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突進(一)(2 / 3)

根據前方偵察機發回來的報告推斷,那支敵軍隸屬比利時陸軍部,他們沒有足夠的防空武器、應該說,除了英軍之外,法國、比利時、荷蘭的陸軍根本沒有足夠的防空設備,很多時候,他們遭遇到德軍轟炸時,隻能夠分散進行躲避動作,或者架起機槍對天空的德國空軍進行徒勞的射擊。

8公裏的森林區,I型坦克需要花10分鍾-12分鍾(森林地段時間),第一輛I坦克已經到達河床,它推dao樹根露出頭來時,裏麵的觀察員(車長)已經可以看見前方的比利時軍隊,那些軍隊遭受己方空軍部隊轟炸,陣形被拆得很開。

越來越多的I型坦克推dao樹幹露出頭來,它們並沒有因此而停止,而是繼續高速突破,有些坦克被陷進河床的泥軟地區無法動彈,它們隻能待在原地等待後麵的工程坦克過來解救了。一般來說,進行臨戰隊形突破時,需要到空曠的地方展開隊形,讓坦克彼此的距離至少拉開25米,這是為了有效的減輕被敵軍炮擊時發生不必要的損失。

在這些I型坦克的正前方是一條寬約3.5米的河段,這對於車長4米多的I型來說,若是相對結實的泥土絕對可以跨過,主要原因是河床的泥土一般都比較鬆軟,6噸重的坦克駛到河床邊就陷下去。

H186號I型坦克一馬當先的突擊出去,然後是H156號坦克,H156將前部抵在H186號坦克的後麵,這能加大前衝能力。這兩輛坦克的車長在車裏的大呼:兄弟們,從我們的頭頂跨過去吧!

I型坦克內並沒有安裝無線電機,他們的呼聲沒有人聽見。在工程車沒有跟上的此刻,必需有人做出犧牲,也就是說,這兩輛坦克是要犧牲自己為後麵的兄弟建造一條可以通過的‘坦克橋身’。

‘唔——轟轟轟——’一陣發動機轟鳴聲之後,一陣履帶輾在鬆軟泥土的奇怪聲音,兩輛坦克艱難的前進,它們終於並排駛進河床了、並陷在那裏一動也不能動。1.72米高的坦克車身足以撐起一段可以讓履帶輾過的簡陋‘橋身’。河水快把兩輛坦克淹沒了,坦克的車蓋終於被扭開,四名坦克組員渾身濕透的爬上來,他們身上滿是一些奇怪的油汙。

明白意思的I型坦克乘員紛紛扭開車蓋跳出來,他們合力搬來樹木平放在陷入河床的坦克身上,簡易的橋身被樹木堵實,後麵的I型坦克嚐試駛過去,第一輛I型坦克顛簸著駛過去時,所有人都歡呼了。

那四名未戰就失去‘愛騎’的坦克兵相視而笑,那笑容裏滿是苦澀,也就是說失去坦克的他們無法參加戰鬥了。當這四人看見後麵的裝甲車跟上來時,連忙靠過去,向從裝甲車上跳下來的士兵尋問:你們還有武器嗎?

步兵會非常奇怪的看著這四名渾身濕透的坦克兵,然後指指空無一人的裝甲車內部,裏麵通常會額外懸掛2—4支MP40衝鋒槍,那是為裝甲車組員準備的武器。這四名失去坦克的坦克兵,他們選擇暫時成為一名步兵加入戰鬥。身穿黑色坦克組員製服的他們,在一群身穿灰色製服的步兵群眾是那麼的顯眼。

I型坦克的炮塔上有一門20mm的機炮,這款機炮的主要作用是殺傷敵方的步兵。一個I型坦克營裏會有16輛改裝變形車,炮塔上有一門47mm的火炮,這是為了彌補I型坦克的火力不足。

裝甲車的士兵跳下來之後,他們會彎下身子盡量降低著自己身體的高度,踩著小碎步緊緊的跟在I型坦克的後麵前進。坦克的火力和堅硬裝甲將為這些步兵撕開對方的防線,而裝甲車上的機搶和機炮則可以為裝甲步兵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掩護。

士兵們躲在裝甲車牢固的車體後麵安全的向著對方的陣地前進,在最後的衝擊之前他們不用擔心敵人子彈的威脅……應該說,目前正處於混亂狀態的比利時步兵師根本無法對他們產生什麼威脅,突破河段之後,這群狂奔中的I型坦克群並沒有放慢速度,比利時的步兵也沒有進行阻擊炮擊。

德國陸軍最標準的步坦協同作戰模式是,步兵幫助坦克防衛裝甲相對比較薄的側翼、還有後翼,任何想靠近攻擊坦克側翼、後翼的敵方士兵都會被保護坦克側翼、後翼的裝甲步兵用盡一切手段殲滅,一切都是那麼的嚴謹細致。裝甲兵與普通步兵不同的是,他們有攜帶肩式火箭筒,這種火箭筒的穿甲彈可以打穿8-17mm的裝甲,也可以發射類型不同的高爆彈、混凝土爆破彈,有一名輔助兵會專門為射手攜帶這些彈藥。嚴謹的戰術讓士兵們的良好素質在這種步坦協同作戰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比利時軍隊在第一輛I型露頭的時候,就已經發現德軍靠近,可是天上的斯圖卡根本不給比利時炮兵進行炮擊的機會,每當被隱藏的火炮被拉出來空曠地準備炮擊時,斯圖卡就會蜂擁而來,把機翼兩側的炸彈丟下來。火炮在不是人工建造的障礙物裏根本無法進行炮擊,這與坦克在樹林無法開炮的原理一樣:發射出去的炮彈會擊中障礙物爆炸,殺傷的隻會是自己的友軍。

比利時炮兵部隊不能把火炮拉出來空曠地,那就意味不能進行阻擊炮擊,他們在眼睜睜的看著那些鋼鐵洪流逼近。天上的德軍飛機也讓他們根本無法組織起前沿陣地,在行軍中被轟炸的比利時軍隊處於非常尷尬的地步,他們的重型火炮不是已經成為廢鐵就是無法拉出來進行炮擊。

比利時的軍隊與波蘭軍隊相比,比利時的士兵缺少勇氣,這些士兵在斯圖卡的轟炸下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這場遭遇戰德軍完全站在了有優勢的一方,德軍的空軍部隊又再一次創造了一個奇跡,那便是以空中力量讓一支完全防空力量的軍隊失去抵抗意識。

I型坦克在接近比利時步兵500米的時候,開始開火了,20mm的機炮不斷吐出火舌,把慌亂要組織防衛前沿的比利時步兵掃倒在地。被掃到的比利時士兵死狀極其淒慘,他們被20mm的炮彈擊中身體之後,身體被轟出巨大的窟窿,有些被擊中手腳的比利時士兵,則是手腳與身體分離、躺在地上嚎叫。

跟在I型坦克後麵的裝甲步兵,在指揮官的一聲令下,放棄坦克和裝甲車的掩護,快速前進,在接近比利時步兵250米的敵方,他們飛快的臥倒,然後進行射擊。在更後方,操作迫擊炮的士兵飛快100毫米的Nebelwerfer-35迫擊炮架設起來,向比利時步兵陣地發射一種能持續發出3分鍾的煙霧彈。

100毫米的Nebelwerfer-35迫擊炮最大射程3025米,隻需要3名就可以操作,向比利時發射煙霧也是德軍的一種步兵戰術,那種煙霧彈有一種輕微的麻醉效果,彈頭裏麵裝有一種麻醉液體,這種液體燃燒之後發出的煙霧,可以使聞到的人失去力氣變成軟弱無力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