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猛士》 :陣戰之道(上)(2 / 3)

就有如林斌所想的那樣,由於匈奴人衝鋒的速度不快,匈奴人被陷馬坑吞掉四五百騎後就停了下來,他們棄掉馬匹小心翼翼的徒步向前,雖然還有人不時踩到鬆軟的地麵陷進去,但是陷馬坑起到的作用的的確確是沒有預計中那麼好。

漢軍這邊並不知道匈奴人的情況,很多人猜測是匈奴主帥預料到陣地前麵會有陷馬坑這才派人先破壞,談著談著不少將領皆是露出了不樂觀的表情。

“我們遇到擅於攻城的匈奴統帥?“

匈奴人還在前進,他們發現有陷阱後再一次降慢了速度,徹徹底底變成了真正的龜速。

韓安國忍不住勸:“護漢侯,派出騎兵隊上前箭阻,或許可起到作用?”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中肯的建議,但是林斌卻搖頭了。先秦對修建防禦工事很在行,矮牆有些地段是可以從後麵用絞盤拉開提供騎兵出外殺敵,但是為了敵軍的一股試探用的軍隊曝露矮牆段的秘密無疑是非常不劃算的。

“讓他們探!”

林斌波瀾不驚的表情和語氣很大一部份給予了將領們獲勝的信心。他比誰都明白防禦戰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不能因為一點點威脅就著急,況且作戰才剛剛開始,為了一些本來就要被消耗的陷阱去傷腦筋,何必呢?

陷馬坑絕對不是一次性的消耗品,它就算是被發現了除非是被用土填平不然還是能夠起到阻敵的作用,最大的用處便是妨礙敵軍進行大規模密集的集結,擺開最有利的攻城隊形。

匈奴人動作雖慢,但是經過大約半個時辰小心的探索終於也到了矮牆前麵約五百步的地段,他們整隊之後沒有馬上大規模發動衝鋒,而是抽簽似得選了半天終於選出負責繼續往前探索的小隊。

大約兩千名匈奴人排成了三個梯次,他們仍然是以烏龜般的速度往前走,走在前排的匈奴人用手中的兵器探觸地麵,像極是後世在進行排雷的作業,當他們感覺地麵鬆軟時就會畫一個圈圈作為記號,然後繞開繼續前進。

匈奴人前進了大約一百步,進入漢軍射程範圍讓這些走在最前麵的士兵腿肚子忍不住直打顫,深怕漢軍突然放箭,他們提心吊膽的再前進五十步,發現漢軍沒有射箭的意思後膽子並沒有變大,反而更為害怕了。

行走在最前列的匈奴人受不了心裏壓力停了下來,他們眼前是一條沒有遮掩的大凹坑,這個凹坑大約有一丈深、寬約一丈八,很明顯是倉猝挖出來的障礙,裏麵沒有木樁尖刺,某些地方的深度甚至還沒有五尺,顯得極其凹陷不平。

一個匈奴的士兵擦拭額頭的汗水,迷惑道:“這是什麼東西?”

如果讓林斌來回答的話,他會很不情願的說“那個叫坦克防禦工事”再補充一句“隻是有些小而已”。

張騫開口了,“護漢侯,護城渠離那麼遠,真能起到阻敵效用?”

韓安國不愧於擅長防禦作戰,他一語就講出了關鍵:“第一條渠離牆段約有三百五十步,第二條為兩百步。護漢侯好謀略!”

呂炎習慣性地雙眼眯成一條細線,昨晚到清晨為了挖這兩條渠耗費了大量勞動力,以至陷馬坑的數量減少了不止一半,他原先也不明白林斌為什麼寧願挖兩條注定無法隱秘的凹渠而放棄挖陷馬坑,直至弓弩手試射射程的時候才明白過來:那兩條渠所處的位置都是敵人的加速地段,能夠阻礙敵人的加速,敵軍在那兩個地段停越久,死傷就越大!

直至負責探路的匈奴人退回去漢軍這邊都沒有任何動作,這讓在後方觀看的稽善、依稚斜、菰渾王、屠申王等人止不住的胡思亂想。按照他們的理解,既然漢軍挖了陷坑,那就一定是要殺傷大匈奴的士兵,離得遠沒有阻止大匈奴的士兵破壞陷坑情有可原,可是大匈奴的士兵都靠近矮牆三百步了,擁有射程優勢的漢軍為什麼不放箭阻止大匈奴的士兵繼續靠近?

依稚斜轉頭看向從昨晚就不發一語的中行說,“軍師……”

中行說閉眼養神像是在馬背上睡著了一般,聽見呼喚隻是低聲“嗯……”的應了一聲,連頭都沒有抬一下。

稽善對中行說不陌生,知道中行說比大匈奴的所有人都了解漢國,亦是出口請教。

“到了時候,我會出謀獻策助大王子和右賢王大人打敗林斌。現在還不到時候。”

莫測高深?其實中行說根本就想不出林斌想幹什麼,但是他不能明明白白的告訴依稚斜等人“我不知道,別問我”,他隻能死撐著表現出一幅‘我有辦法’的嘴臉,絞盡腦汁的進行思考。

稽善在中行說這裏沒有得到獻策,隻有把目標轉向菰渾王和屠申王那邊去。他想:“隻要進攻了,林斌的花招也會被識破!”,一如既往的想用語言激怒菰渾王和屠申王,讓他們的士兵當探路石。

這兩個從賀蘭山過來的匈奴部落王不是沒有腦子的蠢貨,他們當然知道稽善打什麼主意,隻是礙於先前話說滿了,現在反悔會降低身份,被那些同樣是賀蘭山過來的俾小王瞧見了,權威也會受到影響,他們隻有硬著頭皮繼續撐下去。

在前陣擺得歪七扭八的賀蘭山戰士們得到後麵的軍令又開始往前走,這一次他們依然走得小心翼翼,有盾的戰士緊張兮兮地握緊了盾牌,他們隨時準備擋住漢軍射來的箭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