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不列顛戰役 :叛國者(一)(1 / 2)

‘海獅計劃’的作戰部署刻不容緩,就目前而言,德意誌空軍部隊可作戰飛機達到一萬兩千架,其中多數為進程支援機種,梅塞施密德BF係列、容克JU係列數量最多。

拿梅塞施密德BF-109E為例,由梅塞施密德飛機生產公司的前身巴伐利亞飛機公司開始研製,從30年代起,BF(也就是ME)係列經過這款近程截擊機在戰場一直有不俗的表現,看到亮點的空軍部僅在39年~40年之間先後向梅塞施密德飛機生產公司定購3500架。

目前在空軍部隊服役的Bf-109E(含D/R)數量達到2200架,有近1200架在西線服役,其它別分部署在德國腹地、波蘭總督府、丹麥、挪威,少量出售給匈牙利、西班牙、葡萄牙,無償租借給芬蘭42架兩個中隊。

德國陸軍部隊占領法國北部後,又分別在近期占領法國西部的大部分領土,新一波的軍事行動隨即展開。

黨衛軍野戰部隊從荷蘭格羅寧報海岸線到法國西部的布雷斯特海岸線修築一條臨時的灘頭陣地,一些自願人員也開上前線,在原有的機場上加設跑道,又或是在有利的地理位置新建隱秘的機場,情報機關的下屬部隊也將雷達部署在海岸線附近。

目前投入前線的雷達大多屬於陸基式(也就是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可移動),其中Würzburg-Riese鐵路基式的雷達將配合黨衛軍第三集團軍一起到達法國北部,作為移動式雷達,防禦英國本土有可能的、突然的空襲。

為了對付英國本土的‘本土鏈’,所謂的本土鏈,所指的是英國在東海岸建立起的一個由20個地麵雷達站所組成的雷達網,在過去一段時間裏英國人就一直依靠本土鏈來防衛德意誌空軍的轟炸。針對英國人的本土鏈雷達網,德意誌將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諜報機構,情報方麵,在一戰期間,德國情報工作的技術手段有了長足的發展,發明了無線電收發報機,於1914年建立了無線電截聽站和以西方國家為對象的密碼分析所,1915年又發明了電話竊聽裝置。

此外,德國還把飛機偵察和空中攝影等技術手段引用到了獲取情報工作中。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主要情報機構是陸軍參謀部軍事情報局,由尼古拉上校領導,在軍事情報局之下設立秘密情報站,當時情報局的經費除俄國外,在歐洲首屈一指。

這斯間,由於情報活動手段和方法越來越複雜,對情報人員也提出了複雜的要求。於是德國情報機構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培養特工的學校,也就是德意誌國防軍陸軍學院下屬的分支學科。

為了準備和發動侵略戰爭,德國於1938年進一步改組了軍事情報機構,其中軍事情報局直接隸屬國防軍最高統帥部,蓋世太保部門則是直接隸屬黨衛軍大本營。此時,兩個不同機構的情報部門已發展成為規模龐大的軍事諜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