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抉擇(3 / 3)

“無妨。”王轍示意石如海在外麵守著就好。

雖然事情透著蹊蹺,但他並不覺得荊檀真會在棠邑腹地對他們有什麼不利的舉動,與膽氣不弱的杜益銘,一起隨荊檀走進完全由玄甲騎駐紮的跨院。

城北的驛站,乃是一座營寨基礎上改建,西跨院極為開闊,大大的營房有上百間,前後五道院子,寒冬時節,沒有其他什麼草木正綠,院子角落裏有幾株臘梅吐蕊,雪花簌簌而下,與白牆黛瓦相映,卻是耐看。

王轍走進跨院深處,難得見一叢瘦竹長在簷角裏,院中涼亭之中站著數人,雖然皆穿尋常襖裳,但氣度不凡。

雖然這幾個人,王轍都沒有見過,但細辨他們的相貌,再與軍情參謀司搜集的情報勘合,整個人如雷劈般怔在那裏,他怎麼都沒有想到這幾個人物會借押送逆犯的機會,悄無聲息的跑到棠邑來。

“老夫雷九淵見過王參軍、杜知縣,”跨院深處,雷九淵白發蒼蒼,身穿青袍站在亭下,看到王轍、杜益銘隨荊檀走進來,拱過手,又介紹身邊數人,道,“這四位乃是我梁國宗正卿朱玨忠、侍中顧騫、禮部尚書陳由桐、殿前侍衛馬兵都指揮使荊浩,我們攜我家陛下密旨前來,要秘密覲見韓侯,還請王參軍、杜知縣代為安排……”

…………

…………

溫暮橋、馮繚、高紹、趙無忌、郭卻、奚昌、季希堯、杜益君、陳濟堂、趙啟、馮璋、林宗靖、韓東虎、霍肖等高級將吏一早接到緊急通知,等前後腳走進漣園西院的議事大廳,看到大梁散騎常侍雷九淵、宗正卿朱玨忠、侍中顧騫、禮部尚書陳由桐、殿前侍衛馬兵都揮使荊浩五人坐在大廳之中,都難抑內心的震驚。

一時間不知道河洛發生什麼不得了的事情,竟然叫他們五人此時秘密潛來曆陽。

雷九淵最初乃是梁帝朱裕的秘密謀臣,前期執掌承司,在梁帝朱裕篡位登基之後,雷九淵年紀有些大了,僅僅是掛了一個散騎常侍的虛銜,卻毫無疑問是梁國最為核心的大臣之一。

宗正卿朱鈺忠乃梁高祖朱溫堂弟,也是朱氏宗室之中唯數不多堅定站在朱裕這一邊的宗室耆老,曆來也是朱氏宗室的代表。

顧騫乃是朱裕少年時的師友,他也是少年成名,三十歲不到就被大梁先帝朱溫選為雍王府侍講效力朱裕身邊多年,曾任河南府(河洛)知府事、戶部侍郎等職,朱裕篡位後出任侍中,乃梁國文臣之首。

禮部尚書陳由桐乃朱裕故妃之父,乃雲和公主及梁帝朱裕長子、洛王朱貞的外祖父。

殿前侍衛馬兵都揮使荊浩,與其兄荊振以及韓元齊、陳昆等人,乃是朱裕最為信任的統兵大將。

“大家都坐下來吧,”韓謙示意高紹、馮繚他們都坐下來話,“雷、顧諸公隨押送逆犯隊伍南下,進入淮西已有數日,昨日王轍、石如海護送雲和公主去襄安,才得知此事,這才連夜護送他們到曆陽來……”

聽韓謙這麼,眾人心裏更是驚疑:

雷九淵、顧騫等人是隨押送逆犯隊伍進入棠邑,並沒有第一時間到曆陽來,甚至都沒有現身,在巢州城外滯留了五六,卻在韓謙最終決定送徐後、章新春等逆犯前往金陵受審、並應梁帝朱裕的請求,將雲和公主送往襄安、準備叫他們護送回洛陽之後,才決定到曆陽來?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高紹看王珺、趙庭兒並坐韓謙身後,他也顧不得跟溫暮橋、馮繚、郭榮推讓,徑直坐到韓謙右側下首案後,按捺不住心間驚疑的壓低聲音問道。

“還有由顧大人給諸人詳加解釋吧。”韓謙道。

顧騫等人坐在左側諸案之後,道:“我大梁陛下十月之後,身子就再經不得風寒,甚至兩度昏厥。蒙兀人著梁師雄從河洛等地撤兵,或許也是預見到這點,以為陛下身故之後,河洛等地不攻便能自取,無需在此時浪費兵力……”

“啊?”

梁帝朱裕之前從棠邑借道返回蔡州時,與巢湖東岸跟韓謙見過一麵,當時馮繚、高紹、溫暮橋、郭榮、王轍等人都在場,能看得出梁帝朱裕當時臉有病容,。

不過,都這麼長時間過去了,梁帝也一直親自統兵作戰,棠邑眾人也沒有岔想到其他事情上去,還以為梁帝朱裕當時身染恙,身邊又不缺醫術超群的名醫,一點病疾早就治愈了呢。

誰能想到正值壯年的朱裕,竟然已經是病入膏肓了?

“顧大人你們是擔心梁帝有什麼不幸,蒙兀人便會再度大舉兵戈進攻河洛,特意趕來曆陽的?”郭榮問道,但脫口問出這話後,又覺得不對,心想顧騫他們真要是過來尋求棠邑的援助,顧騫等人何需在襄安藏上五六日再現身?再此番議援是至關重要,但也不需要雷九淵、顧騫五人一起過來啊!

“不錯,我們是擔心陛下萬一有什麼不幸,蒙兀人便會再度舉兵進攻河洛,而河洛難以抵擋,需要棠邑的援助——不過,要怎麼請求棠邑的援助,我們與陛下卻有很大的分歧。”顧騫道。

馮繚心間閃過一念,看了一眼韓謙,忍不住問顧騫:“梁帝不會是想將身後之事托付給我家大人吧?”

郭榮、高紹、溫暮橋等人聽馮繚這麼問,都禁不住震驚的手摁長案。

雖然馮繚的猜測,才能解釋為何梁國這麼重要的五人會在這時齊至曆陽,卻不能解釋他們五人為何到襄安後拖延數日才現身啊?!難道這是梁國君臣在這事上有極大分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