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的意見,引起了毛澤東的重視。確實,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軍事上的節節勝利,如何“治天下”已經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
樹立中共接收城市的“樣板”
由於陳雲很重視“治天下”,這樣,便由陳雲負責東北大城市的接收工作。
陳雲自己便曾這樣述及:
沈陽接收工作,準備時間非常倉促。東北局於10月27日決定軍管人選,抽4000新老幹部,由陳雲率領接收幾個大城市。28日開動員大會,說明政策,規定紀律,從哈爾濱動身。隻在路上開了幾次會,11月2日戰鬥結束,即進沈陽城。好在沈陽未經激烈戰鬥,軍管會人員進去快,接收工作還算順利,一般國民黨未搬走的工廠機器,均保持得完整無損。
當時,與陳雲一起接管沈陽的伍修權,也對陳雲“治天下”的本事表示欽佩。伍修權在他的回憶錄中這麼寫道:
陳雲同誌在經濟問題上很有經驗,他以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財經工作上,對城市的經濟恢複以至生產、生活安排,作出了許多重要決策。軍事性的任務,就由衛戍司令部來承擔了。
陳雲總結了接收沈陽的經驗,於1948年11月28日寫出專門的報告,給中共中央東北局並轉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十分重視陳雲的《接收沈陽的經驗》這一報告,轉發給各中央局和各前委,列為中國共產黨接收城市的“樣板”。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每打下一座城市,都參照陳雲的報告執行。
陳雲在報告中,總結了接收沈陽的16字訣:
“各按係統,自上而下,原封不動,先接後分。”
所謂“各按係統”,是指“軍管會除市委外,下轄經濟、財政、後勤、鐵道、政務等5個處,以及市政府、公安局、辦公室、衛戍司令部等單位,進行接收”。
所謂“自上而下”,是指“入城後即布告通知原有機關主管人負責辦理移交手續;如第一級負責人不在,即由第二或第三級辦理。同時,從原有內線和下麵群眾中了解情況”。
所謂“原封不動”,是指“舊職員均按原職上班,工廠企業等隻派去軍事代表,政權部門隻撤換頭子。對職員、工人一律發生活維持費10萬元,等於40斤糧,有些高級職員則不發。這隻是臨時過渡辦法,主要目的在避免混亂和大的波動。接收步驟第一步是資產檔案,第二步才能整理人員”。
所謂“先接後分”,是指“各部門隻有接收權,無占有權、支配權,資產檔案一律不準搬走。各部門不對原來上級負責,隻對軍管會負責。權力集中在軍管會,無條件服從,待全部接收完畢後,再統一分配工廠、房子等。接收證件統一由軍管會發,由專人審查蓋章,無證件即不準接收”。
陳雲還總結了接收沈陽的五點具體方法:
一、首先要恢複電力供應。沒有電,電燈不亮,電話不通,自來水沒有,電車和火車也無法開動,變成一座死城,秩序就無法控製。
二、要迅速解決金融物價問題。為避免外地商人來搶購,本地商人將物資收藏,以及物價先落速漲現象,先介紹了解放區近來各地的物價表,使商人有底,敢於開市。
三、敵警察必須收繳槍支,讓其徒手服務。交通警察盡快站崗,消防隊各守原位,戶籍警察大都可留。
四、穩定人心,傳布政策,主要靠報紙。城市的人有看報習慣,不可一日無報,對我宣傳品,各階層都是字字細讀。除安民布告等預先準備好外,可先準備幾期報紙稿件,一進城就立即出報。
五、工資問題要妥善解決。
陳雲隻花了一個月,就妥善地解決了沈陽從國民黨手中轉換到中國共產黨手中這一“轉軌”工作。
由於陳雲及時總結了接收沈陽的經驗,使“沈陽經驗”得以推廣。這樣,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節節勝利,一座又一座城市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所接收,“沈陽經驗”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48年8月,陳雲在哈爾濱主持召開了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他在會上作了《關於中國職工運動當前任務的報告》。
1948年10月,陳雲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
1949年1月,陳雲以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身份出席沈陽工人代表大會並發表講話。
這時,於若木在沈陽生下第三個女兒,她為三女取名“陳偉蘭”,與長女、次女的名字相對應。
1949年5月,陳雲奉命前往北平,參加並主持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工作。這樣,陳雲結束了在東北將近4年的生活,來到了北平,來到了中央……
【看本書最新精彩章節請百度搜索:若看小說)
www.biqi.me比奇中文網一直在為提高閱讀體驗而努力,喜歡請與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