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站約稿,論京東模式還能走多久(1 / 2)

提起京東,恐怕,所有人都會想到劉強東,1998年北京中關村,一家店鋪從事電子產品銷售,這就是京東成立的曆史。

1998年到2006年,可以說是京東集團原始積累,從線下轉讓成線上銷售,猶如小荷才露尖尖角,開始在電商領域嶄露頭角。

2007年到2010年,風險投資讓京東集團迅速成長,開啟全品類戰略,並且銷售3C產品,更重要的是自建倉儲物流。

京東受到資本市場的追逐,從而全方位開始快速擴張,其中京東白條,京東物流等等,逐步形成了一個綜合性集團。

最重要的就是2013年虛擬營銷牌照,在2014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這幾乎是京東最重要的轉變,但是京東一直在虧損。整個京東的財報中,能夠感受到一種很強烈的“撕裂感”。

2024年對於京東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一年,同行業競爭壓力非常大大,隻能夠將包郵的基礎從¥89調整到¥59,甚至還有必要推出¥9.9包郵的業務。

京東的百億補貼,京東的秒殺,都在顯示出企業在參與殘酷的市場競爭,市場是有限的,競爭者卻是無限的,京東的物流倉儲體係成本太高,所以從開始的員工製度變成了現在的加盟製度,當然京東采用了一種新的說法,叫做創客製度。

這種所謂的製度,說白了就是,你就是我一個小小的加盟商,你幹得多就掙得多,幹的少就掙的少,取決於,你自己能夠幹多少活。

世界在發展,經濟在變革,以往傳統的促銷手段已經沒有辦法再刺激經濟了。

所以我們可以從財務報表方麵,觀察京東的整體收入,京東的整年利潤,京東的成本,京東的現金流,等等,發現和過去幾乎沒有太大的改變,甚至於出現了相對穩定的情況,這種情況是不正常的。

企業的連續虧損,證明企業的經營方向發生的重大問題,企業想要迅速增長,就必須加大有效性的投入,但是生存和突破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2023年,京東一直在扶持3P商家,因為將以前自己的自營業務,主要是以直營模式為主,反映到商品價格上,就會出現競爭力變弱。

現在是一個消費降級的時代,在經濟困難時期,人們對未來的收入充滿了不確定性,很多人就會減少消費,能不買就不買,能不換了就不換。

這是一個低價的主市場,換句話來說不是說企業大力吸引商家入駐,甚至於放寬條件,從而降低商品的價格,這種辦法表麵上在短期效果非常得好,長期來幹卻缺乏的品牌效應的樹立。

通過現有的數據,我們就可以推測出來,2023年,第三方商家在京東的數量增加,絕對將近百萬,全年增加數量肯定超過180%以上,新增的商家數量至少是400%。

但是企業通過網上銷售是需要曝光率的,換句話來說相同時間之內,肯定存在有限性。

廣告資源的投入,熱度的投入,包括商品品牌的效應,中和反應在一個商店上,就會形成一種趨勢,削弱所有的品牌效應,你就等於降低了企業的競爭能力,高速增長的企業數量,隻能夠讓服務持續下滑,從而影響收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