也能最大限度的消弱金陵的敵意……”

這些年韓謙也是苦讀地誌史學,對下雄鎮之地的形勝地略,也都了熟於心,此時也是款款與眾人來。

兩千前,西周代商,為控製東邑,於嵩嶽之北、洛水河畔建造王城與成周城,是洛陽建城立都之始;周平王元年東遷洛邑,開啟東周世代;秦莊襄王元年在洛陽置三川郡;漢王元年項羽封申陽為河南王,居洛陽;漢高祖五年,初都洛陽,後遷長安,改三川郡為河南郡;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定都洛陽,改洛陽為雒陽,更河南郡為河南尹,而到漢永和五年,河南尹便統計有戶二十萬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萬零八百二十七。

黃初元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陽,變雒陽為洛陽;泰始元年,西晉代魏,仍以洛陽為都;太和十八年,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開皇元年,在洛陽置東京尚書省;大業元年,隋煬帝遷都洛陽。

前朝自高宗始仍以洛陽為都,稱東都;寶年間,改東都為東京;武則光宅元年,改東都為神都。

前朝末年,洛陽毀於戰火,民十不存一,而待朱裕初封洛陽,十年經營,梁重新設置河南府,轄河南、洛陽、偃師、盧氏、桃林、熊耳、澠池、新安、鞏、伊川、嵩南、陽城等十三縣,人丁繁盛之際,一度再度坐擁近百萬丁口。

經曆這幾年的戰事摧殘,但並入華州、潼關等地,河洛之地除駐軍之外,猶有七十萬人丁。

除了人丁繁盛之外,地處黃河中遊以及位於淆、嵩、邙、熊耳、伏牛諸山脈之間的河洛盆地,可耕種居住麵積廣達四千餘平方裏。

盆地內南北高,中間低,略呈槽形。北部為邙山黃土丘陵,中部是伊、洛河衝積平原,南部為萬安山低山丘陵和山前洪積衝積坡地,土地肥沃,氣候溫暖,物產豐茂,能保證有足夠的糧食產出,亦繁衍出如此密集的人口。

而四周相對封閉的地形,不僅有利於軍事防衛,同時四周地形又是從高嶺到低山再到平原呈三級地形緩降分布,其間溪河縱橫,而水量充沛且落差均勻。

在有更選進的動力源之前,想要發展初級工業體係,離不開大規模可利用的水力資源。

韓謙早年將東湖作為棠邑重心打造,即便收複淮西之後,猶沒有將製置府遷往地勢更平坦、四周擁有更多農耕糧田的巢州城。

這除了東湖除了造堤圍湖能開墾大量的糧田以及城市發展用地外,更主要的還是東湖南臨須濡山、北據青蒼山,沿坡修造堰壩,能開發大量的水力資源可供發生初級工業所用。

這是純粹平原地區在新的動力源大規模推廣之前,所不具備的優勢。

這也是將定都洛陽,比定都壽春不容忽視的一個優勢條件。

淆、嵩、邙、熊耳、伏牛諸嶽,煤鐵儲藏也極豐裕。

雖數年戰事,令河洛農耕及匠工生產破壞極大,甚至大量的匠工都被梁師雄虜走,但諸多工坊的基礎還在,韓謙隻需要從淮西、敘州等地抽調數千成熟的匠師、匠工過來,就能很快恢複河洛地區早年在朱裕手裏就初成規模的工造體係。

而事實上,第一批隨韓謙北上的人馬裏,就有兩千人馬規模的匠師營,囊括目前棠邑所有工造類別的工師、匠師以及一部分從曆陽學堂提前結業的學子,都可以隨時安排下去……

新都定於洛陽,也是朱裕的遺願,隻可惜之前梁軍殘破,河洛諸城新陷,他便病入膏肓,還沒有機會著手安排諸多事。

至於如何在即便爆發的戰事之餘安定人心、軍心,韓謙也與朱裕身前這最後幾日有過討論。

他並不覺得將從汴京南撤的十數萬民眾進一步南遷到壽春為質,就真能安定住人心。

河洛與棠邑要全麵融合,韓謙這些年在棠邑全麵且深入推行的新製,與梁國舊製截然不同,這是誰都無法忽視的事實。

朱裕身前能眾人迎立韓謙為新主,理法之事變得不甚重要。

而梁高祖朱溫早年就是流民軍將領出身,他與麾下將吏初期就極敵視清流士族,當年在白馬驛,除大誅前朝宗室子弟,前朝士族也是人頭滾滾落地,才會蕭衣卿等衣冠士族北逃附胡。

顧騫、陳由桐、荊浩、荊振、陳昆以及韓元齊等人的出身都不高,並沒有形成極其頑固的舊有理法觀念,這點跟江淮,特別是江東的地方勢力有著極大的區別。

廢除奴婢賤籍,但允許雇傭役婢,以及廢除嫡庶之製,當前也不會直接衝擊到大梁將臣現有的利益。

當前河洛風雨飄搖不定,地方勢力甚至都不願子弟入仕,因此對廢除恩蔭之製以及新的取仕、將官升授之製,也不甚在意。

然而涉及到土地,卻是繞不開的問題。

這不僅是河洛地方勢力的根本,也是棠邑新製與梁國舊製的根本區別所在。

顧騫、陳由桐、荊浩、荊振、陳昆等一大批人,包括沈鵬、文瑞臨、趙慈等承司的悍吏以及早年編入玄甲都、之後遍布大梁禁軍的武官將領,作為嫡係,大多數人都主要是朱裕經營河洛時期追隨其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