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頂一萬句04(3 / 3)

“你這話說得不對。”

老楊吃了一驚:

“哪裏不對?”

老馬:

“我娃是年齡大了,如果你娃是我娃,我就送他進新學。進了新學,不就等於進了縣政府?”

老楊:

“說的就是這個,就是為了不讓他們進縣政府,就是為了讓他們跟我在家做豆腐。”

老馬點著老楊:

“不是我說你,長著一對老鼠眼,看啥事,隻能看一寸長。我且問你,過去的縣令老胡知道不?”

老楊:

“不就是那個木匠嗎?斷案斷得七零八落。”

老馬:

“我不說斷案,我說木匠。現在老胡不當縣令了,專打家具,打一件賣一件;同樣一張條幾,別人賣五十,他賣七十;上回打了一張八仙桌,‘豐茂源’的掌櫃老李,花一百二的高價買走了,為啥?”

老楊愣了愣:

“他木匠活做得好?”

老馬:

“一個二半糙子,活能做好嗎?是因為他過去當過縣令。”

又說:

“世上的木匠千千萬,但當過縣令的木匠,也就老胡一個人。”

又說:

“一張八仙桌沒啥,八仙桌加上縣令,它就出奇了。”

又說:

“老李在家裏擺的不是八仙桌,是縣令。”

又說:

“老楊家有一人在縣政府,不耽誤老楊家做豆腐;等老楊家的人從縣政府出來,再回頭做豆腐,老楊家的豆腐,不就成老胡的八仙桌了?”

一席話說得老楊恍然大悟。趕大車的老馬,眼圈子果然比他大。本來老馬也就是隨便說說,好止住老楊的話頭,但老楊從老馬那裏討主意討慣了,也就當了真。於是,不是為了新學,也不是為了科員,還是為了豆腐,老楊又要把兒子送進小韓的“延津新學”。但因為上新學要交學費,老楊又決定楊百順和楊百利兩人之中,隻選送一個。有一個人將來到縣政府混一圈,家裏的豆腐就不是豆腐了。如果沒有縣政府在前邊晃著,楊百順和楊百利誰也不願去上“延津新學”,如同又進了一趟老汪的私塾,還要再吃二遍苦,再受二茬罪;如今有縣政府的科員在前邊晃著,雖然還不知道最後能否被小韓挑中,但萬一被挑中,成了縣政府的人,也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比這更重要的是,從此也就出門在外,脫離豆腐和他爹了。為脫離豆腐和他爹,楊百順本想投奔喊喪的羅長禮,楊百利想投奔算命的瞎老賈,現在兩條路均被堵死了。退而求其次,去縣政府也算一條出路。去了縣政府,也就徹底擺脫了他爹和豆腐。老楊送孩子去“延津新學”是為了豆腐,楊百順楊百利上“延津新學”也是為了豆腐。哥兒倆在私塾相互趕著與老汪搗蛋,現在卻爭著要上“延津新學”。但誰能去“延津新學”,還得老楊說了算。哥兒倆自生下來頭一回,開始相互趕著討好老楊。老楊做豆腐不愛吃豆腐,愛吃一個不花錢的東西——老鴰蛋。楊百順五更起床,到後河沿爬了七棵大榆樹,給老楊掏蛋。天剛傍黑。楊百利給老楊端來一盆滾燙的熱水:

“爹,一天賣豆腐乏了,快脫鞋燙燙腳。”

賣豆腐的老楊更覺得老馬的主意高明。比老馬主意更高明的,是老楊的主意,兩個兒子中,隻選一個上新學。讓兩個人同去他們覺得是應該,兩個人中選一個。兩個人都開始看老楊的臉色。但兩個兒子到底讓誰去呢?賣豆腐的老楊又犯了愁。老楊一犯愁,又跑到馬家莊找老馬。老馬本來隻是隨便說說,好止住老楊的囉嗦,沒想到老楊當了真,反倒更囉嗦了。老馬覺得自己當初失了策。但事到如今,老馬也隻好在一條道上走到黑。路走到一半,將車掉頭磨回來,老馬更費勁,老楊會更沒完沒了。老馬問:

“他們倆誰腦子好使,誰腦子笨呀?”

老楊摸了摸胡茬:

“要說腦子好使,還是老二,老三腦子死性。”

老二是楊百順,老三是楊百利。老楊突然明白了老馬的意思,遂拍一下大腿:

“老二腦子好使,就讓老二去吧。”

但老馬搖搖頭:

“還是讓那個腦子死性的去。”

老楊吃了一驚:

“為啥?上學不得腦子好使?”

老馬:

“上學是得腦子好使,但要說值得著,還得那個腦子笨的。人就像鳥一樣,腦子好使,翅膀一硬就飛了;腦子笨,撒出去才能飛回來。”

老馬又說:

“再說,上學做官是為了啥?是為了回頭賣豆腐;腦子好使的,豆腐拴不住他;腦子笨的,才能飛回豆腐上。”

老楊又恍然大悟,佩服老馬的見識。但又有些犯愁:

“讓老三去,老二跟我鬧咋辦?”

老馬:

“二挑一的事,抓鬮呀。”

老楊:

“萬一老二抓著,老三沒抓著咋辦?”

老馬呸了老楊一口:

“我看不是老三腦子死性,是你腦子死性。”

老楊又恍然大悟。老楊從老馬家回來,楊家就開始抓鬮。抓鬮是在晚上,一個飯碗,裏麵放了兩個鬮。老楊抱著飯碗使勁搖晃,突然將碗扣到桌子上,掀開碗說:

“抓吧。誰抓著抓不著,都是自個兒的命;誰抓著抓不著,都埋怨不著我。”

楊百順楊百利都有些戰戰兢兢。由於戰戰兢兢,都不敢自己先抓,相互倒客氣了。楊百順:

“弟,你先抓。”

楊百利袖著手:

“你是哥,得你先抓;哥不抓,我這手剁下來。也不會先抓。”

楊百順隻好先抓。抓到手裏,打開鬮,上邊寫著“不上”。另一個鬮肯定是“上”了。楊百利向楊百順打了一躬:

“算哥讓著我。”

於是楊百順留在家跟老楊做豆腐,楊百利到縣城去上“延津新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