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4章 峰回路轉(1 / 3)

遠山直景見他還不走,氣的大罵道:“藤九郎!你還不走!還不走!再不走就來不及了!你要和老夫一起死在這兒嗎?”

“已經來不及了!”遠山家的近侍們顫聲道:“長尾軍已經追來了……”

不遠處幾十名黑甲騎兵踏地奔行如錘擊太鼓,幾個膽小的小姓嚇的雙腿綿軟汗如漿湧,黑甲騎士似乎也發覺小樹林旁的北條軍,舉起大槍衝著小樹林奔行而來,遠山綱景一屁股坐在地上,抱著腦袋哀歎道:“是齋藤家的千切紋,越後的齋藤家就是齋藤下野守朝信,這下我們真的逃不掉了……”

其實負責追殺的隻有長尾軍團的配下騎兵,足輕隊留在戰場向北條軍主力施壓,近四千騎兵攆著兩萬北條軍沒命的逃亡,長尾景虎知道這麼銜尾追殺下去會有不錯的戰果,但他的目標不是簡單的收割這些殘兵敗將,他要收割的是北條氏康這個總大將。

長尾景虎抽出太刀喝令道:“全軍聽令立即回轉,目標北條軍主力!”

長尾景虎去而複返的消息不脛而走,沒有人有心思去追究消息的來源,北條軍上下就像繃緊弦的大弓全員緊張起來,打敗兩萬大軍還不行,硬要追著北條家的主力打正麵會戰,這得有多凶的氣勢!

北條軍的士氣一下被壓到穀底,武士們連說話的心思都沒有一個勁的悶頭趕路,許多人心裏在想著跑的越快就越安全,有說閑話的功夫多跑兩步,或者剩下體力應付可能發生的戰鬥都是好的。

北條氏康很清楚此時不宜再戰,哪怕從東路主力崩盤到現在,所有損失也沒有超過四千,北條家還有機會隻要給他時間就有信心再打回來,心裏默念著:“前提是先撤出這個戰場,此地不宜久留隻有先行撤退,吉良義時不是常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嗎?本家現在就要忍一時心中憤怒,退一步暫避鋒芒。”

高級武士人人呢配馬走起來相對從容一些,輔政筆頭家老鬆田盛秀策馬靠過來,說道:“主公,潰退的士卒正向本陣靠攏,目前已經收攏一萬敗兵,上野軍隻有七千餘人仍然死纏著後隊,我們是不是可以先行驅離再繼續行軍。”

“不用,長尾軍的足輕隊跟在上野國人的身後,顯然在等著本家停下來料理上野軍,一旦停下來再想走就不容易了,斷後的大將就換做綱成領著五色備來負責。”北條氏康回首眺望北方,疲憊的自語著:“綱成做事本家放心,比起這個本家更擔心善九郎,第一次率領六千別動隊,希望他不要太衝動啊!”

長尾景虎來的非常迅速,或者說北條軍撤退的速度太慢了,數萬大軍既有兩條腿跑步的足輕,也有四條腿奔行的騎兵,弓箭隊、鐵炮隊都是寶貝疙瘩既舍不得丟,又不能讓他們拖後退,斷後的上野國人軍打的非常凶都影響了行軍的速度。

拖拖拉拉半個時辰才走出上野國境就被長尾家的騎兵堵上來,北條氏康的本意是不想打的,但戰爭不是想不想的問題,北條軍打上野沒有問過上野國人想不想打,長尾景虎打北條也不會問他想不想打。

遠遠的看見黑壓壓的長尾騎兵自南奔來,兩萬餘大軍全部緊張起來,除去不知晃蕩在何處的別動隊以外,北條氏康手裏能用的騎兵隻剩下兩千多騎,其中一千多騎在負責斷後的五色備裏,剩下的一千餘騎是小田原馬迴眾,這也是寶貝疙瘩不舍得送去當炮灰,全軍兩萬多足輕隻能原地站定擺開槍林抵擋。

四千騎兵非常狡猾,他們沒有選擇硬衝北條軍的正麵,而是貼著北條軍的這裏向後方迂回,北條氏康的軍師之一,小笠原康広大驚失色道:“不好!長尾景虎這是要吃掉五色備再翻身追殺我們!”

“五色備一失我等幾無立錐之地,請主公速速回身再戰,無論如何要保住五色備不失呀!”伊勢貞運焦躁的揪著胡須,這位風度翩翩的貴族陷入極度惶恐中,身為北條家的成員實在太清楚五色備的分量了。

小笠原康広臉一會青白一會白,顫聲說道:“五色備是我北條家的驕傲,武士們莫不以進入五色備為榮,失去五色備就等於丟掉我軍近半戰力,不!應該是九成戰力!五色備就是我北條家的武力象征,五色備滅江戶眾、小機眾、鬆山眾、伊豆眾等各備隊必將膽寒,因此,五色備萬萬丟不得呀!”

值此關鍵時刻深知絕不能有片刻猶豫,北條氏康立刻拿出家督的魄力,命令道:“全軍轉向前隊變後隊,立即支援五色備!再通知北條綱成且戰且退,本家自會救援!”

長尾景虎率領四千騎兵長途跋涉重新彙合主力,擔當主力的足輕備隊體力充沛兵衛受到多大影響,自午後騎兵突擊得手以後除了跟著掩殺一陣退回來,幾一直跟著上野國人軍緩緩施壓,這是長尾景虎故意為之,無論騎兵突擊勝敗如何,主力備隊的戰鬥力得到保障就還有一戰之力。

四名影舞者長尾小平次景連、長尾権四郎景秋、長尾勘四郎景親、荒川伊豆守長実忠實的履行著任務,擦著五色備的主力軍陣不停騷擾,時進時退把五色備攪合的軍心不安,欲驅使騎馬武士追擊又擔心鑽進套子裏,不追的話還得受到不停的幹擾。

分心他顧的後果顯露無遺,正麵漸漸頂不住長尾軍足輕主力的壓迫式進攻,迫使北條綱成拿出騎馬隊驅趕騷擾的長尾騎兵,四個影武者也不戀戰,隻要引出地黃八幡出陣就立即撤退,他不追也就罷了,追出來齋藤朝信、甘糟景持等各備猛將隨時可以給他來個包餃子。

側翼被騷擾,正麵被壓的抬不起頭,五色備的傷亡驟然增加,北條綱成也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麵,好在北條軍的主力大舉支援把動搖的局勢重新穩固下來,雙方的大將都不願意失敗,所帶來的後果就把戰局重新拉回沉悶而又血腥的廝殺中。

距離上野國境線的大戰場以北,高山大營裏早已人去寨空,武士帶著足輕出陣追擊北條軍,隻留下民夫們戰戰兢兢的守著營門,上野國人征發的一萬民夫自從開戰後逃走大半,兩座營寨裏隻有孤零零的兩千餘人,高山下北條氏繁恨恨的吐口唾沫率軍向南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