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調整大師”(2)(1 / 2)

比奇中文網永久網址,請牢記!

“凡中央犯的錯誤,直接的歸我負責,間接的我也有份,因為我是中共中央主席。{比奇中文網首發www.biqi.me}我不是要別人推卸責任,其他一些同誌也有責任,但是第一個負責的應是我。”

毛澤東還說:

拿我來說,經濟建設工作中間的許多問題,還不懂得。工業、商業,我就不太懂。對於農業,我懂得一點,但是也隻是比較的懂得,還是懂得不多。

劉少奇則說:

我們所以發生了相當大的困難,一方麵是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的影響,另一方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我們工作上和作風上的缺點和錯誤所引起的。

劉少奇借用湖南農民的話來說,那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這“七分人禍”,顯然是指毛澤東頭腦發熱所犯的“左”的錯誤。

在“七千人大會”上,麵對經濟上的困境,毛澤東又有“國亂思良將,家貧念賢妻”的感觸,曾點名請陳雲講話。毛澤東顯然期望陳雲出馬來收拾“大躍進”所造成的嚴重經濟惡果。

呼喚陳雲出來主持經濟工作,這不光是毛澤東的期望,也是中共高層眾望所歸。薄一波曾用這樣的話評價陳雲:

陳雲同誌是我們黨內理財的能手,是建國後財政經濟工作的總管。他的工作原則和工作方法是務實的,“用90%的時間作調查研究,用10%的時間作決策”。這就是說,陳雲同誌考慮經濟問題,總是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充分的調查研究中得來能反映實際情況的確實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出發,從可能出發,並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後,才向中央提出決策性的建議;即使決策要付諸實施了,還要堅持通過試點,注意總結經驗,講究實施決策的方式方法,務求每事必成。

麵對毛澤東的熱切的目光,陳雲卻搖搖手,隻說了一句:“我對問題還摸得不清,以後再說。”

陳雲向來穩健,凡事要三思。當時,陳雲確實還要看一看、想一想。所以盡管上上下下在“出氣”,在呼喚他重新主持經濟工作,他卻隻聽不說。

在“七千人大會”結束之後的第2天,即1962年6月8日,陳雲在出席會議的陝西省全體幹部會議上,作了一次講話。

陳雲說:

這幾年我們黨內生活不正常。“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種現象是非常危險的。一個人說話有時免不了說錯,一點錯話不說那是不可能的。在黨內不怕有人說錯話,就怕大家不說話。有些“聰明人”,見麵就是“今天天氣哈哈哈”,看到了缺點、錯誤也不提。如果這樣下去,我們的革命事業就不能成功,肯定是要失敗的。

這次大會取得了非常大的勝利,不要估計低了。隻要有勇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條,堅持真理,改正錯誤,我們共產黨就將無敵於天下。

陳雲還特別強調:

領導幹部聽話要特別注意聽反麵的話。相同的意見誰也敢講,容易聽得到;不同的意見常常由於領導人不虛心,人家不敢講,不容易聽到。所以我們一定要虛心,多聽不同的意見。

“調整大師”說話了

麵對“大躍進”所造成的亂得像一鍋粥的中國經濟,陳雲在深思著如何加以調整,挽回敗局。

在“七千人大會”結束後的第16天,陳雲終於開口了。陳雲這一開口,不是說一句兩句,而是一整套,作了長篇報告。

於是,陳雲獲得“調整大師”之譽。

那是從1962年2月21日起,由劉少奇主持,在中南海西樓會議廳,開了3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史稱“西樓會議”。“西樓會議”實際上是“七千人大會”的繼續。

當時,形勢是嚴峻的。因為財政部門在“七千人大會”後向國務院和中共中央反映,1962年的財政赤字高達二三十億元人民幣!

劉少奇用這樣的話,形容形勢的嚴峻:

中央工作會議(筆者注:即“七千人大會”)對困難情況透底不夠,有問題不願揭,怕說漆黑一團!還它個本來麵目,怕什麼?說漆黑一團,可以讓人悲觀,也可以激發人們向困難作鬥爭的勇氣!

現在處於恢複時期,但與1949年後的3年情況不一樣,是個不正常的時期,帶有非常時期的性質,不能用平常的辦法,要用非常的辦法,把調整經濟的措施貫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