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一位蘇格蘭醫生布雷德(James‘Braid)對該現象發生了興趣,能夠給手術病人引起麻醉,於19世紀提出“催眠”一詞,並對催眠現象作了科學的解釋,“hypnos”(即睡眠的意思)一詞改為“hypnosis”(催眠),使得催眠術有了廣泛的傳播,一直沿用這一術語。後來,在前蘇聯生物科學家巴浦洛夫帶領一班人多年係統深入的研究下,催眠有了長足的發展,催眠真正成為一門有理有用的應用科學。如今在很多國家有名望的大學、醫院裏,都設有催眠研究室,並積極開展著把催眠應用於醫學、教學、產業等領域的可行性研究。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努力探討催眠術的奧秘, 使其不斷科學化,係統化,因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 重視。心理學家發現催眠術是打開人們心扉的鑰匙, 它能給人以智慧和啟迪,而最主要的,它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技術,能使許多疑難怪症康複如初,使焦慮憂鬱的情緒瞬間即逝,從而體驗到人生的溫馨與樂趣。數千年的實踐證明,催眠術在心理治療上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遺憾的是由於催眠術長期以來為宗教神職人員所掌握,又為一些江湖術士所利用,使它的聲譽受損,遭到非議。
而且現在有一些心理醫生會用催眠來對患者治療,心理治療催眠技術誘發催眠的方法各異,命名繁多,至今仍無統一的分類,現根據不同的施術方式、時間和條件,為您介紹幾類最常見的心理治療催眠術劃分方式。
1.按施術者來分:①自我催眠,即自己為自己進行催眠的方法;②他人催眠,即由催眠師負責施行的心理治療催眠方法。
2.按暗示條件來分:①言語催眠,即運用語言進行暗示的催眠法;②操作催眠,即非言語性的催眠法,它是運用行為、動作、音樂或電流等作為暗示性刺激,達到催眠狀態。
3. 按意識狀態來分:①覺醒時催眠,即在意識清晰時進行暗示性催眠;②睡眠時催眠,即在睡眠狀態下所進行的心理治療催眠技術。
4.按催眠程度來分:①淺度催眠,即受術者進入淺層催眠狀態,如呈寧靜、肌肉鬆弛狀態;②中度催眠,即受術者達到中層催眠狀態,如呈無力、迷茫狀態;③深度催眠,即受術者達到深層催眠狀態,如呈僵直或夢行狀態。
5. 按催眠對象和手段來分:①人的催眠,即使人進入催眠狀態的心理治療催眠術;②動物催眠,即使動物進入催眠狀態的催眠術;③麻醉藥物催眠,即應用麻醉藥物,如阿米妥鈉、硫噴妥鈉等麻醉藥物,使人進人催眠狀態;④非麻醉藥物催眠,即用無麻醉作用的藥物作為暗示性刺激,以達到催眠的方法,如使用葡萄糖酸鈣等藥物。
需要指出的是,心理治療催眠技術並非對所有人均起效,隻有受暗示性較高的患者催眠的效果才比較理想。另外,患者在接受心理治療催眠的全程並不會失去全部的主觀意識,因此患者也不必對催眠產生抵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