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漢書卷一百(3 / 3)

景十三王,承文之慶。魯恭館室,江都輕;趙敬險,中山淫蒏;長沙寂漠,廣川亡聲;膠東不亮,常山驕盈。四國絕祀,河間賢明,禮樂是修,為漢宗英。述《景十三王傳》第二十三。

李廣恂恂,實獲士心,控弦貫石,威動北鄰,躬戰七十,遂死於軍。敢怨衛青,見討去病。陵不引決,忝世滅姓。蘇武信節,不詘王命。述《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

長平桓桓,上將之元,薄伐獫允,恢我朔邊,戎車七征,衝閑閑,合圍單於,北登闐顏。票騎冠軍,猋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祁連。述《衛青霍去病傳》第二十五。

抑抑仲舒,再相諸侯,身修國治,致仕縣車,下帷覃思,論道屬書,讜言訪對,為世純儒。述《董仲舒傳》第二十六。

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寓言淫麗,托風終始,多識博物,有可觀采,蔚為辭宗,賦頌之首。述《司馬相如傳》第二十七。

平津斤斤,晚躋金門,既登爵位,祿賜頤賢,布衾疏食,用儉飭身。卜式耕牧,以求其誌,忠寤明君,乃爵乃試。兒生亹亹,束發修學,偕列名臣,從政輔治。述《公孫弘卜式兒寬傳》第二十八。

張湯遂達,用事任職,媚茲一人,日旰忘食,既成寵祿,亦羅咎慝。安世溫良,塞淵其德,子孫遵業,全祚保國。述《張湯傳》第二十九。

杜周治文,唯上淺深,用取世資,幸而免身。延年寬和,列於名臣。欽用材謀,有異厥倫。述《杜周傳》第三十。

博望杖節,收功大夏;貳師秉鉞,身釁胡社。致死為福,每生作禍。述《張騫李廣利傳》第三十一。

烏呼史遷,熏胥以刑!幽而發憤,乃思乃精,錯綜群言,古今是經,勒成一家,大略孔明。述《司馬遷傳》第三十二。

孝武六子,昭、齊亡嗣。燕剌謀逆,廣陵祝詛。昌邑短命,昏賀失據。戾園不幸,宣承天序。述《武五子傳》第三十三。

六世耽耽,其欲浟浟,文武方作,是庸四克。助、偃、淮南,數子之德,不忠其身,善謀於國。述《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

東方贍辭,詼諧倡優,譏苑扞偃,正諫舉郵,懷肉汙殿,弛張沉浮。述《東方朔傳》第三十五。

葛繹內寵,屈氂王子。千秋時發,宜春舊仕。敞、義依霍,庶幾雲已。弘惟政事,萬年容己。鹹睡厥誨,孰為不子?述《公孫劉田楊王蔡陳鄭傳》第三十六。

王孫裸葬,建乃斬將。雲廷訐禹,福逾刺鳳,是謂狂狷,敞近其衷。述《楊胡朱梅雲傳》第三十七。

博陸堂堂,受遺武皇,擁毓孝昭,末命導揚。遭家不造,立帝廢王,權定社稷,配忠阿衡。懷祿耽寵,漸化不詳,陰妻之逆,至子而亡。秺侯狄孥,虔恭忠信,奕世載德,於子孫。述《霍光金日傳》第三十八。

兵家之策,惟在不戰。營平皤皤,立功立論,以不濟可,上諭其信。武賢父子,(武人)〔虎臣〕之俊。述《趙充國辛慶忌傳》第三十九。

義陽樓蘭,長羅昆彌,安遠日逐,義成郅支。陳湯誕節,救在三哲;會宗勤事,疆外之桀。述《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

