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不斷學習。孔子說:學不可以已。就是說學習不能停止。劉剛的文化水平不髙,隻有小學文憑。但是現在他可以和很多軸承方麵的高級工程師、專家一起交流,為外資企業的技術人員講解軸承方麵的技術、知識,指導企業的技術人員選型、配號、替代……這些東西來源於哪裏?就是不斷學習,不僅從社會這所學校學習人生的經驗,也從書本裏獲取科學和技術知識。
第四,商品規格全。客戶要過的規格劉剛一律記錄在案,什麼時間要的,需求量多大,要貨周期大致是多長時間,聯係人是誰……能記錄多少記錄多少,定期聯絡。
第五,有定力。幹的時間長了,有了一些同行的朋友,大家經常在一起喝酒聊天,常常聽這個說誰誰賺了多少,又說誰誰發了,再就是說做什麼什麼最來錢,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有些朋友就把持不住,今天幹這個,明天幹那個,這一耙子那一掃帚,始終不能做大。劉剛自從1997年幹起軸承之後,沒變過樣。他的理念是:一招鮮,吃遍天。
第六,守法經營。這可能是劉剛多年流浪生活總結的重要一條經營理念。
我的總結是比較枯燥的,其實劉剛很多的經商實務遠比我的文字精彩得多。生活永遠是鮮活的,而文字永遠是呆板的。
對你而言也是如此,臨淵羨魚遠不及退而結網。如果你也想使自己的生活精彩起來,也想來一個從炕頭貓到華南虎的驚人蛻變,那你就隻能拉出來遛遛了,這樣一遛你就知道自己到底是騾子是馬了。
創業經典啟示社會也是一所大學,雖然這所大學沒有固定的教室、沒有學分、也沒有畢業證書,但是有心人一樣可以過關斬將,從此岸走向成功的彼岸,享受鮮花與掌聲。
任何時候都要把握住自己,逆境尤其如此。人生、創業就好比登山,哪怕向錯誤的方向邁出一步,也可能因此而越走越遠。走得太遠我們可能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朋友是創業最重要的資源,是比金錢更重要的資源。沒有朋友,你就沒有生意。有很多事情金錢是無能為力的。
麵對創業的不同階段,要學會思考,不斷根據客觀實際調整思路,適應現實。人不能沿著慣性無休無止地前行,在適當的時機,要學會選擇,確立自己新的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