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位於永寧郡西北,東西連綿四百餘裏,主峰老君山約有六百餘丈。老君山南坡較緩,襄樊會的山營便設在南坡的一處穀地中。北坡乃萬仞懸崖,飛鳥愁渡之所在。
徐汝愚與許伯英隻花兩個時辰便翻越了老君山,來到北坡後崖。許伯英正欲往前,忽見徐汝愚止下步子,一時不覺差點撞上他的後背,抬頭望去,隻見如嫣從一簇草叢後麵走出來。
邵如嫣一臉垂淚欲滴的樣子,衣裳劃破了好幾處,俏麗的臉上也擦破兩道血痕。許伯英見她一臉狼狽樣,正要問她為何會在此處。徐汝愚冷然說道:“你怎知我們會經過此地?”
許伯英聽了一驚,問道:“如嫣,你在這裏是等我們?”
邵如嫣為了趕在他們前頭,翻越老君山之時吃盡苦頭,聽見徐汝愚隻是冷冷責問,心中委屈,沒說話已經落下淚來,半晌才哽咽著說道:“此處離廟子鎮最近,我想你們趕時間定會選這條路。”
徐汝愚決定去豫南之時,邵如嫣並不在場,算算她的腳力,那時怕是已經出發翻越老君山了。若無自己隨行,許伯英不會選擇後崖這條路的,看來襄樊會早就料定自己會去豫南,所以邵如嫣才會在此處等待。
徐汝愚冷然望向一臉尷尬的許伯英,淡淡說道:“邵先生以為看透我了?”
許伯英心中惶恐,生怕徐汝愚甩袖而走。情知得罪徐汝愚的可怕後果,東海郡的張仲道、江淩天、方肅等人俱深受徐汝愚影響的一方強雄,襄樊會借道東海郡一事若無這些人的支持,想也不用想。
徐汝愚見他額頭已然滲出汗來,歎道:“我父親二十年前助襄樊會是心甘情願受你們利用,他心中裝著乃是百萬無辜黎庶。襄樊會的事情我也不會甩手不理,你放心吧。”
許伯英單膝跪地,肯切說道:“青鳳將軍勿要責怪軍師。晨間你離開之後,會中商議時,竟有人提出將這山中一萬多人婦孺棄之不顧,軍師知道東海陳族若不直接派人相助,讓馬幫與襄樊會一萬五千多名會眾安全撤離到東海郡實是萬難。軍師本是提議讓青鳳將軍接任會首一職,以此換取東海郡陳族的全力支持,然而除了子衡先生附和外,餘人悉數反對。軍師事出無奈,說出二十多年前的往事,是想讓青鳳將以萬餘婦孺為念。”
徐汝愚聽到襄樊會竟有人提議棄萬餘婦孺於不顧獨自脫身,一絲涼氣直浸心肺。
許伯英見徐汝愚麵色陰沉蒼白,看不透他的想法,隻有硬著頭皮說下去:“軍師認為若得青鳳將軍全力相助,襄樊會方有一絲生機。”
徐汝愚問道:“即使我不願散布我在商南的消息,你們也會在暗中進行?”
“是的,東海郡方麵知道我襄樊會隱藏在伏牛山,你在商南現身,即使陳族不直接出兵相助,江淩天、張仲道、方肅等人也會派來援手。有東海郡這三人插手此事,南陽符家、清河李家在襄樊會一事上便不會明目張膽的傾向汾郡荀家了。”
東海郡新銳四將張仲道、張季道、江淩天、方肅四人中,江淩天是雍揚府都尉,方肅是毗陵府都尉,張仲道是青鳳精騎統製,統轄陳族最精銳的戰力,其職權不弱於尋常都尉,張季道是儀興通邑行轅總管,總領陳族在永寧郡儀興府的軍務。這四人除張季道與自己不相和外,其餘三人均與自己有莫大的關係。徐汝愚雖知邵海棠迫不得以才如此算計自己,終究心中有梗。
徐汝愚指著邵如嫣問道:“她怎麼辦?”
