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卷土重來》 :諸多巧合與……到達遼東(下)(2 / 3)

“遼地各國並不和睦,他們之間常年都在互相攻伐。我原本擔心突然加入進來會讓遼地的傳統勢力感到緊張,聯合起來對抗我們。現在烏桓族進攻夫餘國卻是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夫餘人在遼地的口碑一向不錯,沒有多少侵略性。那麼我們是不是能夠猜測遼地的各個勢力會傾向於夫餘,幫助夫餘對抗烏桓?”

方浩情不自禁的點頭,他轉頭與袍澤低聲交換意見。

坐在方浩旁邊的隨軍參謀名叫周超,是一名白白淨淨的中年人,他是漁陽郡人,是在林斌進入河朔之間主動來投,目前是狼軍的部參政。

方浩十分確定的說:“多麵進攻的部署恐怕要延遲,王目前所想乃是分化遼地諸國,如此一來多麵的作戰計劃便要推遲了。”

周超一直都在笑,給人一種很無害的印象,其實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在那笑容之下是一顆時刻都在算計的心,袍澤們都叫他笑麵虎,他也喜歡這個稱號,畢竟袍澤願意替自己取外號也算是一個接受了的表現。他點頭,然後又搖頭,弄得方浩有點雲裏霧裏。

周超樂嗬嗬道:“王非常人,不可以常理視之。超竊以為王必不會放棄多麵交戰之戰策,陳統領讓人會率領狼軍進攻鮮卑;甲統領與蒙統領依舊會兵發遼東,聯合戰高句麗克三韓。理所當然,呂統領必然還會進攻烏桓。”

那些也都是在進入遼地前的戰略部署。

林斌不介意自己在說話時部下們交頭接耳,通常在這種時候他會停下來讓部下交換意見,自己也整理一下思路。他還是比較滿意部下能夠動腦筋思考,畢竟隨著勢力的發展壯大,部族以後肯定是要麵對多麵的戰爭,及早培養出能夠獨當一麵的將領,日後也不至於會到了選將時無將可用的地步。

因為這場是決定是否調整戰略的會議,各部各軍的主要將領全部到場,左邊坐的全部是武官(含隨軍參謀)係統的人員;右邊自然就是各部的主要負責人和一些新近被吸收的文士。

林斌已經做好考慮,一個成熟的部族總是能夠分清各自的職責,他擁有一塊固定的根據地後不但要整頓軍隊,更要設立一套文武相輔的官員製度出來。按照某些人的建議,林斌將借鑒漢國成熟的官場規章建立自己的中樞,完善部族的管理係統。

同時,因為是要作為長久的根據地,林斌需要在遼地選擇一個地方成為首府,確定政治中心的所在地。這麼一塊地方的地理位置一定要有優勢,所謂的優勢不是考慮防守的難度與否,而是行政命令的覆蓋範圍是否便利。簡單的說就是交通要便捷,使得行政命令傳達快速。

無數次提到林斌缺少軍事上能夠出謀劃策的謀士,等待林斌真正到了遼地後才發現,原來手底下不止缺少謀士,更是缺少行政的人才,就連建設最需要的匠人也是奇缺無比!

林斌想到這裏不由自主的轉頭看向右邊,那邊的人比起左邊整整少了兩倍,人數隻有可憐的二十一人,其中有一大半還是在部族建立時,硬著腦殼接受管理部族的人,這些人其實都不適合行政管理,隻是林斌無人可用不得不用罷了。

林斌的眼瞳突然一縮,目光在鄭元的身上停頓。到目前為止林斌都還不完全信任鄭元,任何人都無法一時間就相信某個人,他之所以將製訂律法的重任交給鄭元也是出於不得已,隻不過是想通過重用鄭元給漢國的一些人看,希望漢國的某些人才看到鄭元的例子後來投效,算是一個‘千裏買馬骨’的意思。

“是不是也要學朱元璋蓋一座聚賢樓什麼的來收買賢士?”

在林斌的印象裏,古人似乎都很愛麵子,說不準那麼做後真的能起到什麼作用也說不定?

鄭元被委以重任後的一段時間內都在忙於製訂律法,一個月餘的時間才完成三條律法的規章,自我感覺精力不足之際派人前往漢國稟告自己的師尊,將林斌治理部族的理念傳回去,他在信中說林斌雖然是一名武將,但是從行事作風來看應該是一名法家信徒,法家在漢國的地位受到儒家威脅的現狀下,將重心傾斜到林斌這個新興的勢力上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