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中文網永久網址,請牢記!
假托軍醫之口述長征
除了劉英向筆者回憶長征中的陳雲外,筆者還見到陳雲化名“廉臣”所寫的關於長征的頗為風趣的小冊子。(比奇中文網首發www.biqi.me)
說實在的,當時,在我準備寫陳雲傳記之後,才比較仔細地讀了陳雲的著作。
他的著作大部分是關於經濟和組織建設方麵的,全是政治論文的嚴肅筆調。這些文章和陳雲在屏幕上出現時的嚴肅麵孔仿佛是一致的。
陳雲總是給人一種不苟言笑的印象,就連他的老秘書蕭光華也對筆者說:“我們在為首長編《陳雲與新中國經濟建設》一書時,特地挑選了一幀他大笑的照片,以改變往常人們對他過於嚴肅的印象。”
直至得知“廉臣”是陳雲的筆名,我這才明白,原來陳雲還寫過如此風趣、生動、活潑的文章……
我是喜歡看“閑書”的人,在好多年前便讀過署名“廉臣”的《隨軍西行見聞錄》。那是一篇富有趣味的文章,所以我讀過之後,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隻是我萬萬沒有想到,這樣的文章居然出自陳雲筆下。
《隨軍西行見聞錄》寫於1935年,翌年3月在法國巴黎中共主辦的《全民月刊》創刊號上開始連載,同年7月在蘇聯莫斯科出版了單行本。
《隨軍西行見聞錄》在《全民月刊》首次發表時,注明“廿四年八月於滬濱”,意即1935年8月寫於上海。
不久,此書在當時的國民黨統治區廣為流行,出現各種不同的版本。其中,明月出版社出版時,把書名改為《從東南到西北》。大文出版社出版時,書名用《長征兩麵寫》,除收入“廉臣”的文章之外,還收入美國著名記者斯諾《兩萬五千裏長征》一文。
陳雲正是為了便於此書在國民黨統治區廣為流行,所以不僅署了個鮮為人知的筆名“廉臣”,而且用“假托”的筆法來寫。這可能由於陳雲從小受到評彈的熏陶,所以在文學方麵也有一定修養。
據稱,這位“廉臣”先生是一位國民黨部隊的軍醫,“服務於南京軍者4年,前年隨南京軍59師於江西東黃陂之役,被俘於紅軍。被俘之初,自思決無生還之望,但自被押解至赤色區域後方之瑞金後,因我係軍醫,押於赤軍衛生部,赤軍衛生部長賀誠親自談話。當時因赤軍中軍醫甚少,他們要我在赤軍醫院服務,並稱願照59師之月薪,且每月還可寄回60元安家費。我係被俘之身,何能自主,惟紅軍尚有信用,除每月支薪外,即每月之安家費,亦曾得著家母回信按月收到。自此以後,我幾次被遣至石城之赤軍預備醫院,時而調回瑞金之衛生部”。
在編造了這麼一大套假托之詞後,陳雲便描述他以“軍醫”身份,如何為“朱、毛”——朱德、毛澤東——治病。
“廉臣”寫道:
這些名聞全國的赤色要人,我初以為凶暴異常,豈知一見之後,大出意外。我第一次為毛澤東與朱德診病時,毛澤東似乎一介書生,常衣灰布學生裝,暇時手執唐詩,極善辭令。我為之診病時,招待極謙。朱德則一望而知為武人,年將五十,身衣灰布軍裝,雖患瘧疾,但仍力疾辦公,狀甚忙碌,我入室為之診病時,仍在執筆批閱軍報。見到我,方擱筆。人亦和氣,且言談間毫無傲慢。這兩個紅軍領袖人物,實與我未見時之想象,完全不同。
“廉臣”還寫道:
赤軍……之作戰方法,常以出奇製勝,此均為毛澤東、朱德之特長。故在紅軍中,毛澤東有諸葛亮之稱。
赤軍軍官之日常生活,真是與兵士同甘苦。上至總司令下至兵士,飯食一律平等。
赤軍軍官所穿之衣服與兵士相同,故朱德有“火夫頭”之稱。不知者不識誰為軍長,誰為師長。
赤軍領袖自毛澤東、朱德起,從無一人有小老婆者;赤軍軍官既不賭博,又不抽大煙;赤軍軍官未聞有貪汙及克扣軍需者。
我覺得毛澤東、朱德非但是人才,而且為不可多得之天才。因為沒有如此才幹者,不能做成這樣大的事業。此外,如周恩來、林祖涵等遠在國共合作時,已是當時國內政治上之要人。周恩來為黃埔軍官學校的政治部主任,國內各方軍隊之黃埔學生很多與周熟悉者。
周恩來之勇敢、毅力之辦事精神,黃埔學生對之仍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