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女兒(1 / 1)

孩提時的女兒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無論走到哪裏,人們總是投以讚慕的目光:這小女孩長得多可愛啊!”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批改作業,女兒指著本子上的批改問我:媽媽,這個為什麼打‘√’那個為什麼打‘×’呀?”

我說:答得對的就打‘√’答不對的就打‘×’。

女兒會意地點點頭說:以後我上學了,都要老師打‘√’。

一句話,讓我激動得把她緊緊抱在懷裏親個不停。從那時候起,我便開始注意引導女兒了。

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發展過程實際上是社會化的過程,這一過程始終存在著主體與客體、受化者與施化者的相互作用。在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3歲至7歲,家庭是主要施化者。家庭教育方式和教養態度對兒童的心理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在生活起居、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方麵都非常注意。如今常常掛在女兒嘴邊的口頭禪便是“跟媽媽學的”

7歲的女兒,每天放學回來,一進門就高高興興地彙報:爸爸,媽媽,今天我又得100分啦。

有一天,女兒滿麵春風地放學回家,書包還沒放下,便邊喊邊將獎品遞給我:媽媽,我在智力競賽中得獎了!”

我抑製不住高興,連聲說:我的女兒真聰明,真聰明!”

女兒興致勃勃地說,這次競賽中有一道題很“怪”一個正方形,剪去一個角,還有幾個角?許多同學上了“當”答:三個角;不少人答:五個角;也有一些人答:四個角;隻有我答出全部三個答案:五個角、四個角或三個角。她一邊講一邊做給我看。

我腦子裏閃過一個思想火花——求異思維!這是教育的成果呀!

記得女兒3歲時,有一天,奶奶哄她睡午覺:小馬跑得慢,大馬跑得快……”

她突然坐起來反問道:奶奶,那為什麼小汽車跑得快,大汽車倒跑得慢呢?”

問得奶奶一時答不出來,隻好嚷道:我怎麼知道!我又沒讀書!去問你爸你媽去。這時,她爸爸則不耐煩地“吼”道:睡覺睡覺!囉囉唆唆的吵什麼!”

一覺醒來後,我便帶女兒出去玩,給她講解:小汽車比大汽車跑得快的原因——小汽車裏的馬達先進、高級,雖然小但是力氣大,所以跑得快。

當時我就想,女兒的求異思維很好,一般小孩子隻注意事物的相同點,不注意分清不同點,能夠分清事物的不同點是智力發展的表現。

成才之路告訴我們:觀察是入門,思維是核心,創造是目標,自學是根本。於是,我就事事處處注意培養女兒的求異思維。

有一次,我指著桌子上的座鍾和手上的手表考考女兒:哪個走得快?”

女兒脫口而出:小鍾走得……”但她把“快”字咬住沒說,突然改口道:跑得一樣快!”

我暗喜:她準是受了“小汽車”的影響,說明她記性好。更可貴的是她學會了思考——又是一大發現。我再問她:“為什麼?”她很認真地說:因為他們不是比賽跑步,他們要聽北京時間‘嘟……嘟……’響的指揮,要遵守‘紀律’誰跑得快,誰就不是好孩子!”

女兒的話引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大家都在為她的求異思維進一步發展而高興。

從小學到研究生畢業,女兒的學習成績一直保持名列前茅,老師們都說她思維敏捷,有獨到見解。在北京大學就讀時免試上了研究生,後來又赴美攻讀博士學位。

柏拉圖說:好奇者,知識之門。兒童作為一個特殊時期,發散性思維異常活躍,他們的問題在成年人看來,的確有點“離譜”但是正是“離譜”和異想天開的孩子,才具有創造潛力和發展前途。明智的父母們對孩子的求異思維都會采用賞識的態度,正確引導而不是抑製和扼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