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燒營(1 / 3)

下溝在枋山西北繞了個急彎,在靠近枋山的一側形成一片開闊的河灘,東海將校陳軼率領三千步卒緊守下溝河灘。

入夜前,餘杭各部人馬趕到河灘附近,讓下溝隔在兩岸,而同在下溝東岸的樊文龍與徐濯非兩部兵馬讓河灘上的三千東海步卒分在兩處,不得彙合。

惟有擊潰東海在河灘上的駐軍,才能與徐濯非所部彙合。到時欲戰,則可令西岸的兵馬渡過河來;欲走,則渡過河去。

對於陳預來說,守住河灘,就能將餘杭軍分隔成三路,實有大利,顧不上吝惜,將騎兵派去協守河灘陣地。

入夜不久,下溝河灘的局勢就混亂起來,刀兵之聲大作,戰火燃天,將枋山西北邊的天穹映成暗紅的凝血之色。樊文龍與徐濯非兩部兵馬將五千東海兵圍在河灘之上,而徐濯非所部的側後則受到長叔寂的猛烈攻擊。陳預率領五千東海兵從北側楔入,欲突入河灘,將徐濯非所部一萬兵馬封在東岸,聚殲之。

這纏戰在一起的幾路兵馬都算得上兩家的精銳之師,在局勢沒有完全明朗之前,陳預也不敢將兵力都壓上去。

樊文龍見一時無法攻陷下溝河灘,便令西岸的兵馬往北尋機渡河。陳預令王白泉率領五千青池兵沿下溝往北監視之,打定主意,隻需南營兵馬趕來彙合,就先圍殲徐濯非所部的餘杭軍。

南營那邊的戰鬥也益激烈,紫色的光靄壓著枋山的山脊,鉛灰色的雲朵在山脊之上流卷。

長叔寂派人來問:“徐汝愚為何不分兵來救?”

南營雖然簡陋,但緊挨著枋山南麓險峻的地形,徐汝愚雖有四萬兵馬卻無法攻陷南營。繞過枋山,有七八十裏的崎嶇山路,陳預已料定隨徐汝愚在枋山之南的四萬兵馬都是吳州降兵,率領四萬弱兵來救,還不如令徐濯非、樊文龍各自突圍。

想到這裏,陳預有些猶豫起來,暗道:決戰最忌陸續投入兵馬,下溝河灘的局勢對餘杭軍明顯不利,樊文龍斷不會在河灘決戰。隻怕徐濯非部跳將出來,窺著東北方向上的空隙突圍而走。

青丘山就在那個方向上,讓徐濯非與丁勉臣合兵一處,也就不能奈何他們了。

手裏再沒騎兵可部署,陳預心裏大恨,盤算一番,抽出兩千兵馬伏在東北道上,希望徐濯非領兵往東北方向突圍時,兩千兵馬能稍阻片刻,又讓其他各路兵馬過來合圍。

兩千兵馬將出之時,主營方向騰起焰天大火。濃煙遮空,火舌在濃煙裏吞吐。

陳預心裏一驚,察看方向,卻是主營北麵的糧營先起了火。主營最要緊處便是糧營,從枋山流下來一條清溪,糧營設在清流的兩邊,外側才是駐兵的鹿砦,糧營先起了火,風往西南吹,撞上山避折向,又兩邊倒卷,火勢極易漫延開來。

主營那邊隻有兩千人,徐汝愚安排奇兵襲營,主營多半守不住。

隻是這路奇兵從哪裏冒出來的呢?雖不知那處敵兵從又何來,陳預已知局勢有了逆轉,心裏又驚又急,下令所部兵馬脫離河灘戰場。

趁東海兵將驚惶之際,徐濯非撇開長叔寂、陳軼兩路東海兵,窺著東北方向的空隙,突圍而走。

陳預回營的道路讓徐濯非擋住,不知主營那邊究竟出了什麼變故,當然不敢強行糾纏徐濯非,隻得先與河灘守兵彙合。此時樊文龍也領兵沿著枋山西麓往南而走。

月入雲河,主營那邊的火越燃越烈,完全沒有止息的跡象,看情形,已有七八座鹿砦燒著。這裏的戰鬥漸息,主營那邊隱隱傳來聲響,卻聽不分明,陳預急令陳靜遠聚集殘剩下來的騎兵,隨他先援主營。不出二裏路,風向由東北轉向正東,原先大火隻燒一路,讓這風向一變,轉燒一片。

趕上長叔寂所部,得知長叔寂已先領兩千輕兵回援,這時陳預才略知主營消息:

正值河灘這邊打得正激烈之時,南營援兵還在半道,青池援兵沿下溝往北欲阻餘杭軍渡下溝,數百精騎直襲大營,大營那邊隻有兩千兵馬,一時沒有防備,給破營而入。敵騎衝入營壘,隻沿糧營縱火。糧營擇址臨火,便是預防敵人火襲,但是徐汝愚將護駕的五百精騎派來,兩千守軍又怎麼能夠又驅敵又滅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