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英雄遲暮(3 / 3)

雁潭、樂清有著對金華與溫嶺方向的防禦重任,駐在兩地的步卒加上水營將近五萬人,步卒是宿衛軍與驍衛軍的混編,人數超過四萬人。但是宿衛軍最精銳的一部由班照鄰率領駐在泉州,此時與護田義營、南閩衛戍軍一並歸到肖烏野的旗下,向莆田顏氏進逼。驍衛軍最精銳的一部則由楊尚率領駐在甘棠海灣。此地步卒人數雖多,但不能算青焰軍中最精銳的戰力,強行攻打溫嶺,損失必定慘重。

越郡東側的海域有翼虎水營戰艦封鎖,能夠穿過封鎖線進入溫嶺的運糧船少之又少,如此一來,拖延時間對己方大為有利。

魏禺的軍令隻是要求加強對溫嶺的攻勢,馮遠程點點頭,同意李逸暫緩攻城的建議。

對於平民來說,真相永遠藏在不可知的某處。撫州會戰,樊族將樂清城棄給普濟海匪,造成城中平民數千人遭受普濟海匪的屠戮。後來張續率軍及趕到,擊潰正戮民眾的普濟海匪,使得普濟會戰有了一個近乎完美的完結。

越郡這片土地過去數十載有著太多的血腥與殺戮,活著的人對血腥與殺戮的記憶並不深刻。雖然樊族將放棄樂清城的責任推給樊文龍一人,但是越郡的民眾休養生息近兩載,對那段記憶雖然沒有忘卻,卻也不是太深刻。畢竟這樣的事,經曆了太多。

樂清劫後餘生的平民悉數編入江寧的軍戶,江寧軍戶按五口計,每戶配田二十畝、桑茶田五畝,農具、糧種若幹,十戶配耕牛或騾馬一頭。戶籍管理雖然極為嚴格,但是數十年來隻有著簡單生存渴求的樂清民眾,已是相當滿足。征入軍中的兵卒,餉銀雖然微薄,但是足以彌補田間勞力的空缺,死殘皆有撫恤,後事無虞,若立戰功,犒賞就十分豐裕,積功可為小令、伍員,配給的田畝則會多達五十、八十畝。越郡土地肥沃,一戶擁有百畝良田,相比那些每戶隻配田十五畝、農具需要租賃、糧種需要賒購的普通民戶,算得上富裕人家。

此時江寧告訴他們,當年樊文龍放棄樂清其實是迫於樊徹的淫威,樊文龍為樂清民眾暗中做了許多事,比如說,樊文龍沒有聽從樊徹關於將樂清內城摧毀的命令,內城的武庫也是樊文龍有意留下。那些原籍樂清的軍戶,想也沒想,便接受了這樣的真相。

仇恨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日後安寧的生活,便是撫州與溧水的原住民談起馮遠程與楊尚來,臉上也多是仰慕的神色。

江寧境內是靖安司的職責,然而同樣的版本流傳到餘杭、吳州、曆陽,則是司聞曹其他兩個司的事務。

即使樊文龍的親族十餘人從餘杭城裏突然失蹤的時候,樊徹仍沒有放棄其他的幻想。直至這樣的流言在餘杭廣為流傳,都尉府的仆役都在小聲談論樊文龍借這次北上的機會投靠徐汝愚的事情,樊徹知道事情已經不能挽回。

秀發結成雙鬟的美婢立在一旁,雙手執著一枚銅鏡,袖管上捋,露出一截皓腕。

樊徹怔怔望著折射出毫芒的銅鏡。短短的數日時間,兩鬢又添了許多霜跡,卻像一名年高體衰的老頭,不複越郡雄主的氣概。

當年公良友琴在金華狹窄的正麵鋪開十萬大軍,也沒能讓樊徹憂心如斯。

當時夷王率領九十萬夷民走下武陵山,也沒能讓樊徹憂心如斯。

精雕細縷的紫檀門“嗶嗶”叩響。

不經通報而能直入樊徹起居室的惟有他的長子樊湛。

美婢將銅鏡放下,走去打開房裏,將樊湛讓進來。

樊湛年約四旬,身量健碩,骨節粗大,雙頰皆覆濃須,相貌粗豪,卻是心思細膩之人,樊徹人在金華,餘杭府的大事務多由樊湛打理,雖然隻是則到中年,兩鬃已經早霜,雙眼看起來有些憔悴。

樊徹揮了揮手,讓美婢下去,望著樊湛,問道:“此次與祝家商談如何?”

樊湛細看了一下父親的神色,低聲說道:“祝連枝說:南平勢大,覬覦一側,江寧必不敢有所圖。樊文龍投靠江寧,一是樊族虧他太多,二是樊文龍與徐汝愚英雄惜英雄。”

樊徹額頭青筋暴起,低聲吼道:“祝連枝這小兒,目光短視如此!江寧不動聲色,乃是畏我兩家與普濟結盟。如今溫嶺的普濟海匪,糧草無以為繼,即將退出越郡,普濟海匪都有縮回普濟島將會更加的舉步維堅,再無能力幹涉大陸上的事務。徐汝愚此時收樊文龍,又令江寧眾人到我境內造勢,已然暴露出他對越郡的野心。”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