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麵玲瓏 把事辦得恰到好處(3)(2)(2 / 3)

齊國與魯國相鄰,由於國界綿延相連,武力衝突不斷。齊桓公五年,齊國打敗魯國,魯國隻得割讓自己一塊土地求和。魯王與將軍曹沫一起前往齊國談和。議談中,曹沫突然站起來舉起短劍抵在齊桓公胸前,以必死的眼光逼視著桓公說:“我魯國是個小國,如今由於大王的侵略,國土越發狹小,無論如何請齊王退回所奪去的土地。”

“我答應。”桓公隻得聽命。

“那麼,就在這裏訂下歸還土地的盟約吧!”

由於短劍抵在桓公胸前,誰也不敢插手,於是簽訂了歸還土地的盟約。

桓公為了保命才歸還土地,並非真的要歸還,於是在魯王離去後,立即向群臣說:“盟約另行書寫,絕不退出占領地,原有盟約無效。”此時管仲勸諫桓公道:“主君的心情我理解,但那樣做必定因小失大。輕易破壞既定的法則,失信於諸侯,將會失去天下最重要的後盾,千萬不要迷戀於這樣小的土地。”

桓公立刻冷靜下來,接受管仲的建議,收兵而返。這件事很快傳到鄰近諸侯的耳裏,大家傳頌齊王的果斷,更敬畏桓公的莢勇,齊國的信譽大大提高了。

齊國北方的燕國受到異民族———山戎的攻打,因而求救於齊國。齊桓公出兵征討山戎,燕王為了感謝,親自把桓公送回齊國境內。這在當時是違反禮法的行為,因為越境送別隻限於對待公子。桓公在自己與燕王之間挖了一道鴻溝,把燕王所到之齊地都給了燕國。

桓公贈給燕王一部分領土,小小的恩惠卻得到很大的利益,諸侯聽說桓公所為,均歸順齊國,齊桓公霸業乃成。

“一年之計,如植穀。十年之計,如植樹。終身之計,如植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是為穀,一分耕耘十分收獲是為權,一分耕耘百分收獲是人才。”

這是管仲留給後世的著作《管子》中的一節。桓公在位43年,管仲在桓公死後二年也去世,這期間管仲一直擔負著重大的責任。

“你無須負起任何責任,卻把你的理想通過我來實現,沒有性命之憂就實現了理想。但

是能為天下做點事,也是應該無悔了。”管仲臨終時對最好的朋友鮑叔牙說。

“我感謝你所做的一切,因為你使我沒有性命之憂就實現了理想!”鮑叔牙如此回答。

鮑叔牙不因為管仲貪小財而看不起他,知道他是一個有大才幹的人,而齊桓公也是要用人治國,不計較他曾射了自己一箭的小仇。正是這樣,管仲才發揮了他的才能,齊國也得到了治理,成為強國。

把榮譽留給對手

有一位大書店的經理,有一天從他的一個店員那裏收到一封令人吃驚的侮辱信。在這封信中,那店員說,他談不上喜歡、尊敬或討厭經理,他認為其經理是個無所作為的庸人,並希望副經理能取代他的職務。總之,這是一封非常惡毒的有意令他丟臉的信。

然而,真正驚人的卻不是這封信本身,而是這位經理對付這封信的辦法。

這位書店經理便是《福希斯》周刊的發行人比爾。他的副職,原來就是與那位店員親近的人,名叫巴特。這封信原是寄給巴特的,而不是寄給比爾的,其用意很明顯,就是不願讓比爾看見此信。可是由於兩個頭兒常常互相拆閱商業信件,恰巧巴特又不在場,比爾便把這信拆開看了。比爾讀了這封驚人的信後,就帶著信一直跑到老板那兒,老板叫納拔,是許多家大公司的董事和股東。

比爾對納拔說:“我雖然是個沒有才幹的經理,但我居然能用到這麼好的一位副經理,連我的店員們都認為他超過我了。”比爾沒有常人遇到此境的半點嫉妒,沒有受到傷害的虛榮和憤怒,他隻是說他挑選的副經理是個能者。

