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十萬陸軍之父——馮183西克特(1 / 3)

JohannesFriedrichLeopoldvonSeeckt約翰內斯·弗裏德裏希·列奧佩德·馮·西克特(常被稱為漢斯·馮·西克特),1866年4月22日生於石勒蘇益格Schleswig,1936年12月27日死於柏林。他是“十萬陸軍”的締造者,奠定了德國陸軍得以重新崛起的基礎,當之無愧的二戰德軍之父。

他沉默寡言的天性和謙虛保留的處世方法為他贏得了“斯芬克斯”(獅身人麵像)的外號。英國駐德大使曾評論說:“他的頭腦比其拘謹的軍人外表廣闊,他的見識比其嚴謹整潔的外貌廣博”。他是一個普魯士將軍的兒子,1885年起就在亞曆山大皇帝近衛擲彈兵團服役。他有文學方麵的特長,而且在體育方麵曾獲得過名為“Abitur”(類似“體育健將”之類)的非同一般的稱號。1893年與多蘿西•;法比安DorotheaFabian結婚,婚後無子女,但夫妻感情很好。兩人一起遊曆了英國、地中海周邊國家,遍訪名勝古跡和自己感興趣的人物。1896年進入參謀學校,之後交替服役於一線和參謀單位,在每一處服務時他的良好聲譽都日漸上升。1914年一次大戰爆發時,他是駐柏林的第3軍參謀長。

西克特所在的軍是亞曆山大•;馮•;克魯克第1集團軍的一部分,在德軍著名的“史裏芬計劃”中擔任最重要的右翼攻勢。隨著“馬恩河的奇跡”,德軍的計劃破產,第1集團軍被迫回撤。但馮•;西克特在Vailly和Soissions等地的戰鬥中充分表現出了他的個人才能和領導能力。他被認為是高級參謀人員的當然候選人。1915年3月,他擔任了在東加裏西亞新組建的第11集團軍參謀長,上司是奧古斯特•;馮•;馬肯森將軍(後來的德軍元帥、大十字勳章獲得者)。在5月2日開始的大攻勢中,第11集團軍和奧匈第4集團軍一起擔任主攻,他們猶如摧枯拉朽一般殲滅了俄國第3集團軍,兩周之內推進了100英裏。第11集團軍12天之內抓了140,000俄國俘虜,一個月收複了奧匈要塞普熱米什爾,威廉二世皇帝授予了馮•;西克特最高軍事榮譽獎章PourleMeritè(又稱英勇勳章)。6月底第11集團軍奪下倫貝格時俘虜超過了25萬,然後8月4日拿下華沙,8月底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要塞。第11集團軍一共向前推進了300公裏,到9月底完全拔除了波蘭突出部,徹底解除俄軍對加裏西亞的威脅。馮•;西克特越級晉升準將,他的上司馬肯森獲得了元帥軍銜。同時他們被調往新成立的“馬肯森集團軍群”,任務是完成奧匈軍隊無力達到的目的——消滅塞爾維亞的反抗,打開通往巴爾幹和土耳其的通路。德國第11集團軍、奧匈第3集團軍、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組成的進攻部隊在10月6日發起攻擊,11月底時所有的塞爾維亞部隊要麼被殲滅,要麼逃到阿爾巴尼亞和希臘。一共抓了150,000俘虜,馮•;西克特獲得了PourleMerite上的橡樹葉(帶橡樹葉的英勇勳章)。

“馬肯森集團軍群”在保加利亞一直待到1916年春季,準備一舉消滅協約國在薩洛尼卡的部隊,但由於凡爾登的會戰消耗了大量德軍兵力而被中止。1916年6月,俄軍在勃魯希洛夫Brusilov攻勢中大敗奧匈軍,法金漢Falkenhayn(德軍總參謀長)和康拉德Conrad(奧匈軍總參謀長)將西克特緊急調往加裏西亞擔任奧匈第7集團軍參謀長,任務是協助製止俄軍前進和恢複兩軍信任關係。這時東部前線德軍和奧匈軍關係十分緊張,西克特深深體會到這一點。他從來沒有得到過他名義上的上司馮•;弗朗澤-巴爾丁將軍(Generalv.Pflanzer-Baltin)的尊敬,這位將軍“從來不是德國人的朋友”(西克特語),但戰後弗朗澤-巴爾丁把它歸咎於兩軍對參謀長這一角色的不同觀念,。西克特自己回憶道他當時:“到達、觀察,然後下達命令”,似乎他的上司不存在一樣。這種關係當然不會長久,西克特很快被任命為新成立的“卡爾大公集團軍群”(ArmyGroupArchdukeKarl)的參謀長,協助大公指揮整個奧匈俄國戰線。西克特與卡爾大公合作得很好,經過血戰終於將俄軍製止在卡爾巴阡山一線。隨即卡爾大公的部隊與法金漢的第9集團軍(當時由於凡爾登戰役的失敗,法金漢被免去總參謀長一職,降職擔任第9集團軍軍長)一起參加了羅馬尼亞戰役,將愚蠢地投入戰爭的羅馬尼亞人狠狠教訓了一番。戰役的最後階段,由於86歲的奧匈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在1916年11月去世,卡爾大公繼任皇帝,約瑟夫大公ArchdukeJoseph接過了集團軍群的指揮權。1917年西克特擔任“約瑟夫大公集團軍群”(ArmyGroupArchdukeJoseph)的參謀長,這個工作由於德國與奧匈帝國之間日益增長的敵意而顯得越來越困難。盡管如此,當西克特最終離任時,約瑟夫大公寫道他不能想象出一個比西克特更好的參謀長來。