不疑膚敏,應變當理,辭霍不婚,逡遁致仕。疏克有終,散金娛老。定國之祚,於其仁考。廣德、當、宣,近於知恥。述《雋疏於薛平彭傳》第四十一。

四皓遁秦,古之逸民,不營不拔,嚴平、鄭真。吉困於賀,涅而不緇;禹既黃發,以德來仕。舍惟正身,勝死善道;郭欽、蔣詡,近遁之好。述《王貢兩龔鮑傳》第四十二。

扶陽濟濟,聞《詩》聞《禮》。玄成退讓,仍世作相。漢之宗廟,叔孫是謨,革自孝元,諸儒變度。國之誕章,博載其路。述《韋賢傳》第四十三。

高平師師,惟辟作威,圖黜凶害,天子是毗。博陽不伐,含弘光大,天誘其衷,慶流苗裔。述《魏相丙吉傳》第四十四。

占往知來,幽讚神明,苟非其人,道不虛行。學微術昧,或見仿佛,疑殆匪闕,違眾迕世,淺為尤悔,深作敦害。述《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第四十五。

廣漢尹京,克聰克明;延壽作翊,既和且平。矜能訐上,俱陷極刑。翁歸承風,帝揚厥聲。敞亦平平,文雅自讚;尊實赳赳,邦家之彥;章死非罪,士民所歎。述《趙尹韓張兩王傳》第四十六。

寬饒正色,國之司直。豐繄好剛,輔亦慕直。皆陷狂狷,不典不式。崇執言責,隆持官守。寶曲定陵,並有立誌。述《蓋諸葛劉鄭毌將孫何傳》第四十七。

長倩,覿霍不舉,遇宣乃拔,傅元作輔,不圖不慮,見躓石、許。述《蕭望之傳》第四十八。

子明光光,發跡西疆,列於禦侮,厥子亦良。述《馮奉世傳》第四十九。

宣之四子,淮陽聰敏,舅氏蘧蒢,幾陷大理。楚孝惡疾,東平失軌,中山凶短,母歸戎裏。元之二王,孫後大宗,昭而不穆,大命更登。述《宣元六王傳》第五十。

樂安袖袖,古之文學,民具爾瞻,困於二司。安昌貨殖,朱雲作娸。博山惇慎,受莽之疚。述《匡張孔馬傳》五十一。

樂昌篤實,不橈不詘,遘閔既多,是用廢黜。武陽殷勤,輔導副君,既忠且謀,饗茲舊勳。高武守正,因用濟身。述《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

高陽文法,揚鄉武略,政事之材,道德惟薄,位過厥任,鮮終其祿。博之翰音,鼓妖先作。述《薛宣朱博傳》第五十三。

高陵修儒,任刑養威,用合時宜,器周世資。義得其勇,如虎如貔,進不跬步,宗為鯨鯢。述《翟方進傳》第五十四。

統微政缺,災眚屢發。永陳厥咎,戒在三七。鄴指丁、傅,略窺占術。述《穀永杜鄴傳》第五十五。

哀、平之恤,丁、傅、莽、賢。武、嘉戚之,乃喪厥身。高樂廢黜,鹹列貞臣。述《何武王嘉師丹傳》第五十六。

淵哉若人!實好斯文。初擬相如,獻賦黃門,輟而覃思,草《法》纂《玄》,斟酌《六經》,放《易》象《論》,潛於篇籍,以章厥身。述《揚雄傳》第五十七。

獷獷亡秦,滅我聖文,漢存其業,六學析分。是綜是理,是綱是紀,師徒彌散,著其終始。述《儒林傳》第五十八。

誰毀誰譽,譽其有試。泯泯群黎,化成良吏。淑人君子,時同功異。沒世遺愛,民有餘思。述《循吏傳》第五十九。

上替下陵,奸軌不勝,猛政橫作,刑罰用興。曾是強圉,掊克為雄,報虐以威,殃亦凶終。述《酷吏傳》第六十。

四民食力,罔有兼業,大不淫侈,細不匱乏,蓋均無貧,遵王之法。靡法靡度,民肆其詐,逼上並下,荒殖其貨。侯服玉食,敗俗傷化。述《貨殖傳》第六十一。

開國承家,有法有製,家不臧甲,國不專殺。矧乃齊民,作威作惠,如台不匡,禮法是謂!述《遊俠傳》第六十二。

彼何人斯,竊此富貴!營損高明,作戒後世。述《佞幸傳》第六十三。

於惟帝典,戎夷猾夏;周宣攘之,亦列《風》、《雅》。宗幽既昏,淫於褒女,戎敗我驪,遂亡鄗。大漢初定,匈奴強盛,圍我平城,寇侵邊境。至於孝武,爰赫斯怒,王師雷起,霆擊朔野。宣承其末,乃施洪德,震我威靈,五世來服。王莽竊命,是傾是覆,備其變理,為世典式。述《匈奴傳》第六十四。