許伯英見他不再談論邵海棠算計他一事,心中如卸巨石,舒了一口氣說道:“荀家遊哨已滲透山中了,讓她單獨返回怕會有事,不如帶她一起去豫南吧?”
徐汝愚看著邵如嫣淚痕未幹的俏麵,說道:“你走時有沒有留下書信?”
邵如嫣見他不趕自己回去,破啼而笑,笑顏如雨後海棠花,連連點頭。徐汝愚拂袖擦去她臉上的淚痕,知道她一路趕來吃盡苦頭,牽住她的手,向許伯英說道:“過這山坡,伯英小心了。”
許伯英知道他隻能攜邵如嫣一人,自己隻得獨力過這陡坡。說是陡坡不如說它懸崖更為恰當,然而老君山後崖之中惟有此處稍有山勢可借,其餘更是千仞絕壁。許伯英心驚膽顫的探頭望了望這百丈坡崖,間無雜樹可憑借,清苔濕滑,千年風吹不幹,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複。
徐汝愚說道:“這坡崖雖陡雖滑,但崖間尤有山石兀出,步步行過,你不能,但借兀石輕縱而下,對你而言應不是難事。你記住‘山雲出岫、無心無念’八字,試試看。”聽了這話,許伯英心中有感,提息行氣,行至石崖近側,膽氣一泄,腿肚子止不住打顫。
徐汝愚喝道:“你下不了這山崖,終生無所為。”
許伯英心神一凜,眸光轉而清明如炬,縱身掠向崖下。徐汝愚將邵如嫣附在背上,隨即施出步雲術,緊隨其後,以便許伯英失足可及時施以援手。
許伯心中無雜想一片澄明,疾步借勢兀石如履平地,十餘縱如行雲流水般自若。瞬間已至崖下,徐汝愚附掌相賀,說道:“伯英下得山崖,日後武學無止境也。”許伯英此時才知徐汝愚如影相隨,躬身作揖,說道:“多謝汝愚去我心魔,伯英終知近年來為何在武學上進展甚微了。”許伯英胸蕩層雲,隻覺爽然無比,無需徐汝愚相催,縱身繼續下行。
邵如嫣閉眼伏在徐汝愚的背上,隻覺耳際山風急馳,卻無縱越的顛簸,睜開雙眼卻見兩側山石急遽後掠,方知徐汝愚奔行之速並不因崖陡石滑稍減,抬頭見身側許伯英相隨而行,並不遜色,訝道:“伯英哥哥,你走得也很俊嘛嗎?”
徐汝愚笑道:“上乘輕身術擅借外勢,如鳥翔於空,魚遊於水。擅借外勢者,近乎道,大成者泠然善禦風而行。外勢不得借,鼓蕩丹息,激變外勢,外勢變則力生,遂得以借力也。”
許伯英疾行無法出聲相詢,但也知道徐汝愚所述乃是輕身術的要詣,不敢漏聽一言。
徐汝愚見此處山勢已緩,將邵如嫣放下來,隻攜著她的手前行,對許伯英說道:“伯英可在我身後遠一些,看我腳下如何借勢。”
許伯英落後稍許,隻見徐汝愚步履之間行經流轉若雲氣飄渺,圓潤自若,渾無間隙,平地飄掠,遇堵上卷,下坡流泄,踏步無定式,卻是說不盡的飄然雲意、舒展萬端,就像這出岫的山雲一般。許伯英見自己比徐汝愚尚年長三四歲,武學修養隻能望其頸背,知道“道無先後,達者為師”的道理,見徐汝愚有心傳授自己上乘輕身術,心中也無別扭,專心領悟徐汝愚步雲術的奧義。
徐汝愚自得傅縷塵傳授“大道澤生”的奧義之後,所習武學漸漸形成一個係統,步雲術溶合碧落訣、驚神訣、古練息拳的奧義心法,已入上品玄功之列,平日徐汝愚施展輕身術已是隨性隨意而發,現在有意將步雲術傳於許伯英,方將步雲術的奧義完整踏出,讓他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