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猛士》 :疏忽不得(1 / 3)

無論是古、還是今,遊牧民族的社會結構都將注定他們的武裝是一支極其散漫、缺少紀律的軍隊,許許多多的部落沒有養職業軍人,他們以下馬為牧民、上馬為戰士而沾沾自豪。這樣的軍隊,它的戰鬥力是建立在擁有優勢戰馬的條件下,一旦下了戰馬,他們的戰鬥力起碼減掉一半,尤其,絲毫不用否認,遊牧民族不擅攻城,這是不爭的事實。

長久以來,農耕民族抵禦遊牧民族皆是用城堡、要塞、高府闊城,利用城牆的優勢與遊牧民族展開防禦戰,這給人一種感覺,就好像農耕民族的戰力比遊牧民族低下,這種理解似乎沒有錯誤,但卻不是絕對!

自相矛盾?或許是吧,這個世界上哪件事情沒有兩麵?

林斌在野戰中能夠戰勝匈奴人,但是那會大傷元氣,這已經是有事實的根據。在上一戰,林斌率領兩萬神策軍、三萬狼騎、五萬仆從軍、十八萬奴隸軍與匈奴右賢王部三萬(不算西域五萬)、右穀蠡王庭部五萬決戰於北新平野,隻是一個晝夜的激戰,林斌損員將近十萬,一戰戰沒萬餘辛辛苦苦攢起來的精銳。他有時候會想,如果沒有那些被當作炮灰拖住右穀蠡王庭部軍隊的仆從軍和奴隸軍,自己的精銳在那一戰中會損失多少?

鬥智鬥勇,這都是建立在手中有足夠兵力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可以運用的士兵,主帥的什麼智謀、什麼勇悍,其實那都是狗屁!

部下們了解林斌的心思,也讚同保存實力以備後用。他們心裏是老不願意為了漢國而讓袍澤去流血,說沒有怨言那絕對是假的,隻是誰也不敢說罷了。現在,沒有什麼願意與不願意,主帥軍令頒布,身為屬下隻有服從,他們值勤於自己的崗位,抽出了自己的戰刀,打算把怒氣發泄在胡虜身上,就像已經慢慢被接受的觀念:“胡虜就是用來被殺的!”

像螞蟻一樣的敵軍,匈奴軍隊蜂擁而來,行走在前十排的是扛著大盾的步兵,在這些步兵後麵,稀少而又簡陋的攻城器械被嚴格的保護。混亂沒有章法是遊牧民族的特色,其實匈奴的統帥也不奢望自己的軍隊能夠擺出什麼像樣的軍陣,弓箭手被安排得十分糟糕,沒有站立在軍陣最合適的地方,間接影響了軍陣應有的威力。

匈奴軍隊還在繼續前進,靠近五軍防禦地段約一千步時,他們選擇停了下來。陣陣號角聲吹響,持盾的匈奴步兵踏步向前,前進了約百步立定,攻城部隊之間響起了嚎叫,肩膀上扛著裝滿沙土麻袋的匈奴士兵嗷嗷奔跑起來。

匈奴盾兵聽到後方傳來的嚎叫聲,他們扛盾、邁步,嘴巴裏亦是“啊啊”大叫,盡可能地結隊前進,行走期間,第一排盾兵死死握住盾牌的把手堆前;第二排的盾兵快步而上,頂起盾牌搭在第一排盾兵的盾上;隨後,持盾的匈奴士兵高舉盾牌靠攏,立時,一個簡簡單單的盾陣被立了出來。

呂炎眼睛眯了一下,他從那些盾兵立陣的過程中看見了呂河部的影子,鼻子一抽發出冷哼,“吃裏扒外的東西!”。他轉頭看向甲賀,隻見甲賀表情平淡,那雙眼睛卻是銳利得可以殺人,分明也是動怒了。

敵人離得遠,負責守城的五軍將士隻眼睜睜看著敵人在破壞陷馬坑、將陷馬坑填平。此時,了解實情的人心裏隻有一個想法,那便是讚歎他們‘大人’或者‘王’的睿智,早就料到陷馬坑不會起到作用,減少了陷馬坑的數量。他們心裏有些期待那兩條誰都沒有看明白的渠溝到底能發揮什麼作用了。

“弩手準備!!”

洪亮的軍令從甲賀嘴巴裏被喊出,隨即牆麵上的二十個大戰鼓被敲響,如雷一般的戰鼓聲中,站立於牆麵和箭塔之上的弩兵端起弩機。這個時代還沒有射擊角度的‘度’的說法,一切靠的是弩兵的訓練程度,再有就是軍官的試射標尺。負責試射的軍官發出了弩箭,兩次的試射瞬間判斷出最遠射程和最佳射程,亦是‘拋射’和‘攢射’。

五軍這邊對破壞陷馬坑的作業絲毫不理,沒有了阻礙的匈奴攻城部隊進行的作業卻是快不了多少,他們足足花了將近一個多時辰才填平陷馬坑,隨後,匈奴的軍隊這才繼續前進。(沒有城,但是大部份匈奴人都把那麵三丈五的矮牆稱呼為‘城牆’)

可能是出於謹慎,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準備不足,兩萬餘匈奴步兵填完了陷馬坑前進一段距離,在五軍的射程之外又頓住了。

韓安國輕挽胡須,他靠近林斌兩步,“護漢侯,領兵的胡虜統帥好像並不著急進攻啊?”

林斌的想法與韓安國一致,他想,第一次派出垃圾士兵試探是冷兵器戰爭中的慣用手段,但是第二次還派出垃圾士兵進攻,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