就這樣,比爾把一塊碎磚變成了生輝的璧玉了。享有成功之盛名的能者,是常常這樣做的。這原是一種秘術,得此訣者便能有忍人所不能忍的胸襟。他們對於精明過人的傑出屬下,便常常用這法子拉攏和操縱。

一般的凡夫俗子,對個性堅強、難以駕馭的人,不僅不會設法羅致,反而避之不及,生怕他們喧賓奪主,勝過自己。可他們還常常說得不著真正的助手。這句話也許有一部分是對的,可他們實際上並不需要真正的幹才。他們自己從未感到自己的不足,總以為世上隻有他們能把事做好。因此,自我感覺總是那麼好,遠超出自己的實際能力和事業的結果之上。

孫臏和龐涓拜鬼穀子先生為師一起學習兵法。同學期間,兩人情誼甚厚,並結拜為兄弟,孫臏稍年長,為兄,龐涓為弟。

有一年,當聽到魏國國君以優厚待遇招求天下賢才到魏國做將相時,龐涓就再也耐不住深山學藝的艱苦與寂寞,決定下山,謀求富貴。龐涓到了魏國後,不久便侵入魏國周圍的諸侯小國,連連得勝,使宋、魯、衛、鄭的國君紛紛來到魏朝賀,表示歸屬。不僅如此,龐涓還領兵打敗了當時很是強大的齊國軍隊!這一仗更提高了他的聲威與地位,魏國君臣百姓,都十分尊重他、崇拜他。

後來孫臏也來到魏國,先去看望龐涓,並住在他府裏。龐涓表麵表示歡迎,但心裏很是不安、不快:惟恐孫臏搶奪他一人獨尊獨霸的位置。又得知自己下山後,孫臏在先生教誨下,學問才能更高於從前,十分嫉妒。

第二天兩人上朝。魏王對孫臏很敬重,“聽說先生獨得孫武子秘傳兵法,才能非凡。我盼您來,幾乎到了如饑似渴的程度。今天您終於來到敝國,我太高興啦!”接著問龐涓:“我想封孫臏先生為副軍師,與卿同掌兵權,卿以為如何?”

龐涓最忌諱的就是這種情況,暗自咬牙。表麵上卻說:“臣與孫臏,同窗結義,孫臏是臣的兄長,怎麼能屈居副職,在我之下?不如先拜為客卿,待建立功績、獲得國人尊敬後,直接封為軍師。那時,我願讓位,甘居孫兄之下。”

魏王聽罷,很滿意龐涓的處世為人,便同意了。

但龐涓真的就是按照他說的做的嗎?恰恰相反,他處處為難其師兄,甚至用計謀千方百計要害死孫臏,結果被世人所不齒。

一般的“小”人物,便不能領會這其中的道理,動輒對能幹的人嫉惡如仇,這也實際是他怕被看不起的緣故。一個人越是把自己看得太重,希望別人一天到晚都圍著他團團轉,對他滿口的恭維和奉承,他就越是被別人看不起。真正的大人物往往善於放長眼光,注重結果,他們認為成功的結局,遠勝過一時的虛榮。

比如說卡耐基吧,每當有人談起他那驚人的成就,他總是謙虛地把功勞歸於他身邊的人,說這些人比他聰明得多。

林肯在任美國總統期間,挑選內閣大員時,決不以唯唯諾諾是從者委任,對於那些具有堅強意誌難以操縱的人,他委以重任;甚至那些看不起他,曾經反對過他的人,他也盡力羅致。他的陸軍總司令史丹頓,繼凱木倫之後最能幹的閣員,就常罵林肯是“原始的大猩猩”,並把發生在貝爾倫地區的災禍,歸咎於他行政上的無能;還有林肯最得力的財政部長蔡斯,原來是個不喜歡林肯的人,並一度曾公開反對他。不管別人對他怎樣,林肯總是將那些能擔負重要責任的人兼收並蓄起來,為自己效力,由於林肯知道自己的弱點,所以他選錄的人都是能彌補他的弱點的人。

