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陳雲“初出茅廬”,和茅盾一起成功地領導了商務印書館這次罷工。
1925年,上海商務印書館發行所職工會創辦了《職工》雜誌,陳雲以“懷”、“民”、“懷民”等筆名,發表了《職工在現社會的地位》《總工會是什麼》等文章。
上海各報紛紛刊載商務印書館罷工的新聞,使這次罷工產生了頗大的社會影響。
返回故鄉組織農民革命軍
1927年9月底,陳雲突然從上海回到了青浦練塘老家。那是因為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一時間,上海籠罩著恐怖氣氛,中國共產黨黨員大批遭到屠殺。
陳雲在1926~1927年參加了中共發起的、為配合國民革命軍北伐而舉行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
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時,陳雲受上海總工會的派遣,和中共代表一起來到龍華,跟當時駐紮在那裏的北伐東路軍談判,要求他們支持工人的起義。但是,談判未獲成功。
由於參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在“四·一二”政變之後,陳雲被列上通緝名單,無法再在上海立足。於是,陳雲化名“陳明”,受中共江蘇省委派遣,回到了家鄉,從工人運動轉到農民運動。
人熟地熟,陳雲在練塘鎮魯國榮家中召開了中共黨員和農會骨幹的會議,開始做農民運動的發動工作。
練塘鎮不遠處,有個小蒸鎮。小蒸地處黃浦江上遊,緊靠滬杭鐵路北側,是金山、青浦、鬆江三縣的交界處。陳雲來到小蒸鎮,和那裏的中共黨員吳誌喜、陸銓生取得了聯係。
這樣,陳雲在那附近20多個村子都建立了農會,還發展了20多個中共新黨員。
農曆十月初一(公曆10月25日),按照當地習俗,四鄉農民彙聚小蒸鎮進香,舉行廟會,人頭攢動。陳雲出現在小蒸鎮東台基頭,向數千農民發表演說,進行鼓動。
1928年1月初,“滬杭路(鬆江段)農民革命軍”成立,陳雲出任黨代表。正副總指揮為吳誌喜和陸龍飛。這支農民革命軍的軍旗,上角為鐮刀、斧頭,中心為犁耙圖案,含義為“犁盡天下不平地”。
小蒸地主汪傾文、地保胡祖文帶領地主武裝,要消滅陳雲的農民革命軍。
1月13日,陳雲獲知楓涇地主丁育甫、張金龍在土地堂一帶收租,把米裝上了船,當即派農民革命軍奪船,得到七八石大米,分給了貧苦農民。
此事驚動了楓涇大地主吳進瀾和自衛團團總周懷青,他們連連向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以及鬆江縣政府報告,並向駐紮在嘉興的國民革命軍26軍周鳳岐求援。
於是,周鳳岐派出一個加強營向陳雲的農民革命軍發動進攻。
1月19日,在跟敵軍作戰中,農民革命軍正副總指揮雙雙被捕。
1月26日,農民革命軍17歲的總指揮吳誌喜在被拔去10個手指甲後,被槍殺於鬆江小校場。也就在這一天,農民革命軍副總指揮陸龍飛在楓涇文昌閣被槍殺。
正副總指揮雙雙死於刑場,陳雲處境非常危險。他轉入了秘密工作,先後擔任中共青浦縣委書記、中共淞浦特委組織部部長、中共江蘇省委委員兼農委書記。1928年9月下旬,陳雲在練塘鎮東胡秉鉞家中召開秘密會議,有許多中共黨員和積極分子參加。翌日,陳雲行蹤被敵人察覺,麵臨著被捕的危險。千鈞一發之際,他的老同學劉國楨把陳雲藏進一條小船,悄悄離開練塘,前往上海……從此,陳雲離開了自己的故鄉。直至1954年底,陳雲在闊別26年之後,這才回到故鄉探望。
【看本書最新精彩章節請百度搜索:若看小說)
www.biqi.me比奇中文網一直在為提高閱讀體驗而努力,喜歡請與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