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認為幾波部隊上岸後,部隊的運送隻能依靠駁船和摩托艇大軍。按每條駁船運載1個排,每條摩托艇運載1個班計算,這隻船隊可以一次性運送約10萬名隻攜帶輕型武器的步兵上岸,德意誌最依賴的裝甲部隊則無法快速遞送。部隊的戰鬥力並不僅僅看人數,1個師有2萬人,並不是說10萬人就等於5個師。一個編製齊全的師,除了步兵以外,還有炮兵部隊、裝甲部隊、工程部隊、防空部隊、後勤部隊等單位。他們深深懷疑德意誌的投送能力。
“我實在猜不出沒有重武器支援下的步兵應該怎麼搶灘。好吧,假設步兵如果在沒有人的區域登陸成功了,他們在隻有步槍、手榴彈、火箭筒、迫擊炮等等武器的情況下還能擁有多少戰鬥力?”
“有人說德意誌的士兵由鋼鐵鑄成,我並不反對這個形容方式。問題是,我們會在搶灘登陸的過程中損失多少人?”
“英吉利海峽的天氣十分糟糕,誰也不乏確定今天的晴空萬裏在明日會不會變成狂風暴雨。”
上麵那一句話基本是對的。英吉利海峽的天氣一直鬥十分糟糕,德意誌第三帝國本來應該在法國投降後馬上進行登陸,但是那段時間英吉利海峽就沒有過好天氣,登陸計劃隨即胎死腹中,甚至是大部分將領根本不知道這個計劃曾經被提起和即將執行。
同時,英國並不是孤軍奮戰,法國敗亡之後還有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等傀儡國,最值得憂心的是美國隨時有參戰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還不低。
由於長期的勝利,讚成者似乎對反對者的言論感到非常之不屑,他們認為英國人已經筋疲力盡,在一片失敗情緒下的不列顛抵抗不會激烈,德意誌完全可以像擊敗法國那樣快速地占領英國本土。
德意誌第三帝國已經為登陸英倫三島準備了很久,甚至是在戰爭還沒有爆發之前,武裝部和後勤部就已經將登陸的相關器材和船舶準備完畢。至於士兵,德意誌目前還缺乏善戰的士兵嗎?可以說,德意誌目前最不缺的就是敢戰能戰的士兵!
不過,很多人仍然存在疑慮,他們認為盡管做了那麼多的準備,登陸英倫依然沒有可能不經受嚴重的損失。他們從之前的戰爭中得出一個結論,稍前的戰事中,無論是對波蘭還是法國,德意誌武裝部隊的突然性都是一項重要的因素。然而,這一次似乎沒有突然性可言,畢竟英國人不是瞎子,他們可以看出的軸心國擺出的勢在必得架勢。
反對者還拿出一個有事實根據的數據,那便是軸心國在海上力量的薄弱。
論調有著許多種,他們有著這樣那樣的看法,期望能夠引起政府的重視,然而事實卻表明政府的注意力不在這方麵,行使權力的高官們冷冷地看著高談闊論的各式人等,對此不發言論。
海德裏希曾經私下說過:“那些高姿態或者藏頭露尾的人,他們之中或許真的有愛國者,然而更多的恐怕是潛伏的英國特工鼓動下跳出來當小醜的人物。”
沒人否認英國情報部門的實力,畢竟英國已經在歐洲大陸各國布置了不知道多少時間,短短的幾年內德意誌根本不可能完全拔除幹淨。
相對於那些各式各樣人物的高談闊論,參謀部則是不斷地進行推演和完善,近期的猛烈轟炸在《海獅計劃》本來是沒有的,計劃的改善讓施舍有了變動,為數五天的高強度轟炸隨之展開。情報工作上,為了達到欺騙盟國的目的,本來準備用來迷惑盟國的區域增加到四個,同時完全遷移了原本生活在那些區域的法國平民,使隱秘性更加擁有保障。
徐陽在閱兵之後沒有多做停留,在各式各樣的眼光中,他登上了前往諾曼底的火車。
在刻意的疏導和迷惑下,次日擺在丘吉爾辦公桌上的報告會指出,德意誌第三帝國的元首抵達法國,在巴黎與許多將領交談中多次提到11月20號。
或許是在第三天,報告會變成,德意誌第三帝國的元首前往加萊後隨即隱匿行蹤,兩個小時後突然出現於瑟堡。同時,位處加萊、巴黎、諾曼底、瑟堡、聖馬洛的德意誌部隊多有異動,聯合軸心國艦船的規律,大規模入侵或許會在11月20號實施……(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