1917年12月西克特來到了伊斯坦布爾,以少將軍銜擔任土耳其軍隊總參謀長。本來德軍派出的是利曼•;馮•;桑德斯Limanv.Sanders將軍,但土耳其軍隊指揮官埃文帕夏EnverPasha拒絕了這個任命。當時巴勒斯坦前線是最活躍的一個戰區,英國將軍艾倫比Allenby在西克特到達前一周剛奪得了耶路撒冷,所以桑德斯將軍被派往巴勒斯坦戰線,設法維持了一個僵持的局麵。作為土耳其軍隊總參謀長,西克特是桑德斯的上司;但從德軍在土耳其的軍事任務方麵來講,桑德斯級別更高。這兩者不可避免的存在衝突,結果是西克特的活動逐漸集中到政治方麵,這是他不擅長的。由於在1918年同盟國、協約國雙方都對法國戰場投入了最大的精力,東地中海戰場在上半年顯得很平靜。但9月中旬情況突變,盟軍突破了薩洛尼卡的封鎖,艾倫比在巴勒斯坦擊潰了桑德斯的土德聯軍(三心二意的土耳其人一觸即潰,讓英國人大批俘獲。但英軍軍史中這樣記載:“少數德軍分遣隊紀律嚴明,在周圍滿是七零八落的部隊、難以辨認的臉孔和一大堆散兵遊勇的災難洪流中,約有兩個團的德軍保持了他們的凝聚力和戰鬥精神,像在閱兵場上那樣機動自如,停止間射擊,再向後方轉移。”)。當保加利亞在10月退出戰爭時,飽受打擊的土耳其已經毫無希望了。10月30日土耳其簽署停戰協定,允許所有的德國人在30天內離開土耳其。西克特在11月4日經黑海到達敖德薩,11月13日回到德國(11月11日德國已經簽署了停戰協定)。

西克特受到了新的共和國勉強的歡迎,但他清楚地表明了為祖國繼續服務的決心。興登堡Hindenburg讓他去柯尼斯堡組織在烏克蘭和整個東部前線德軍部隊的撤離事宜,他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出色的完成了任務,這種表現讓他進入參加巴黎和會的德國代表團擔任軍事代表成為順理成章的事。1919年7月他擔任了戰後德軍的總參謀長,一年後成為德國國防軍總司令。1920年到1926年間他在這個職位上立下了怎麼評價都不為高的豐功偉績。在那個政治動蕩、國家一片混亂的時代,他締造了一支成為國家中流砥柱、被證明為同時代訓練最佳、領導能力最強的軍隊。他製定了重新武裝和重振士氣的計劃,使德軍最大的優勢——軍官團得以保留,使新的戰術戰法得以醞釀而成。凡爾賽和約規定德軍人數不得超過十萬,所以西克特製定的標準是:士兵身體良好,有12年以上的服役經驗;軍官要有25年以上的從伍經驗。一旦成為國防軍的一分子,要接受某一方麵的專門培訓,重點是領導才能。他極為重視士兵的個人技能和主觀能動性。合約禁止德國擁有軍事院校,他就聯合團一級的單位建立了一個建在部隊上的軍事教育體係,每一位列兵都受到成為軍士的培訓,每一位軍士都受到成為軍官的培訓,每一位軍官都受到成為將軍的培訓。每半年進行一次演習,使專業技能得到精進,職業素養得到提高。沒有坦克、高炮,就用紙板、木料仿製,德軍也許是唯一用玩具飛機模擬真飛機演練對空射擊的軍隊!單兵在演習中要自稱我是某某排,或者代表一個8人機槍組。這一切的一切構成了馮•;西克特的“十萬陸軍”!

引用一些他的話語:

“有國無防是可恥的!”