人們都認為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莫茵一戰的失利,是其戰敗的重要因素。因為德皇威廉二世在全盛時期,不要任何人與其並駕齊驅,他隻要對他惟命是從、諾諾謙恭的人;大戰初期,他的總參謀部裏幾乎全是這些人掌權,這是很明顯的事。

威廉二世的祖父,德皇威廉一世,行為與他的不幸的孫子恰巧相反。威廉一世對於氣焰囂張、不可一世的宰相俾斯麥,多年以來頗能相安共處,因為他知道俾斯麥堅強剛毅,具有強有力的鐵腕實力,能把普魯士和散漫的德國統一起來,成為世界強國。

迪克是西北國民銀行的主席,論到人生事業的成敗因緣,他有如下議論:“就我所知,一個領袖,四周總有不少意誌堅強的人。如果他不敢用這班人做得力助手,害怕他們將其推翻取而代之,他便不配做一個領袖,亦不會成就大事業。在當今強手如林、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如果僅靠一群鸚鵡去幹,怎能成大器呢?在一個蓬勃向上的公司裏,許多重要決議,是要由那些位置較低的人發表議論,並放手讓他們去幹的。這是我經商的經驗之談。”

那些勉強成名的人,通常不願意與比他的地位更高的人在一起相處。他不喜歡恭維抬舉人,隻是瞧不起人,有時候與有聲望的人在一起,他雖以此沾沾自喜,以為自滿,但通常他們所選擇的心腹朋友,都是他所能示惠的人。因此,凡是真正能幫助他而有堅強意誌的真才實學的人,他幾乎都與之絕緣了。

著名的發明家和製作家馬克西姆曾凝練地概括了得人善待的處世準則:“人們想從別人身上獲得的東西,不外是兩種:一為頌揚恭維,一為善待支持。然而,要想在這個世界上立身行事,隻好把頌揚割舍,以求別人的善待支持。因為他得到頌揚的同時,就有人嫉妒,而嫉妒便造成仇隙。”

當你選擇助手和朋友,以及和他們來往之際,你應該舍得犧牲自己的虛榮心,努力求得在某方麵比你強的助手,參照他們的意見去做一些你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隻要你肯放下架子,舍棄矜持與虛榮,你便能羅致一幫幹將為你的事業奮鬥。

鑽對手的空子

在自己處於不利境地時,要想方設法鑽對方的空子,利用對方的缺陷或短處。打擊對方,使自己擺脫困境,變不利為有利。

借刀殺人之計用於商業談判,實質上就是借手於自己外的人、事、物,達到自己的目的。一切談判高手總是善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與條件:借用社會力量(社會公眾輿論等)給對方施加壓力;借助法律條文或財經製度規定等駁斥對方的無理要求,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借助他人之言,與對方進一步討價還價,實現談判成功的最終目的。

某出口公司與港商成交一批商品,以價值318816美元賣斷,再由其轉口西非。雙方簽訂合約中的包裝條款訂明:均以三夾板箱盛放,每箱淨重10公斤,二箱一捆,外套麻包。

該港商如期通過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於2月6日開出不可撤銷跟單信用證。我出口公司審證發現信用證的包裝條款與合約有出入,信用證的包裝條款為:均以三夾板箱盛放,每箱淨重10公斤,二箱一捆。沒有要求箱外加套麻包。鑒於信用證收彙方式應遵循與信用證嚴格相符的原則,該公司決定貨物包裝以信用證條款為據辦理,即隻裝箱打捆,不加套麻包。一切有關單據都按信用證的條款及實際情況繕製。該批貨物共5000捆(一萬箱),於3月15日裝上海輪運往香港。我出口公司持全套單據交中國銀行上海分行辦理收彙。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審核後未提出任何異議,因信用證付款期限為提單後60天,不做押彙,全套單據由中國銀行寄開證行,整個過程並無異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