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4章 賤嶽突襲(3 / 3)

淺井長政驚訝地說道:“情況這麼嚴重?不是說突襲軍的人數不多嗎?”

“確實不多,最多三千人,但領兵的是中條出羽守時秀,他的手下還有良個非常厲害的太刀武士,我們擋不住這三位武士的鋒芒呀!”赤尾清綱歎息道:“趁著山下的爭亂方起,還是趕快撤下山吧!”

“不行!絕不能撤!本家這一撤不是讓磯野丹波守戰死,就是本家自己死在賤嶽山!淺井家經不起這麼重的打擊,必須想辦法撐住!”淺井長政依然頑固的堅持,這讓淺井家的武士感到很無奈。

但眼下的局勢已經遠超他的想象力,當淺井長政剛走出大帳的時候就看到中條時秀帶著幾百名武士衝著他的方向衝過來,立刻就有幾百名淺井家的武士自覺圍成一團,將淺井長政死死的保護在圈子內,中條時秀幾次突擊都被擋住,不怕死的武士和縮成團的方圓陣讓他也感到束手無策。

身披大鎧的師岡一羽與林崎甚助,一左一右護持在中條時秀的身邊,在他們的身後還有幾十個擅使太刀的武士,他們促成的突擊陣即使殺不透淺井軍的方圓陣也絲毫不擔心會被反包圍,強大的武力隻有在形成規模以後才能爆發驚人的戰鬥力,中條時秀就在用這種方式來告訴所有人,修煉劍術的本意是為了在戰場上更好的殺敵,這個時代隻有殺人劍沒有活人劍。

這個時候天色已經微微放亮,東方一片魚肚白預示著新的一天即將到來,淺井軍的頑強完全出乎中條時秀的預料之外,三千奇襲軍猛攻半時辰沒能擊潰淺井軍,北近江國人眾的頑強讓吉良家的眾多武士感到驚訝。

中條時秀這次的行動其實是冒著極大的危險,因為伊香郡距離越前國的敦賀郡十分靠近,中條時秀所部潛入近江國就隻有繞行一大圈,期間還要翻山越嶺避過越前國的勢力範圍圈才能來到近江國,因而這支凶猛強橫的軍勢其實是完全沒有後勤保障的。

當兵吃糧打仗要先發兵餉,否則武士們不願意動足輕們也沒有幹勁,可中條時秀就是在這種艱難情況下硬是帶著軍勢翻山越嶺的殺過來,他所依靠的就是士卒自帶的幾天份幹糧,到現在也吃的七七八八不剩下多少,如果吃光自帶的糧食那就隻有仿照敗兵依靠亂捕農民的糧食來吃飽飯。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中條時秀本來這奇襲就是兵行險招,三千軍勢是心中沒底腹中無米,總是打不下來士氣難免會受到挫傷,碰上淺井軍的堅決抵抗讓他們失去完全奪取大營的機會,下頓飯還不知道要在哪家的鍋灶上開動。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中條時秀也是無可奈何,能夠想出這麼大膽的奇襲戰術還成功的執行成功就已是運氣爆棚,指望他再來個天降鴻運把頑固的淺井軍殺崩盤就太過為難人,眼看天色放亮已沒有更多的機會,中條時秀便依照原路撤退。

淺井長政也被逼迫的毫無辦法,糧食被一把火燒光他還紮營作甚,總不能讓幾千軍勢在山上當野人以野果充饑,而且他也看出這支吉良軍準備原路撤退,他自己又無力追擊這支奇襲軍,於是就喝令軍勢死守各地不得妄動,作出想離開就請自便的舉動。

他會這麼做選擇也是無奈之舉,淺井軍確實沒辦法繼續追擊,大營裏的糧草已經被燒掉大半,士卒死傷無數諸多營帳被焚毀,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更讓國人眾的心思浮動,完全沒有強留這支夜襲軍的打算,既然想留又留不住還不如故作大方的放他們離去。

中條時秀沿著西側的山路下山轉而向餘吳湖方向撤退,林撤退前還發出撤退的信號幾十支名為左義長的爆竹,山本時幸收到信號也就知道奇襲軍奪營失敗轉而撤退,他便立刻下令全軍撤退放棄對山下淺井軍的強攻。

此一役而後被命名為賤嶽之戰,雙方累計投入兵力三萬餘人,其中淺井方一萬兩千人共戰死兩千八百多人,受傷四千多人,糧草輜重被焚毀大半損失堪稱慘重,這火少的不僅僅是糧草輜重那麼簡單,更是淺井家積攢下來的部分家底和心血,這可謂是元氣大傷。

而吉良軍一方兩路軍勢合計一萬九千餘人,戰死九百餘人受傷一千七百餘人,罕見的損兵折將卻沒能從這場夜襲戰裏獲取糧草輜重以及俘虜的利益,他們打的是一場純粹為政治利益而服務的戰爭。

淺井軍被耗個半殘,不但損兵折將燒失大把糧草輜重,還把野良田之戰裏打出來的威名重新給打回去,不過作為吉良軍百試百靈的夜襲戰中唯一能堅持下來的武士,年輕而強硬的淺井長政還是被畿內的眾多大名牢牢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