“任何不平等條約、任何敵人不能從我們身上奪走的東西是堅強的信念。當命運再一次召喚德國人民武裝起來時(這一天終將到來!),他將看到勇士而非懦夫緊緊握住忠誠的武器。隻要有鋼鐵般的雙手和意誌,使用什麼武器都無所謂。”

“先進裝備能戰勝一個個血肉之軀,但無法戰勝人類不朽的精神!”

1921年他曾寫道:“未來戰爭取勝之道在於調動人數少但素質甚高的機動部隊,其配以飛機,則作戰效能更高”。他對速度和機動性的重視是德軍閃電戰的萌芽。

在6年國防軍總司令生涯結束後,他短暫地參加過一些政治活動,寫了幾本書。1933年到1935年他來到了中國,擔任******的德國軍事顧問團團長。在西克特擔任團長期間,德國顧問對中國統治集團和******本人的影響力之大到了異乎尋常的地步。比起中國工農紅軍的顧問李德,他為******設計的“圍剿”方案顯然高明得多(這就是軍事素養的差距)。他曾擔任委員長委托人,代表******本人處理軍政事務。星期二、五上午十時是國民政府軍政部長、軍校官員預約登記與西克特會麵的時間,由於過時不候,大小官員們提前排隊,成為一大景觀。他為******提出的建軍三大思想影響了蔣的一生。這三條是:1)軍隊為統治權之基礎;2)軍隊之威力在於素質之優良;3)軍隊之作戰潛能在於軍官團教育之培養。

他於1936年12月27日死於心髒病。相對於一戰時的功績,他作為戰後德國國防軍的締造者的地位是使他至今仍享有極高的聲譽的主要原因。

^

^

^

^

^

^

鷹從天降——奧托·斯科爾茲尼和突襲大薩索山

作者:dazui

奧托·斯科爾茲尼1908年6月12日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一個中產階層家庭,從他的姓氏上看似乎他的祖先具有斯拉夫血統,斯科爾茲尼的個子非常高大,有6英尺4英寸高。成年後的奧托進入維也納大學學習機械工程學。在學校,和他的許多同學一樣,年輕的斯科爾茲尼加入了一個“決鬥”團體,在一次與敵手決鬥的時候,他的臉上留下一道可怕的長長的傷疤,這道傷疤在斯科爾茲尼後來的照片中清晰可見。

(左圖)看見他左臉的刀疤了嗎?他的一些部下不客氣地稱他為“刀疤臉”

奧地利和德國合並後,斯科爾茲尼加入了納粹黨衛隊。他本來想參加德國空軍,因為此前他駕駛過小型單引擎飛機,但是經過5個月的飛行訓練,斯科爾茲尼被告知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他的年齡顯然有些大了,因為那年他已經31歲。失望的斯科爾茲尼接受建議,轉而加入了納粹黨衛隊“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不久他被提升為軍士,並被派遣到另一支黨衛隊部隊——帝國師,1940年,他跟隨帝國師參加了入侵荷蘭、法國的戰鬥,在戰鬥期間,斯科爾茲尼證明自己是一個優秀的戰士並被晉升為少尉。1941年斯科爾茲尼參與入侵巴爾幹的戰役,隨後又參與進攻蘇聯,1941年12月斯科爾茲尼中尉在俄國前線激戰中頭部負傷,被送回德國休養。此時的斯科爾茲尼已經因為常常指揮部下狡黠而且不按常規的作戰方式引起了一些高級軍官的注意。1942年,傷愈後的斯科爾茲尼回到“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擔任該部隊新兵訓練營的教官。1942年6月,他被黨衛隊總部征召參與組建德軍一個全新的突擊隊,1943年4月18日,斯科爾茲尼被晉升為上尉並被任命為該部隊(FriedenthalerJagdverbande)的指揮官。長期盤桓在後方讓斯科爾茲尼十分苦惱,他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在這個轉折點,一些人選擇了為榮譽而死,而另一些人則選擇了逃避,選擇這兩條路的人,前者將成為英雄,而後者則是懦夫。”

戰神的青睞馬上就要垂青於這個35歲的上尉了。1943年7月25日,意大利軍方在國王的支持下逮捕了意大利法西斯領袖墨索裏尼,並準備與盟國簽定停戰協議。消息迅速傳到柏林,希特勒聞訊暴跳如雷。意大利的倒戈無疑將德國歐洲堡壘的腹部敞開一個大缺口,這是希特勒最惱怒的事情,為此希特勒親自下令德軍迅速采取行動製止意大利。行動方案很快就被高效率的德國總參謀部製訂出來,該方案包括4個計劃:

