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同誌認真地聽完大家的發言後帶著商討的口吻問陳永康和幹部們:“你們看,怎樣來解決好這個問題呢?”
陳永康立即回答:“要種好雙季稻,其他農活要早作安排,集中力量搶住季節,如果搶收季節碰到了兩三天陰雨天,早稻可能受潮出芽減產,所以,種的麵積不宜太大。”
陳雲同誌對陳永康的直抒己見十分讚賞,他微微點頭,表示讚同,隨後又詳細地詢問了糧食征購、種雜糧、養豬和豬肉供應等情況。
陳雲除了出任國務院副總理之外,在1956年11月又兼任商業部部長。
1957年1月,為了加強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中央經濟工作五人小組成立。陳雲任組長。這個小組自1958年6月,改設為中央財經小組。
陳雲在1958年9月至1961年1月,又兼任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
在20世紀50年代,陳雲針對物價、公債和鈔票的發行、糧棉油統購統銷、工商聯工作、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做了一係列的工作。
其中,特別是關於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陳雲花費了不少精力。
1954年9月,在陳雲主持下,政務院頒布了《公私合營工業企業暫行條例》,開始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工作。
1955年下半年,隨著中國農村的合作化出現了高潮,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也大大加快了步伐。
1955年10月,毛澤東、周恩來、陳雲等邀請工商界代表人物進行座談,給他們做思想工作,並向他們宣傳中共的“贖買政策”。
緊接著,1955年11月16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關於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會議”。會上,陳雲擔任“主角”,作了題為“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新形勢新任務”的長篇報告,會議通過了《關於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的決議(草案)》。1956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對這個決議草案作了個別的修改,追認為正式決議。
這一決議,成為中共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改造的基本政策,而這一政策的製定者便是陳雲。這一政策的核心是“贖買”:
第一是用贖買和實行國家資本主義的方法,有償地而不是無償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造資產階級的私有製;
第二是在改造他們的同時,給予他們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第三是不剝奪資產階級的選舉權,並且對於他們中間積極擁護社會主義改造並在這個改造事業中有所貢獻的代表人物,給予恰當的政治安排。
毛澤東十分讚賞陳雲製定的這一贖買政策。
1956年8月22日至9月13日,中共召開七屆七中全會。這次中央全會,是為即將召開的中共“八大”做準備工作。
毛澤東在全會上講話,其中有一段談及陳雲,給了陳雲頗高的評價。毛澤東說:
“我看他這個人是個好人,他比較公道、能幹,比較穩當,他看問題有眼光……不要看他平和得很,但他看問題尖銳,能抓到要點。所以,我看陳雲同誌行。”
緊接著,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陳雲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
在中共“八大”上,陳雲作了題為“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的新問題”的講話。
在這次講話中,陳雲提出了“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重要構想。
陳雲提出:
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是工商業的主體,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是它們的補充;
由此決定,在生產領域,計劃生產是工農業生產的主體,按照市場變化而進行的自由生產是其補充;
在流通領域,國家掌握的市場是主體,自由市場是補充。
應當說,陳雲提出的這一構想適合中國的情況。可惜,在1957年“反右派運動”之後,中國急劇向“左”轉,陳雲的這一構想被視為“右傾”,沒有得以實現。
1956年9月27日,中共“八大”舉行閉幕式,大會由陳雲主持。
在1956年9月28日召開的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選出了中共中央主席和副主席:
主席——毛澤東;
副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
另外,鄧小平當選為總書記。
這樣,中共形成了毛、劉、周、朱、陳、鄧六人領導核心。
陳雲還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這時,陳雲步入他政治生涯的巔峰時期。
1957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成立“中央經濟五人小組”,以陳雲為組長。這個小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之下,統一領導全國的經濟工作。所以,陳雲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中,依然分管中國經濟。
【看本書最新精彩章節請百度搜索:若看小說)
www.biqi.me比奇中文網一直在為提高閱讀體驗而努力,喜歡請與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