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激情燃燒的歲月(2)(3 / 3)

那會兒的阿裏巴巴不像個公司,更像個家庭。馬雲不像老板,更像老師;大家不像員工,更像學生,更像兄弟姐妹。

盡管阿裏巴巴成立之初,馬雲也很嚴肅地告誡大家:“雖然你是Founder(創辦人),是股東,但公司也可以不聘請你;如果你業績不佳,也不一定能在管理崗位上做下去。當然你可以享受投資回報。”

但大家不是因為擔心不被聘用而玩命工作的。也許是馬雲點燃了他們的青春激情,也許是事業和夢想給了他們動力。做一個成功的網站,做一個偉大的公司!

6.用男人的方式,打開天窗說亮話

湖畔花園見證了阿裏巴巴的崛起,是在湖畔成功地融到了兩筆數目可觀的風險資金;但阿裏巴巴是在華星成熟的,也是在華星熬過寒冬的。

湖畔花園見證了阿裏巴巴的崛起,伴隨著企業的壯大和員工的急劇增加,湖畔花園的一套房子住不下了,又另外租了兩套。

很快又住不下了,於是租了附近的一座別墅。後來別墅也住不下了,2000年3月,阿裏巴巴便搬進了華星大廈。這意味著阿裏巴巴湖畔時代的結束,華星時代的開始。

規模的擴大意味著遊擊戰打法的結束,人員和資金的充足,使得阿裏巴巴可以發起集團似的衝鋒了。組建正規軍顯得尤為必要,也就是在阿裏巴巴進駐華星大廈之後,開始了規章製度的建設,馬雲把此事交給了負責人事工作的彭蕾。不久,彭蕾把製度和流程起草出來了,但一貫徹就遇到了阻力。

從前的那種充滿人情味和家庭味的工作氛圍已成了一種習慣,突然搞起製度、流程和獎懲來,大家一下子很難適應。

規章製度還是強製推行了,劃分了部門,便產生了部門領導,在18個創始人中,第一批提幹的有三人:孫彤宇、張英和彭蕾,職務都是部門經理。

於是原來的18個創業者分成了兩撥:4個官和14個兵。從北京EDI時代起,這支團隊就習慣了隻有一個頭,那就是馬總,其他人都是平等的兵。湖畔時代也是如此。到了華星時代,這種人們已經習慣了的現狀突然改變了。

公司大了,人員多了,溝通也少了,於是誤解和不理解也就產生了,伴隨著矛盾和怨氣鬱積,阿裏巴巴終於爆發了一次風波,也是唯一一次。

那是搬到華星不久的一個晚上,馬、張、孫、彭之外的十幾個創始人來到一家名為名流的咖啡館聚餐。大家開始說好不談工作隻敘舊,不料想談著談著就說到公司、說到工作,所有的不解、疑惑和怨氣都發泄出來了,一直談到半夜。團隊裏的老大哥樓文勝首先倡議:說了這麼多,屁股一拍就走,於事無補,我們應該寫出來送給馬雲。大家紛紛響應。於是由樓文勝執筆,大家補充,整整寫出了一大張紙。

散夥之後,樓文勝回家將這份東西整理成一封寫給馬雲的長信,然後發給了馬雲。

第二天傍晚,馬雲收到信後立即把18個創始人召到一起,大家圍著圓桌坐下後,馬雲說:“今天大家不用回去了,既然你們有那麼多怨恨,很多人有委屈,現在當事人都在,都說出來,一個個罵過來,想哭就哭,所有的都攤在桌麵上,不攤完別走!”

馬雲說完,十幾個人接連發言,把昨天在咖啡館裏說過的每件事都說了一遍。矛頭自然是指向馬、張、孫、彭,但主要矛頭又都是指向孫彤宇,以至於前一半的會有點像孫彤宇的批判會。

涉及馬雲的隻有一件事:馬雲有一個親戚(實際上並不親),在阿裏巴巴做程序員,但大家提出他並不稱職。會後3天這個程序員就走了。涉及張英的也是一件事:一個黃頁過來的人,做得不好,在一次淘汰談話中,被張英保了下來,大家提出這是走關係,還提出因為你是馬雲的老婆,大家會對你有不同的要求。當時會上張英很委屈,事後證明張英的決定是對的。

很多人認為同事和朋友要區別對待。但有一點是相通的。矛盾的天敵是開誠布公。坦誠的交流往往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那次大會開了很長時間,從晚上9點持續到淩晨5點多。那是一次徹底的宣泄,也是一次徹底的靈魂洗禮。會上許多人情緒激動,許多人痛哭失聲。會上甚至有人說到離開,可是捫心自問,誰會舍得離開這個團隊、這個公司?

問題早出現早解決,這也是個好事。也就是在那一夜吵過、喊過、哭過之後,一切疑慮、誤解、憤怒都煙消雲散,生活還要繼續,奮鬥還要繼續。

華星風波的導火索是那封寫給馬雲的信。事後吳泳銘說:“我們能寫出來告訴馬雲,說明我們是一支很好的團隊。”如果那14個創始人不這樣做,而是任其發展,讓誤解和矛盾蔓延下去,那麼18個創始人團隊的分崩離析是早晚的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