1、軸心計劃(OperationAchse):命令德軍接管、奪取或摧毀意大利艦隊

2、黑色計劃(OPerationSchwarz):命令德軍全麵占領意大利並解除意大利軍隊的武裝

3、斯圖登特計劃(OperationStudent):該計劃負責人為德軍傘兵部隊指揮官庫特斯圖登特將軍,命令其指揮德軍占領羅馬並配合實施橡樹計劃,恢複墨索裏尼在意大利的領導地位。

4、橡樹計劃(OperationWiche):命令組建一支特種作戰突擊隊,營救墨索裏尼

斯科爾茲尼上尉很幸運地被選為執行橡樹計劃的負責人,1943年7月25日深夜,睡意朦朧的上尉被叫醒,他連夜飛往位於希特勒在東普魯士的指揮部——狼穴。在狼穴,希特勒召見了斯科爾茲尼,親自命令他負責營救墨索裏尼。斯科爾茲尼接受命令後的第二天就飛抵羅馬接受庫特斯圖登特將軍的指揮,立即開始著手進行準備工作。

營救領袖的首要問題是要查明墨索裏尼被巴多格裏奧元帥關押在什麼地方,墨索裏尼被逮捕後先被關押在某個不知名的地方,後來被轉到意大利西海岸的龐薩島,當德軍全麵接管意大利時,意大利人又把墨索裏尼轉移到撒丁島東北的馬達累納島。希姆萊無孔不入的間諜及時獲得了這一情況。德軍迅速做出了營救計劃,準備派遣海軍和傘兵進攻該島,然而就在準備開始行動之前,1943年9月初墨索裏尼又一次被秘密轉移。根據巴多格裏奧與盟軍簽定的停戰協議秘密條款,墨索裏尼應當被交給盟軍,這次德國人不知道轉移的目的地在哪裏。

斯圖登特將軍十分焦急,隨著德軍大規模占領意大利,遇到意大利人的抵製越來越多,德軍負責營救計劃的軍官們都擔心惱怒的意大利人會遷怒於墨索裏尼而將其處死。這時德軍無線電偵測部門發現了一個線索,在距離羅馬80英裏的大薩索地區有不同尋常的無線電信號非常頻繁地提到“重要人物”,精明的德國人馬上判斷出墨索裏尼可能就在大薩索山上!

大薩索山位於羅馬東北80英裏的亞平寧山區,戰前是一個登山滑雪勝地。大薩索山頂峰是CampoImperator旅館,是過去滑雪者經常聚會的地方。從山下到旅館有一條索道,這也是上山的唯一道路。德軍參謀人員馬上製訂了一份包含多項任務和細節的計劃,計劃分為2部分,第一部分是傘兵奇襲大薩索山下的索道站以控製索道;第二部分使用傘兵奇襲旅館,查明墨索裏尼是否在那裏,如果在就嚴密保護其安全離開。

(左)大薩索山簡要示意圖;(右)從大薩索山頂峰眺望CampoImperatore旅館

1943年9月10日,斯科爾茲尼及其助手弗爾克薩姆和空軍的計劃製訂者們一起空中偵察了大薩索山,最後他們選定了一塊可用於著陸的地區,那是旅館前麵的一小塊草地,因為山頂空間如此狹小,而且旅館所在的位置海拔2000多米,稀薄的空氣和淒厲的狂風不利於傘降,原來計劃使用傘兵傘降的計劃被迫改為使用******機降。

按照修改後的行動計劃,突擊隊將使用12架DFS-230******運載突擊隊員。突擊隊成員由斯科爾茲尼老部下Friedenthal營15名戰鬥骨幹和喬治馮伯勒普施上尉指揮的傘兵第七團第一營第一連(第一營也稱傘兵教導營)組成;傘兵第七團第一營其他部隊將在奧托哈羅德莫裏斯少校的指揮下經鐵路運送到大薩索山下,準備奇襲索道站,阻擊可能前來增援的意大利軍隊;斯科爾茲尼的其他手下則負責營救在羅馬的墨索裏尼家屬。為了勸說可能出現的意大利官兵放棄抵抗,德國人特地挑選了一位親德國的意大利將軍索萊提隨同突擊隊一起前往大薩索山。

1943年9月12日下午,搭乘突擊隊員的******在拖拽飛機的牽引下從羅馬郊區的瑪亞機場起飛,最後起飛的11號和12號******在機場滑行過程中,跌入盟軍飛機轟炸後留下的彈坑內,兩架******撞在一起而損壞。其他10架順利升空。在飛往大薩索山的途中,拖拽1號機和2號機的飛機在濃霧和厚雲中迷航,幸而斯科爾茲尼坐在3號******上,餘下的8架******在起飛1個小時後順利抵達目的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