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壽誕(3 / 3)

不談品軼,韓端趕在開席之前在他宅子裏等候,張潛也再無理由推脫,匆匆回府換了一身便服,便帶著其子張擇,隨韓端趕往燈火通明、賓朋滿座的韓府。

進韓府之時,張潛剛好與韓道銘、鄭榆攜手而來的車駕遇上,一起跨入府中,看到梁使郭端鐸在鴻臚寺官員的陪同(監護)下,也趕到韓府赴宴。

韓道昌在韓府地位僅次於韓道銘,這兩年在鹽鐵轉運使司任郎中官甘之如飴,沒有想著轉遷,看似品秩不入大臣之列,在大楚卻是實權差遣。

大楚鹽事分為煮收運銷四個環節,鹽鐵轉運使司不設侍郎,張潛以參政知事及戶部侍郎領鹽鐵轉運使,再有四個郎中官各執一事,煮收銷三個事都由張潮的嫡係掌握,韓道昌就掌握鹽場與州縣鹽鐵院監之間的運輸之事。

這兩年韓道昌在鹽鐵轉運使司任事,頂住壓力,興利除弊,將之前的運鹽船隊都裁撤掉,將運鹽之事托付給赤山會,僅安排押綱監鹽吏督管。

僅此一項每年就為朝廷節省四五萬緡錢,也沒有人敢韓家將運鹽之事交給赤山會是中飽私囊。

赤山會所擁有的大倉船,走長江及湘阮漢贛等支流,運力大、速度快,優勢極大,太湖、鄱陽湖、洞庭湖沿岸已有不少州縣,都將綱糧押運之事交付給赤山會。

中樞雖然一直想著避免這個局麵的出現,但金陵及江東的造船業在金陵事變前後被徹底的摧毀掉,一直都沒有恢複過元氣來。

嶽陽、潭州雖然有兩家官辦造船場,但缺少足夠經費,所造船舶提供給州縣地方,總是被嫌棄太貴、速度太慢而被拒收。

其他的地方造船業,在敘州以及近期興起、物美價廉的東湖船舶打壓下,在中大型船舶上沒有丁點的競爭力,也就完全不成氣候,隻能夠造一些型的漁舟及烏篷船混日子,發展還不如前朝中晚期。

而除了長途運輸外,跑中短途水運的船幫、商幫勢力,則多與敘州、棠邑交好。

一方麵是他們要從棠邑購買船隻。

另一方麵,赤山會在韓謙的支持下,崛起於江湖河海之間,有著半官方的身份,此時已經不會屈服於地方勢力的刁難;而之前被壓榨在最底層、在官員衙吏以及世家宗閥麵前沒有什麼地位可言的船幫勢力,倘若在地方上遇到糾紛,現在多會請赤山會出麵調停。

張潛跟在沈漾身邊,對棠邑及韓府研究也深,清楚赤山會的事務,目前分為兩塊,一塊是暗中刺探、搜集楚地諸州縣的情報,這些事情以及武裝護衛等事由郭逍、林江兩人負責,都正而八經的授正六品武官,歸入製置府軍情參謀司帳前聽用。

還有一塊事情,就是較為純粹的船運及會眾的經濟營生,目前主事人乃是赤山軍的舊武官郭全、周柱,也是韓謙的嫡係。

不過,這一年來,郭全、周柱兩人頻繁出沒金陵韓府,張潛懷疑韓謙已經將赤山會的這一塊事務,暗中交給韓道昌執掌了。

近年來赤山會的發力方向乃是長江沿岸的大宗貨物船運,除了敘州、淮西煤鐵、棉布外,以金陵與諸州縣的綱糧及鹽運規模最大,甚至比敘州、淮西往外的大宗貨物輸出還要龐大許多,運輸規模每年高達六七百萬石。

州縣及地鐵轉運使司在綱糧及鹽事運輸上,征募的運卒、船工水手、船舶以及押綱官的派遣等事上,每年投入總數雖然沒有一個準確的統計,但絕對不會低於二百萬緡錢。

這不是虧得有長江水路能通,前朝往河洛、長安地區輸運綱糧,靡費更巨。

這些也都注定韓道昌在金陵已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了,更何況六十大壽,又是人生極重要的一刻,稍稍體麵的人家都會操辦一下。

張潮看到不僅鹽鐵轉運使、戶部侍郎張潮及韓道昌的院司同僚,以及韓道銘邀請鄭榆、梁使郭端擇等人過來赴宴外,壽王府還派人送賀儀過來。

穿過垂花廳,再看府宅之中,韓府今日聚集的姻親朋賓怎麼都有四五百人之多,張潛心想也虧得最艱難兩年間縮減近一半的韓府園子還是足夠大,才沒有叫這麼多人登門赴宴覺得有多擁擠吧。

張潛雖然還沒有躋身大臣之列,但在朝中也是足夠重要。

韓端今日要忙碌一起,還是安排專門的韓家子侄陪同著他。張潛即便想要表現得有些迫不得已、想要表現出冷淡,但他宴請的賓朋之中,他這個層次往上的人物畢竟有限,最後還是湊到韓道銘、張潮、鄭榆以及梁使郭端鐸身邊話,最後坐席也是安排在一起。

梁楚和議自然是近期朝野關注的焦點,而今夜到韓府赴宴之人,也不會避諱去談這個問題。

郭端鐸代表梁帝朱裕而來,也清楚爭取楚國臣吏的支持,梁楚才有可能更快的達成正式的和議,有些話題並不避諱去談,也可以需要在這種場合放出風聲去。

梁帝朱裕雖然斬獲新鄭大捷,據新鄭城集結梁國南部的人馬,計劃下一階段攻下滎州全境,然後與關中梁軍兩麵夾攻河洛、函穀關,徹底打通關中與河淮的聯絡,但蒙兀人的反應極快,在新鄭一戰之後,其駐守懷州、衛州的兵馬迅速渡過黃河,進入滎州中北部靠近黃河的地區,遏製住梁軍的兵鋒。

與士氣低沉、人心動搖的魏州叛軍不同,蒙兀人的兵馬戰鬥力及戰鬥意誌極強,在新鄭、滎陽之間,梁帝朱裕率部數度試探性的往黃河沿岸穿插,但都被攔截、無功而返。

雖然沒有吃什麼虧,但也沒有占到便宜。

一旦不能速戰速決,梁軍最大的短柄就暴露出來了,那就是糧秣兵甲戰械等後勤補給嚴重跟不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