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不列顛戰役 :展望與……誤區?(1 / 2)

“在1939年之前,我們的戰略目標是擴展德意誌的生存空間,拿回屬於原本就應該屬於我們的但澤,打通與東普魯士之間的陸地交通。現在我們已經達到想要的目標,但也與英、法為首的盟國開戰,我們定義為擴展生存空間的戰爭,在英、法等國的眼中,是在挑戰她們的傳統地位……”

“早在1898年之前,美國曾經為了海外殖民地(古巴和菲律賓)向老牌殖民強國西班牙發動戰爭,美國成功的從西班牙手裏奪過菲律賓。美國得到的僅僅是一個海外殖民地嗎?當然不!美國得到了地位、名聲,還有財富!”

“菲律賓礦藏主要有銅、金、銀、鐵、鉻、鎳等20餘種。銅蘊藏量約37.16億噸、金1.36億噸,鎳1.27億噸。地熱資源豐富,預計有20.9億桶原油標準能源。巴拉望島西北部海域有石油儲量約3.5億桶。她還有大小島嶼1000餘座,其中能建立軍港的海港11座。美國得到了菲律賓等於控製了亞洲太平洋部分!”

徐陽舉起右手輕輕晃了晃,將指揮棒放回遠處,圍繞會議室走動。

“我們占領波蘭得到了什麼?不但拿回了原本就屬於我們的東西,還擁有了波蘭的資源,僅外彙和儲備資金就增加了國民生產值的八份之一,還得到了人口。”

血統論的宣傳讓日耳曼人變得自豪,深信雅利安人才是最優秀的人種,雅利安人種包括西歐的塞爾特人和北歐的日耳曼人,還有南歐部分的伊朗雅利安人,如果追述下去就連印度支那的部分人種都可以視為亞雅利安人。但是以上的人並沒有被規劃到作戰人員方案內,一旦展開全麵戰,能為德意誌第三帝國四處征戰的兵源不超過1100萬。

現時包括第三帝國內的日耳曼人和居住在世界各地的日耳曼人,加起來人口總數不超過9500萬,現在在德意誌第三帝國軍中服役的日耳曼人總數達338萬,已經達到了國家、民族的可接受範圍,再強行征兵將會影響到各個方麵的發展。打仗並不是比軍人的多寡,科技發展到如今,戰爭的延續還看國家的綜合實力,當然包括人口在內。

“目前波蘭有我方駐軍……包含但不限製於日耳曼人、匈牙利人、猶太人、波蘭人,總數180萬。迫於蘇聯方麵的壓力,在41年之前,我國還需要向波蘭總督府派遣不下於100萬的武裝部隊,用來保證我國東方的安全。”

關於蘇聯的軍事威脅,最高統帥部和黨衛軍已經達成協議,一旦蘇聯向德意誌第三帝國發動戰爭,黨衛軍部隊將負責第一波防禦攻勢,堵住蘇聯的進攻,等待國防軍從西線回調,再進行反擊。另一方麵,迫於波羅的海三國被蘇聯占領,雙方皆認為有必要加大對芬蘭的援助,這個援助不單是武器,還有實際的軍事行動,黨衛軍第六‘北方’師已經開進芬蘭的領土,目前駐紮在芬蘭北部的凱洛塞爾凱。因黨衛軍第六‘北方’師不屬於德意誌第三帝國國家軍隊,蘇聯方麵抗議未果,宣稱一旦雙方發生交火,將視為雇傭軍,不給予正規軍待遇,同時派遣外交團前往德國。

“法國方麵,包含但不限製於國防軍、黨衛軍、匈牙利遠征軍在內,武裝人員總數為190萬。6月10前,黨衛軍大本營將增派50萬野戰部隊到法國北部沿海,增強海岸線的安全,同時準備登陸英倫。”

‘海獅計劃’早在1936年便已經製定,那時的定論是法國戰役打響之後,由陸軍從地麵解決法國,大部分空軍前期先防衛德國本土的安全,爭奪北海局部海域、英格蘭灣局部海域的製空權,占領比利時、荷蘭後,將駐紮在德國腹地的空軍調到兩國境內,對英倫實施轟炸。這個計劃充滿波折,前期德意誌空軍的戰機由於作戰半徑太短,在第一波轟炸中沒有護衛集群,導致前往不列顛轟炸的德意誌轟炸機損失過大,為了減少己方轟炸機的損失,暫時停止轟炸,加快了中、遠程截擊機、殲擊機的研製,到1940年4月梅塞施密德係列、道尼爾係列的中、遠程護衛機種才在德意誌空軍服役,但服役後迫於陸軍方麵的壓力,轟炸行動一直推延,直至現在才又拿上台麵。

“根據我方在不列顛的情報人員發回來的情報,英國在本土進行大規模的征兵宣傳,同時,也將軍工業的重心轉到飛機生產,力圖利用英吉利海峽保衛自己的安全。英國海軍方麵,丘吉爾為了保證本土的安全,從各殖民地中抽調戰艦回國。”

“有利有弊!”

“英國人抽調戰艦回國,減少了我國在西歐局部海域和大西洋的壓力,預計在41年起向北非進軍的計劃將可提前實施,但是也影響了我們登陸英倫的軍事作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