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世界末日 :臨時機製(中)(1 / 2)

如果沒有出現錯誤的話,德意誌第三帝國與蘇維埃加盟共和國是先進入戰爭狀態,然後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才將美國拉入大戰。德意誌第三帝國早就有進攻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的想法,並且一度即將發動攻勢,可是因為不列顛戰役的因素被一再推遲。

曆史已經變了個樣子,軌跡被改變的結果就是德意誌第三帝國登陸英倫,而不是在沒有解決英國的情況下,選擇性遺忘後麵有條“尾巴”貿然去進攻蘇維埃加盟共和國。

日本愚蠢的偷襲不但為自己招惹到一個無法戰爭的國家,美國的參戰更是讓原本被德意誌第三帝國打得奄奄一息的盟國重新“煥發青春”,一連串的效應就是讓前期的戰果慢慢失去,最終軸心國品嚐了戰敗的苦果?

那麼,是不是可以說日本是軸心國的“災星”,是日本導致了軸心國的失敗?

現在的情況是,德意誌第三帝國和蘇維埃加盟共和國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摩擦卻沒有撕破臉,原本蘇——芬戰爭也隻是打了幾個月就互相停火,現在蘇維埃加盟共和國和芬蘭的戰爭還在繼續,而似乎兩國的戰爭因為德意誌第三帝國支持芬蘭,導致戰爭非但沒有停止的跡象反而更激烈。

德蘇之間有《互不侵犯協議》的基礎,按照世俗的約定和規則至少在《互不侵犯條約》終止之前不會爆發戰爭。可是,戰爭本來就是破壞規則的行為,德意誌第三帝國和蘇維埃加盟共和國都十分清楚這點。或許,雙方都清楚《互不侵犯條約》隻是一道協商後的緩衝期,隻要過期了必然要爆發戰爭?

德意誌第三帝國在東線駐紮了大量的軍隊,目前那些軍隊所采取的是防衛戒備姿態,但是誰都清楚隻要一個星期左右就能夠從防衛姿態轉變為進攻。

在德意誌第三帝國各階層當中,秉持敵視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的觀點很有市場。這有點奇怪是麼?其實並不讓人感到驚訝。德蘇之間擁有將近十年的合作曆史,可是他們之間的芥蒂更多,除了一戰時期的敵對狀態之外,更嚴重的是威廉二世時期的一些因素,那個時候蘇維埃還是一個起義組織,他們成功篡奪取得政權後開始向世界各地滲透,其中第一個目標就是“那啥主義”誕生的故鄉,也就是馬克思同誌的家鄉德意誌。

如果問德意誌的老人一戰是怎麼失敗的,他們不會同意是軍隊不敵,除了威廉二世的剛愎自用之外,國內的罷工和暴亂是致命的原因。試想,前線正在拚命作戰,後麵不斷有人煽動罷工和持械暴亂,這樣戰爭還能打下去嗎?

是的,罷工和暴亂,這樣的暴力方式往往是從內部摧毀一個政權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式。會產生什麼影響?其實那正是他們想要的,沒有影響的話做了幹什麼?很多時候隻要達到目的就夠了,至於會有什麼不良影響,被敵國打敗、前線戰死更多的軍人、對經濟的破壞、社會的動蕩……,等待奪取了政權還不是他們自己說了算,失敗的話什麼惡名也都無所謂了。曆史由勝利者書寫;人死後管他洪水滔天。

蘇維埃加盟共和國自從成立開始就不被世界接受,這個紅色政權的誕生充滿了不光彩,世界各國對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的印象十分深刻,“血腥”“殘酷”“貪婪”“毫無人性”是各國對這個政權的評價。而似乎,這些評價也沒什麼錯誤?他們誕生的墊腳石是彼得皇室的全家滅口,陪葬的是數之不清的軍官被綁上石頭沉河活活溺死。最直觀的印象還有不少,比如“肅反”“內部整肅黨紀”等等,至今還在發生的大清洗更是讓世界各國堅持認為蘇維埃加盟共和國不能交往,紛紛保持敵視態度。

兩種不相同的********往往充滿了碰撞,但是為了利益還是可以合作,德蘇之間就可以說明一切。

隨著時間的發展事情往往會出現變化,前一刻德蘇還合作得十分愉快,甚至光明正大地瓜分了波蘭,下一刻德意誌第三帝國在東線布置三百五十萬的軍隊,蘇維埃加盟共和國毫不示弱地在西線布置的軍隊超過四百五十萬的大軍,雙方可以說是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了吧?可是他們又因為各種因素不得不進行克製。

現在,世界局勢的發展又產生新的變化,德意誌第三帝國在歐洲解決掉英國眼看就要沒有對手了,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終於感受到一定的壓力。斯大林同誌的清洗當然還在繼續,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蘇軍感受到來自於德意誌第三帝國方麵龐大的壓力,還有就是德意誌第三帝國一直向斯大林做出各種承諾,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爆發內戰都不會讓人感到驚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