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不列顛戰役 :______·馮·布勞希奇(2 / 3)

兩封電報一封是弗裏奇以國防軍陸軍總司令的名義發來的,電報內詳細舉列第三帝國國內最近發生的事情,用很大的篇幅來描述大清洗的過程。弗裏奇言辭戳戳,一旦繼續放任蓋世太保在國內胡作非為,將會破壞第三帝國的次序,蓋世太保大肆的抓捕已經影響到各大集團的利益,再繼續下去後果將不堪設想。

弗裏奇擔憂的指出,蓋世太保清理完文職人員就將對國防軍下手,為了保證國防軍的正統,國防軍內部應該拿出實際的行動來對抗。

另一封電報不用說,當然是徐陽發來的。相對於弗裏奇的那封電報的誇張內容而言,徐陽發來的電報更加貼近事實的講述大清洗的過程和得到的效益;用實際的數據舉例,哪一些是敵國潛伏在國內的間諜,又有哪一些是純粹的蛀蟲,消滅了這些人之後,國家追回了多少遺失的資金,行政效率得到如何的發展。

同時,徐陽很明白的告訴布勞希奇,在戰爭年代,國家隻能有一個聲音,戰爭不需要爭執,更加不需要兩方、或者多方經曆長時間的爭論再做出決議。一個政體、一個集團、一個利益,才能讓這個國家展現應有的活力,國家也會因為這個原因而變得強盛。最後,徐陽問布勞希奇,一戰第二帝國為什麼會戰敗。又自答,來自於沒有統一的聲音。

一個經曆太多的老人從來都不會因為一些原因而被輕易的說服,他隻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來分辨什麼是對的,而什麼又是錯的。

“他……想解散國會,實行全麵征兵製,采取戰時經濟體係,全麵整合國家武裝力量?”

布勞希奇的手抖了一下,這位睿智的老人不是在猶豫什麼,他在****時代長大,接受的也是****時期的教育,對於獨裁政權,這位老人不抵觸也不支持。他更加願意思考,一旦國家隻剩下一個聲音之後,將會走向什麼樣的道路?

“我相信他的話,英國絕對不會坐以待斃,這個狡猾的國家正在拉攏美國。他說得對,時間是帝國的敵人,不應該相信部份將領的話,一廂情願的認為英國人會選擇理智的投降,這個島國是罪惡的根源,島國人的心態最容易陷入歇斯底裏的病態,英國人就算墮入地獄也希望拉上整個歐洲!”

布勞希奇是國防軍的一員,對國防軍部份將領的看法深感無力,在海獅計劃即將實行的如今,竟然還有將領公開反對登陸英倫,這種短視的看法,布勞希奇除了苦笑還能表示什麼?

布勞希奇是前線的最高指揮官,他的任何一個決定都將影響前線百萬將士的存亡。在他眼中,國防軍和黨衛軍除了名稱不同之外都是國家的武裝力量,兩支武裝力量為了共同的一個目標在浴血奮戰,根本沒有必要為了一個名稱上的區別而互相排斥,戰場飛來的子彈可不會因為你是國防軍或者是黨衛軍而選擇飛向誰。

在布勞希奇看來,成立一個聯合指揮部是必需的,這樣才能有效的發揮出兩支部隊應有的戰鬥力,不會因為指揮係統的區別,浪費溝通的時間而導致延誤戰機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布勞希奇曾經和前線的指揮官交換過意見。

勒布的答案比較簡捷而且明確,勒布認為,隻要能讓國家獲得最終的勝利,他就願意支持,不會因為什麼身份或者名義上的區別而去排斥任何東西。就目前而言,勒布比較傾向於戰爭繼續下去,而不是征服法國之後,就采取龜縮策略,他認為一旦龜縮,前期的優勢就將被打破,公平從來都是建立在武力之下。

勒布私下對布勞希奇這樣說:那個小家夥的眼光比任何人都要長遠,思索他曾經說過的話吧,戰爭一旦開始,除非把所有敵人都打怕了,才有真正長久的和平。尊嚴、地位從來都是建立在絕對的武力之下,不要留給敵人任何一個翻身的機會。

布勞希奇明白勒布的立場了,勒布毫不隱瞞的告訴所有人,他支持徐陽。布勞希奇當然知道有自保能力才能有尊嚴,但是他又會想,以第三帝國的人力資源,真的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嗎?

布勞希奇疑慮之後,隨即又釋然了,波蘭戰役結束之後,帝國宣傳部便一直在引導歐洲人,讓歐洲人明白東方那個紅色帝國是一個可以威脅到‘歐洲正統’的龐然大物。

由於********的區別,歐洲人不可能會喜歡上那個紅色政權,這些歐洲人有一種非常怪的思想,從來都不把蘇聯當成是歐洲國家,每次都將那個紅色政權西進的軍事行動看成是在‘入侵歐洲’。

如果說德國是歐洲的‘問題青年’,那歐洲人還是將德國視為歐洲的一員,無論德國做出一些什麼出格的事情,歐洲人都情願把這些‘曆史意外’當成是歐洲的‘內部矛盾’。很是明白的說,德國和歐洲眾多國家的********是一致的,就算是德國和某個國家爆發戰爭,那也是同一種********產生出來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