西南外夷,種別域殊。南越尉佗,自王番禺。攸攸外寓,閩越、東甌。爰洎朝鮮,燕之外區。漢興柔遠,與爾剖符。皆恃其岨,乍臣乍驕,孝武行師,誅滅海隅。述《西南夷兩越朝鮮傳》第六十五。

西戎即序,夏後是表。周穆觀兵,荒服不旅。漢武勞神,圖遠甚勤。王師驒驒,致誅大宛。姼姼公主,乃女烏孫,使命乃通,條支之瀕。昭、宣承業,都護是立,總督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貢,各以其職。述《西域傳》第六十六。

詭矣禍福,刑於外戚。高後首命,呂宗顛覆。薄姬墜魏,宗文產德。竇後違意,考盤於代。王氏仄微,世武作嗣。子夫既興,扇而不終。鉤弋憂傷,孝昭以登。上官幼尊,類祃厥宗。史娣、王悼,身遇不祥,及宣饗國,二族後光。恭哀產元,夭而不遂。邛成乘序,履尊三世。飛燕之妖,禍成厥妹。丁、傅僭恣,自求凶害。中山無辜,乃喪馮、衛。惠張、景薄,武陳、宣霍,成許、哀傅,平王之作,事雖歆羨,非天所度。怨咎若茲,如何不恪!述《外戚傳》第六十七。

元後娠母,月精見表。遭成之逸,政自諸舅。陽平作威,誅加卿宰。成都煌煌,假我明光。曲陽歊歊,亦朱其堂。新都亢極,作亂以亡。述《元後傳》第六十八。

谘爾賊臣,篡漢滔天,行驕夏癸,虐烈商辛。偽稽黃、虞,繆稱典文,眾怨神怒,惡複誅臻。百王之極,究其奸昏。述《王莽傳》第六十九。

凡《漢書》,敘帝皇,列官司,建侯王。準天地,統陰陽,闡元極,步三光。分州域,物土疆,窮人理,該萬方。緯《六經》,綴道綱,總百氏,讚篇章。函雅故,通古今,正文字,惟學林。述《敘傳》第七十。附錄

景祐刊本校語

〗景祐元年九月,秘書丞餘靖上言:“國子監所印兩漢書文字舛訛,恐誤後學,臣謹參括眾本,旁據它書,列而辨之,望行刊正。”

詔送翰林學士張觀等詳定聞奏,又命國子監直講王洙與靖偕赴崇文院讎對。二年三月,靖又上言:“案顏師古敘例雲:班固《漢書》,舊無注解,唯服虔、應劭等各著音義,自名其家。至西晉晉灼,集為一部,凡十四卷,又頗以意增益,時辨二學當否,號曰《漢書集注》。永嘉之亂,此書不至江左。有臣瓚者,莫知氏族,考其時代,亦在晉初,又總集諸家音義,稍以己見,續廁其末,掎摭前說,多引《汲塚竹書》,凡二十四卷,分為兩帙。凡稱集解、音義,即其書也,蔡謨全取此書散入眾篇,自是以來,始有注本。至唐太宗時,皇太子承乾命顏師古更加刊整,刪繁補略,裁以己說,儒者伏其詳博,遂成一家。總先儒注解,名姓可見者二十有五人,而爵裏、年代,史闕載者殆半。考其附著及舊說所承注釋源流、名爵、年次,謹條件以聞望德,刻於本書之末,庶令學者啟卷具知。”奏可。今列之如下:

