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法蘭西之殤 :莫測高深?(2 / 3)

隨著軍事上不斷的勝利,德意誌的外交空間也在不斷的增漲,最明顯的就是一旦征服法國,整個西歐就將是德意誌主控一切的西歐,那時德意誌隻要大方向沒有出現錯誤。比如,占領地的管理上沒有出現致命的錯誤,建立與各占領地民眾、資本家之間的初步信任關係,西歐的資源就將全為德意誌所用,那時德意誌理念上的兵器將得到全麵的發展,隻因德意誌已經不再需要顫顫栗栗的節省資源,隻要有足夠的資源,德意誌擁有如何先進的武器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占領地處理不慎,一個強大的帝國就將崩潰。曆史上很多原本強大的帝國,就是因為占領的管理方式出現錯誤導致本土遭受牽連,使得一個原本強悍的帝國崩潰。】

日耳曼人自諭是羅馬帝國的真正繼承者,然而讓人胸悶的是,在原有的曆史上,她根本沒有從羅馬帝國的崩潰上得到什麼啟示,那時的高層把剝削占領地人民的財產當作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很多有價值的軍工廠在錯誤的決策下導致完全毀滅,一個個原本可以為德意誌戰爭事業做貢獻的工廠被拆遷,或者是直接限製生產軍工業品,從而導致占領地的工業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占領地的民眾普遍失業、或是薪資過低,資本家的利益也遭到剝奪,抵觸情緒的蔓延直接讓占領地變得烽煙四起,德意誌很大一部分兵力陷在占領地不能動彈。這卻也不是真正致命的原因,真正要命的是原本該為德意誌戰爭事業做出貢獻的工業區變成了廢墟,這樣的占領成了形式上的占領,隻是增加了德意誌的負擔,而沒有讓德意誌得到什麼好處。

現在的德意誌還會犯這種錯誤嗎?答案是肯定的:以一個‘過來人’身份徐陽非常有覺悟,那便是暫時犧牲一點利益來建立與占領地人民之間的互信關係,短期內的磨合不可能,那便用實際的利益拉攏那些資本家,讓他們為德意誌的事業做貢獻。徐陽深知歐洲人的本性,那便是身份越高、越有錢,國家的意識就越淡薄,有很多富人在歐洲甚至並非一國之民,他們普遍擁有兩個國籍(甚至更多),隻要有利益,這些資本家才不管是被什麼人統治。

相對的,民眾的心理也是一樣的,隻要能生活得更美好,民眾也不介意到底是被誰統治。說起來,歐洲人一直都渴望回到古世紀羅馬帝國的統一狀態,現在的歐洲人大多自諭自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政府或許會因為利益問題而拒絕統一,但是人民的思想政府是管不到的。實事也是如此,日耳曼人、法蘭克人、西哥特人、汪達爾人本來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而由現在表現強大的日耳曼人來統一歐洲,隻要日耳曼人表現出足夠的‘文明’,其實這是一件很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德意誌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有很多,但是在徐陽看來,占領地的矛盾問題應該優先被重視。隨著德意誌打敗的敵人越多,占領地也必然會隨即增加,以其到那個時候被占領地的問題攪得身心疲憊,不如現在就著手解決占領地的矛盾問題,畢竟現在的情勢對德意誌有利。

目前美國正在觀望歐洲的情勢,這個由移民者組成的國家絕對不希望看見歐洲出現一個超級大國,她會想方設法的破壞這個大國的所有意圖。近來這個國家的態度開始明朗,她的國會已經多次討論參戰的可能性,美國總統比較傾向於孤懸海外一直與歐洲本土不合的英國,羅斯福的意思明顯不過,他要在歐洲插上一枚釘子,選擇英國人也是有曆史根據的,隻因英國人絕對不甘心讓歐洲大陸出現統一,歐洲的統一將會使英國失去歐洲大陸的所有利益。

歐洲蛀蟲可不是白叫的,英國絕對不會讓歐洲出現統一,歐洲的統一對於英國人能來說,絕對是世界末日。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不列顛人寧可讓遠在太平洋那邊的美國獲得利益,也不願意讓歐洲出現霸主。法國從近代就一直是英國在歐洲大陸安放的一把利劍,英國和法國交好的唯一目的就是利用法國攪亂歐洲大陸,而她也成功的讓歐洲再次陷入戰火,可惜的是英國人沒有把握好力度,惹上了一個容易偏執、且以刻板出名的日爾曼民族,她開始害怕了……

當夜,‘柏林酒店’舉行了一個非正式的多國合辦的宴會,徐陽親身參加讓這個酒會充滿政治交易的味道。事實上,徐陽當晚極少與人交淡,他總是禮貌性的所有人交談。

大島浩無論如何的區模仿日耳曼人的思維,可他終究還是一個日本人,他玩的有點離題,除了表現出一種崇拜,在很多時候,他總是表現得極為矜持。在徐陽答應讓日本軍官團參觀德意誌軍工廠之後,大島浩開始不談政治上的事情,隻是安靜的跟在徐陽身後,看著徐陽與每一位與會的外交官禮貌性的交談,他表現出的是一種追隨者的態度。

現在,徐陽正與蘇聯的外交官交談,這個蘇聯外交官的名字長到讓人根本不想記住。但是徐陽必需記,他念出一大串俄文時,這個蘇聯外交官高興的‘嗬嗬’直笑。

徐陽總是稱呼他西維亞基夫,這是這名蘇聯外交官祖上一位很有名的祖先的名字,後來被加進這名蘇聯外交官家族的姓氏中去。徐陽會這麼稱呼的原因是,‘西維亞基夫(S- A-N-E)’從德文和俄文的理解上可以被理解成為‘建立友誼’的意思,顯然這個叫法十分適合反應目前兩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