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她自己所說,一旦錯了,就注定要錯到底,不會有人來更改。
此時純兒娘親的心,就如同剛才羅信所吟的那首詩,五味雜陳,但更多的是苦楚……
下了台階,羅信就到了第二關。
這第二關與之前那一關又有些不同了,之前是隨便吟,而現在則有了“命題”。
此時,羅信就站在岸邊,身前是一艘大概能夠同時乘坐十人左右的小船,想要上船就必須要根據船夫給的命題,來作一首詩。
有趣的是,船夫每次送返,他帶來的命題都是不同的。
羅信剛下來的時候身前有十幾個人,船夫的命題是燈籠,他們根據燈籠做首詩。
羅信閑著無聊,幹脆閉目休息。
而這時候,在中央那艘最大的畫舫上,李世民帶著晉王李治與晉陽公主李兮顏,以及幾位重臣,早已放眼朝著羅信所在的位置看了過來。
由於隔著一段距離,隻能大概看到一些輪廓。
李世民笑著問邊上一個滿頭白發的老人問:“陳老,你覺得剛才那首詩如何?”
“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卻又意猶未盡,過於空泛,隻能算是良品。”
白發老人這麼一說,邊上的人紛紛點頭。
他的評價十分中肯,就連李世民也是這麼覺得。
與此同時,邊上一個國字臉,雖然看上去十分威嚴、剛正,但臉色卻顯得有些蒼白、消瘦的男人卻是開口說:“微臣倒是覺得次子與眾不同,能在那樣吵雜的情況下隨手作出如此朗朗上口,且有滋有味的詩句,當屬佳才。”
這兩人,一個是針對詩句,一個是針對人,倒是沒什麼衝突,不過他一開口,使得李世民都不禁有些詫異,當即說:“魏愛卿,朕一開始說要今晚就辦賽文會的時候,你可是極力反對呢,當時還說真聽了小人讒言,怎麼現在又突然誇起這小子來了?”
李世民這麼一說,四下皆驚。
他們都認為李世民突然進行賽文會,是聽取了“小人”羅信的讒言。按照他們的想法,此時羅信肯定已經藏在畫舫的某處,卻沒想到羅信竟然跟寒門子弟一樣,從邊上一關關闖過來。
就連姓魏的大臣也是麵露驚訝之色,對著李世民拱手問:“敢問陛下,吟詩的士子正是那東海郡公,羅信?”
“錯不了,那小子身上的銅臭味,朕隔著十裏八鄉都能聞到。”說完,李世民朗聲一笑,顯然是被自己的“幽默”都逗笑了。
李世民笑,邊上的大臣們自然跟著笑,雖然他們也不知道笑點在哪。
而這時候,程處亮已經上了樓梯,進入李世民的視線。他對著李世民抱拳行禮:“啟稟陛下,羅信已經過了第一關。”
“嗯。”李世民點點頭,問自己這女婿,“那小子剛才有沒有對你說什麼?”
程處亮抓了抓頭,突然說:“回陛下,羅信倒是說了一句與陛下類似的話,不過與陛下相比,卻是淺薄了許多。”
“哦?”李世民轉頭看向程處亮,“他說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