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不列顛戰役 :前奏(2 / 2)

若是以前,英國就算不找理由就扣押德意誌的外交官,那德意誌就算再憤怒也不敢多說什麼。

而現在,英國剛剛表達要扣押德意誌外交官的意願,在還沒有做出任何實際行動時,德意誌沒有什麼反應,不過蘇維埃加盟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倒是先發出抗議。

當然,英國人做出要扣押德意誌外交大使的舉動隻不過是在進行一次試探。他們是在試探德意誌第三帝國是不是真的想打登陸戰,同時試探決心有多大。讓英國人事先沒有想到的是蘇維埃加盟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會相續抗議。而似乎英國人的確還沒有從“世界老大”的身份轉為現在的國際地位和價值,他們依然高傲得令人討厭。

事實上蘇維埃加盟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的抗議行為也出乎德意誌第三帝國的意料,不過稍微以思考也大概明白兩個國家為什麼會那麼做。這不是討好或者表達政治意願,而是不願意讓英國破壞原有的外交環境和次序。

裏賓特洛普在會議中就羅馬尼亞與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的那次衝突做了詳細的簡報。他說,按照蘇維埃加盟共和國外交部和軍事委員會給出的答案,烏克蘭方麵軍與羅馬尼亞的軍事摩擦純屬誤會,原因是一些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的“叛徒”試圖用“戰爭”的手段擺脫所謂的“困境”。

簡而言之,其實就是德意誌自己的看法,那次軍事衝突是因為斯大林的血腥清洗嚇到了一部分烏克蘭方麵軍的軍官,所以才會出現那次軍事衝突。不過,無論是在外交場麵還是暗地裏,蘇維埃加盟共和國都是極力掩蓋清洗的事實,隻找了一些無關痛癢的借口。

德意誌第三帝國目前當然不希望與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產生什麼不良的衝突,尚且不論那次衝突是試探還是示威,德意誌都有必要進行短暫的隱忍,等待不列顛戰役到了一個階段再進行清算。

徐陽聽完裏賓特洛普的簡報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十分清楚德意誌的元帥、將軍們乃至於公民對蘇維埃加盟共和國都沒有什麼好印象。他倒是不介意元帥和將軍們對蘇維埃加盟共和國表現出來的敵意,而這種敵意也正是他所希望的。

這一次衝突代表著很多政治意義,首先是蘇維埃加盟共和國對德意誌第三帝國支持芬蘭表現不滿,畢竟蘇維埃加盟共和國對羅馬尼亞政治妥協的前提是德意誌第三帝國放棄對芬蘭的支持,而德意誌第三帝國從來都沒有放棄對芬蘭的支持。

其實更加值得徐陽關注的不是芬蘭,而是這次軍事衝突裏麵有沒有英國諜報特工的影子。或許更加明白的說,英國人因為軸心國大兵壓進開始慌不擇路地想“策反”蘇維埃加盟共和國,按照“曆史的軌跡”這種情況倒是極有可能發生,英國可是有著“霍亂歐洲”的老牌曆史,每次英國有難都是轉嫁到歐洲大陸,並且外交手段基本都得到成功。

徐陽的心思突然轉到國內來,他一直以鐵血治國而聞名,在他的授意下,一些暴力結構的火力從未停止,貪官汙吏自然是不用說,全部去了該去的地方。而一些曆史上有名的,例如隱藏在德意誌民間的“黑色樂隊”以及高層“超級機密”兩個英國情報組織先後被鏟除。

但是,徐陽現在不得不思考了,既然英國能夠在德意誌弄出“黑色樂隊”以及“超級機密”這麼兩個組織,誰能保證沒有第二個、第三個乃至於更多?而似乎,曆史上的第三帝國一度有希望獲得英吉利海峽的製空權,甚至有可能登陸英倫三島,一直到發生某些原因才突然放棄對不列顛的征服,最後掉頭對蘇開戰?

徐陽愣了愣神不自覺地打了個戰栗,等待回過神來卻是看見元帥和將軍們有些疑惑地看著自己。

“我的元首,您前往前線視察的日程表需不需要做出改變?”

麵對凱特爾的再次發問,徐陽終於知道他們為什麼表現得疑惑。原因正是為了配合對不列顛戰役發動到達迷惑目的,他這個元首在某些時間段必需出現在應該出現的地方,不但是他這個元首,一些元帥、將軍也都需要為整個“海獅計劃”做出應有的服務,盡可能地完成對盟國情報部門的欺騙……(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