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6月4號,距離選舉還有六天。
德意誌第三帝國政府已經向友好國家發出邀請函,通知各個盟國、潛在盟友前來觀看德意誌第三帝國新一輪的選舉,保證選舉的公證。
這是一道荒謬的手續,在德意誌第三帝國的如今,除了交戰國,誰敢對第三帝國的內政提出誹議?
當然,這也是世界曆史上最有趣的選舉,原因在於報名參選的人除了徐陽,再無其他人有勇氣提名,整個選舉也沒有按照‘自由法案’‘公正選舉條約’讓民眾來參與投票,選舉過程限於內部,由民選議員在國會代表各地的人民投下神聖的一票。按照德意誌政府的解釋,在戰時想要動員全民參與,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一解釋也存在合理性,畢竟現在國家是處於戰爭狀態。
目前的德意誌第三帝國政府對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抨擊視若無睹。至於法國,法國現在已經通過法案,授予貝當獨裁者的權力,目前維希政府正尋找機會求和,維希政府沒有那個閑工夫、也沒有膽量在這時觸怒德意誌第三帝國。
徐陽不喜歡演戲,所以他寧願在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參與製定作戰計劃也不願意接見各國的大使,更加沒有可能三天兩頭往國會大廈跑的習慣。按照徐陽個人的看法,這種戲沒有必要做的那麼逼真,以其浪費財力物力,不如直接宣布當選,然後著手製定全麵的國策,掀開虛偽的麵紗,露出猙獰的獠牙,向世界咆哮:誰要戰爭!?
當然,這些隻是徐陽在心裏悄悄的想想,表麵上,他仍然需要遵守遊戲規則。
政權交替之際,蘇聯、美國、日本、意大利、中國、西班牙、葡萄牙、瑞士、瑞典,南歐大部分國家、北美部分主權國家、中亞部分國家,無論是出於真心的,還是來看笑話的,全部派出自己的使節團來到德國,準備參加政權交接儀式。
有一個國家必需鄭重的說明,那便是伊拉克。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部,北接土耳其,東鄰波斯,並在波斯灣擁有一個出海口。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在英國保護下建立費薩爾王朝,1932年在德意誌第三帝國的幫助下擺脫英國的控製成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1934年,德意誌第三帝國正式與伊拉克建交,采用工業品換石油的貿易政策,在1938年,德意誌第三帝國收回萊茵,吞並完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後,英國改變政策,聯合法國重新控製伊拉克,清洗伊拉克親德份子,至此伊拉克成為英國的傀儡政府。(史實,那時伊拉克雖被英國控製,但是國內大部分人卻傾向於德國,導致部落、黨派內戰不斷)
為什麼會說那麼多?答案在於伊拉克的東鄰波斯!
波斯迫於壓力,擔心英國將手伸得更遠,一直在伊拉克邊境駐有數量龐大的軍隊,雖不至於勢如水火,但是波斯一直在防範英國,隨即向蘇聯、德意誌第三帝國方麵尋求軍事幫助,那時蘇聯正處於國內政權交替之際,無力插手波斯,德意誌第三帝國失去了伊拉克這個石油出產國,便將目光盯在波斯身上,這時波斯主動遞出橄欖枝,德意誌第三帝國哪有不接的道理?雙方一拍即合,形成互利、雙贏的貿易模式,采用軍火換石油的貿易策略,德意誌第三帝國也在阿拉伯半島插下了一枚潛在的釘子。
另外,在阿根廷方麵。阿根廷現時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德意誌第三帝國在外的出口中介商,每年德意誌第三帝國借由阿根廷政府向外出售的軍火,占德意誌第三帝國的總出口額達到二十份之七,主要進口方為智利、巴西、玻利維亞,其中智利則是德意誌第三帝國在北美主要的栽培對象,很多國防軍將領甚至在智利購買地皮,修建農場、養殖園。
表達那麼多,唯一想說的是,隨著德意誌第三帝國在軍事上一直持續獲得勝利,在國際的外交空間也在逐年增加影響力,首先得益的是德意誌國內的武器生產商,各國看到德意誌武裝力量在戰場上所向披靡,聯想到的便是德國製造的武器肯定有優勢,增加了各國向德國購買武器的欲望。
在這一點,德國依靠販售武器,獲得了大量資金,良性循環下,本國的軍工企業也得到長足的發展,這也才有資金加強各新型武器的研究。
就目前而言,德國最大的武器進口方是芬蘭、匈牙利、中國。
在芬蘭上麵,僅39~40年兩年之間,德國就向芬蘭出口大量步兵炮,以及便利的單兵作戰兵器,比如肩式火箭筒、噴火器等新型作戰兵器。
匈牙利方麵,迫於匈牙利軍工落後,德意誌將退役下來的I型坦克除了改裝成履帶運輸車,就是便宜出售給匈牙利,不但增強了匈牙利軍隊的戰鬥力,同時也達到了廢物利用有效方式。
對於中國而言,德國采用武器換戰略資源的方式,將從捷克斯洛伐克大量收編上來的單兵作戰武器運往中國,簡單拿‘捷克(ZB-26)’式輕機槍來說,現時已經成了中國武裝力量的主戰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