荀悅,字〔仲〕豫,潁川人。後漢秘書監。撰《漢紀》三十卷,其事皆出《漢書》,後人取悅所書入於注本。

服虔,字子慎,滎陽人。後漢尚書侍郎、高平令、九江太守。初名重,改名祗,後定名虔。

應劭,字仲瑗,一作仲援,又作仲遠。汝南南頓人。後漢蕭令、禦史營令、泰山太守。

伏儼,字景宏,琅邪人。

劉德,北海人。

鄭氏,舊傳晉灼《集注》雲北海人,不知其名,而臣瓚以為鄭德,今書但稱鄭氏。

李斐,不詳所居郡縣。

李奇,南陽人。

鄧展,南陽人。魏建安中為奮威將軍,封高樂鄉侯。

文穎,字叔良,南陽人。後漢末荊州從事,魏建安中為甘陵府丞。

張揖,字稚讓,清河人。一雲河間人。魏太和中為博士。止解《司馬相如傳》一卷。

蘇林,字孝友,一雲彥友。陳留外黃人,魏給事中、領秘書監、散騎常侍、永安衛尉、太中大夫,黃初中遷博士,封安成〔亭〕侯。

張晏,字子博,中山人。

如淳,馮翊人,魏陳郡丞。

孟康,字公休,安平廣宗人。魏散騎侍郎、弘農太守、領典農校尉、勃海太守、給事中、散騎常侍、中書令,後轉為監,封廣陵亭侯。

(瓚)〔項〕昭,不詳何郡縣人。

韋昭,字弘嗣,吳郡雲陽人。為吳尚書郎、太史令、中書郎、博士祭酒、中書仆射,封高陵亭侯。

晉灼,河南人。晉尚書郎。

劉寶,字道宇,高平人,晉吏部侍郎。

臣瓚,不知何姓。案裴駰《史記序》雲,莫知氏姓。韋稜《續訓》又言未詳,而劉孝標《類苑》以為於瓚,(鄭)〔酈〕元注《水經》以為薛瓚。姚察《訓纂》雲,案《庾翼集》於瓚為翼主簿、兵曹參軍,後為建威將軍。晉《中興書》雲,翼病卒,而大將軍於瓚等作亂,翼長史江虨誅之。於瓚乃是翼將,不載有注解《漢書》。然瓚所采眾家音義,自服虔、孟康以外,並因晉亂湮滅,不傳江左。而《高紀》中瓚案《茂陵書》、《文紀》中案《漢祿秩令》,此二書亦複亡失,不得過江,明此瓚是晉中朝人,未喪亂之前,故得具其先輩音義及《茂陵書》、《漢令》等耳。蔡謨之江左,以瓚二十四卷散入《漢書》,今之注也。若謂為於瓚乃是東晉人,年代前後了不相會,此瓚非於足可知矣。又案《穆天子傳》目錄雲,秘書校書郎中傅瓚校古文《穆天子傳》,已記《穆天子傳》者,汲縣人不準盜發古塚所得書。今《漢書音義》臣瓚所案,多引《汲書》以駁眾家訓義,此瓚疑是傅瓚。瓚時職典校書,故稱臣也。顏師古曰,後人斟酌瓚姓,附之傅族耳。既無明文,〔未〕足取信。

郭璞,字景純,河東人,晉贈弘農太守。止注《相如傳》。

蔡謨,字道明,陳留考城人,東晉侍中五兵尚書,太常領秘書監,都督徐、兗、青三州諸軍事,領徐州刺史,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領揚州牧,侍中司徒不拜,贈侍中司空,諡文穆公。

崔浩,字伯淵,清河人,後魏侍中特進撫軍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司徒,〔封〕東郡公。撰《荀悅漢紀音義》。

顏籀,字師古,雍州萬年人。唐中書侍郎,兼通直散騎常侍、秘書監、洪文館學士,封琅邪縣子。

二年九月校書畢,凡增七百四十一字,損二百一十二字,改正一千三百三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