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不列顛戰役 :那是誓言(1 / 2)

豹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V.Panther),國防軍又稱呼它為五號坦克,不過黨衛軍野戰部隊一般比較喜歡稱呼它為“黑豹”坦克。原因?豹式是德意誌第三帝國現今最為先進的坦克,它不但有著彪悍的體型速度更是貌美輕型坦克,奔跑起來拉風的姿態建製猶如獵豹。

乘員 5人 (車長、炮手、裝填手、駕駛員、通訊員) ,長度 6.87米(含主炮為8.66米),闊度 3.42米,高度 2.99米,重量 44.8噸,主要武器 75毫米Kw.K.42 L/70 火炮(79發),次要武器 7.92毫米MG34機槍×2(5,100發),發動機 V-12汽油梅巴赫 HL230 P30,700匹 (520千瓦),平地時速 45千米/小時,馬力/重量 16.0匹/噸,行動距離 250千米。

豹式坦克參與的第一次大規模作戰是1940年7月發動的法蘭西戰役。在初期,黨衛軍野戰部隊的豹式坦克的測試駕駛員都被一些機械問題而困擾:坦克的履帶和懸吊係統時常受損;而坦克的引擎更往往因為過熱而發生火災。

在戰事初期,很多豹式坦克都因為這些弱點而不能有效作戰。192輛“豹”D型中型坦克參加了7月18日會戰第一天的戰鬥,由於很多沒有完全解決的技術問題和遭遇雷區,截止第一個戰鬥日晚上,僅有40輛“豹”D坦克處於完好狀態。

徐陽接過約瑟夫遞來的紙片,略有些疑惑地看了看。紙片沒有標注來自哪個部門,它上麵的文字不多。他看完後並沒有表現出喜怒哀樂,簡簡單單地將紙片收起來,隨後又繼續觀看陳列在倉庫裏的8輛豹式。

豹式本該出現在42年,型號為豹式坦克A1型。而因為徐陽的出現,有著厚實工業基礎的德意誌第三帝國當然會出現一些改變,軍工集團為了滿足他的“愛好”,經由一些小小地提示後開始設計“理想中”的坦克。

事實上,德意誌第三帝國的軍工部早有研製一款裝甲厚實且速度不慢的坦克的構思,原先的原型是在4號坦克上麵加以改進,因此也就誕生了一款4號中型加強坦克的裝備。

4號中型加強坦克被生產出原型後上報到徐陽這邊來,盡管德意誌軍工部對4號加強型的性能感到滿意,不過卻是和徐陽所期望的相差太多。鑒於4號加強型的性能優良,徐陽還是簽署文件同意批量生產,研製“豹式”的課程卻是被人為的提速了。

徐陽之所以對豹式那麼情有獨鍾並不是出自感情上的索求,他十分明白德意誌第三帝國在未來必然會和蘇維埃加盟共和國有一場大戰,那麼戰爭開始之後光是依靠1號、2號、3號、4號,乃至於是4號加強型都無法滿足對蘇作戰的需要。

1~3號的火炮口徑太小,4號的裝甲略顯薄弱,根據蓋世太保在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的特工回饋,蘇維埃加盟共和國借鑒於德意誌第三帝國裝甲部隊在戰場上的表現正在研製一款“新型”“符合國情需要”的坦克。

蘇維埃加盟共和國雖然工業不甚發達,但是受到德意誌第三帝國的影響,他們從沒有放棄過對裝甲部隊的重視。在29年之前,蘇維埃加盟共和國和德意誌第三帝國有著良好的關係,兩國在科——普一線有合作的經曆,因兩國此相對來說比較互知根底。

目前蘇維埃加盟共和國有幾款坦克,它們之中很多是和德意誌共同研製。

比如BT-7快速坦克,這款坦克1935年定型,戰鬥全重14噸,裝甲厚度6-13毫米,這些指標跟德國Pz 2型坦克相仿。火力方麵,BT-7坦克裝備一門45毫米L/46加農炮,5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38毫米厚的裝甲,威力可觀。

蘇維埃加盟共和國BT係列坦克使用美國克裏斯蒂底盤,獨特之處是上公路時可以拆卸履帶直接用負重輪行駛,加上一台M-17T汽油發動機提供450匹馬力,BT坦克公路最高時速可達86公裏,機動性非常突出。根據蓋世太保的偵察統計,蘇維埃加盟共和國到1940年為止,一共裝備有BT-7坦克5,328輛。

徐陽十分明白5,328輛BT-7坦克意味著什麼,那差不多是德意誌1號和3號的總和!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意誌第二帝國戰敗了,德意誌受製於《凡爾賽條約》的製約無法研製裝甲部隊,這也就有了德意誌為了打破《凡賽爾條約》與蘇維埃加盟共和國合作研製的事情發生。

德意誌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但是德意誌本國並沒有遭受戰火的摧殘,同時德意誌科技實力也沒有因為戰敗而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