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不列顛戰役 :曆史的錯誤(1 / 2)

瑞克更加遲疑了,‘叛國者’這三個字的音節猶如重錘狠狠地敲在瑞克的腦殼上,讓他腦海深處發出一陣‘翁嗡嗡’長鳴。黑色文件夾從瑞克的手中滑落,跌落在地上發出一聲觸地聲,他的心髒很不爭氣的跟著顫抖了一下,呼吸也變得沉重起來。

瑞克也終於知道徐陽手持黑色文件夾的手為什麼會抖個不停,在戰事越加艱難的現在,任誰接到這麼一份黑色文件都會感覺到沉痛和壓抑,沒有人願意相信前方百餘萬將士的浴血奮戰會換來後方一些人的無恥背叛。

“多久了?”這道聲音很幹澀,低沉的音節無不透露問話者對叛國者的憤怒。

徐陽指指地上的黑色文件夾,示意瑞克撿上來,這才說:“四年,可能更久。帝國收複萊茵之後,他們就與英國人開始接觸,直到帝國占領奧地利全境,雙方才建立隱秘的聯係手段。”

瑞克吐出一口渾氣,他慢慢接受這個現實,但是心情卻沉重萬分。他有一個疑問,“英國人……或者說盟國為什麼不阻止我們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軍事行動?”

徐陽像是在回憶什麼,良久才說:“有阻止,但是沒有奏效。那個時候阿道夫-希特勒已經將叛國者監視起來,他們沒有能力將情報隱秘的送出去,盟國接到情報時,我們的軍隊已經踏進蘇台德。而且……”

徐陽說到這裏有點遲疑,那段曆史對於德意誌第三帝國來說,其實並不怎麼光彩。

“軍隊開進蘇台德起,帝國內部也陷入混亂,部分國防軍將領,大部分國會議員全部被阿道夫-希特勒軟禁在柏林的國家大劇院。掌握軍隊的將領也被嚴格監控在班德勒大街的國防部。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他敢於冒險,善於猜測他人的心理,但是他太自信了……”

瑞克了解後麵的情況,也是因為阿道夫-希特勒強大的自信心,才使得國防軍有機會聚集力量和哈爾-馮-斯達克裏應外合一舉發動政變,迫使當時在慕尼黑的阿道夫-希特勒乘坐專列轉向奧地利,這也才有恩斯河的鐵橋爆炸案,曆史也在這裏正式改變了軌跡。

盟國的確有想過要阻止德意誌第三帝國的軍事入侵行動,但是後來又非常突然的中斷計劃,原因來自德意誌第三帝國的內部混亂。

這個時候的盟國還沒有準備好,她們的政府已經意識到戰爭即將到來,可是她們的軍隊卻還沒有聚攏起來,大部分的軍事物資也還待在生產線,就更別提必要的戰爭基金。

盟國領導人在私下會晤時,曾經判斷德意誌第三帝國將發生巨變,這場巨變或許會改變一些什麼也不一定。盟國政府首腦被動的認為,更換領導人的德意誌第三帝國可能會改變政策,放棄對其它國家的武力入侵。說白了,盟國政府首腦不相信那個隻會建設經濟的哈爾-馮-斯達克有膽量發動戰爭。

“我們的錯誤就在於過度的依賴整體的力量,當時為了快速平息內亂,新政府不得不重新任用一些人。這些決定在當時並沒有任何錯誤,那些人的理想與我們相同,同樣是為了讓德意誌重新崛起。”

這段話說的有些矛盾,至少瑞克聽得有些迷糊,要是約瑟夫在這裏,約瑟夫肯定能聽出話裏的意思。

“那麼他們為什麼要背叛國家?”瑞克終於忍不住問了。

徐陽眉頭一皺,好不隱瞞的說:“因為他們無法忍受國家的權力集中在一個人的手裏,這就是他們反對阿道夫-希特勒的理由。同樣地,當他們知道自己驅趕走了一個獨裁者,而另外一個獨裁者又將上台的時候,他們也會一如既往的反對,甚至願意出賣國家的利益,換取政治資本與敵對的那方對抗。”

瑞克明白了,原來事情就是那麼的簡單,可是……他好像又有點不明白,既然同樣是為了讓國家崛起,為什麼選擇出賣國家利益來換取根本不存在的政治資本?

“他們在做戰後準備。”

一句話,讓以為覺得自己想通了的瑞克再次變得迷惑,他木呐的看著徐陽。

“我們的國家必定會走上與全世界對抗的局麵,他們認為最後的勝利不會屬於帝國,所以……他們把自己的行為定義為,在做善後處理。”

瑞克呆呆的問:“我們不是有盟友嗎?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葡萄牙,芬蘭……?”

徐陽反問:“她們是合格的盟友嗎?”

這下瑞克說不出話來了。的確,這些國家當中,沒有一個國家是一個對等的盟友。一個新的疑問再次滋生出來,瑞克想,那麼帝國為什麼會選擇和這些國家建立盟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