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猛士》 :走吧,向西!(2 / 3)

韓安的戰策十分不改,他仍是派小股騎兵隊在步陣外遊弋,時而做出衝鋒姿態引步陣中間的弓弩手射箭,期待消耗趙軍的箭矢,尋找最好的機會再一次用正麵的突破擊敗趙軍。

先秦軍隊本就以防禦作戰聞名,一旦先秦的步軍打定隻防禦不動,想要突破不是不行,但那需要用多過先秦步軍的幾倍陣亡率去換。

林斌看得頻頻皺眉,若是單純的防禦作戰,全麵龜縮隻防不攻自然是沒有什麼錯誤,但趙軍忘記了自己的職責,他的任務是要拖住敵軍,等待己方援軍加入戰場,這樣單純的防禦一旦敵軍留在一部份軍隊牽製,其餘軍隊幹脆不理會龜縮成刺蝟的步軍繼續進發,那麼也就等於是作戰失敗了。隻要後方有敵軍進入,援軍被拖住,後方變成了戰場,固守防禦的步軍隻有兩個下場,戰死或者餓死。

蒙昭的臉色也不是很好看,但是他想的絕對與林斌不相同。他之所以臉色難看是因為看到韓安命令軍隊分成了六段,正準備發起決死的波段衝鋒。他有理由相信,隻要軍令一下,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那些被安排出來當作敢死之士的騎兵也絕對會眉頭皺都不皺一下服從軍令執行必死的衝鋒。

就在韓安要發令進行決死衝鋒,用死亡的代價換取突破步陣的命令時,一段金鼓聲響徹起來。

**************************************************************************************

“末將……”

“你不用說。”

林斌策馬而走,他和蒙昭一起來到一臉茫然神色的趙軍前麵。

“你輸了。”

平淡到極點的語氣讓趙軍有如墮入冰窟。他努力回想為什麼會被判定輸了。從戰術上來思考,就算韓安麾下的軍隊真的能突破步陣,到最後也隻是兩敗俱傷的結局。他越想臉色越漲紅,想到防禦廣牧隻是為了整個大戰略服務,終於明白錯在哪裏。

趙軍低頭、單膝跪地,“卑下……有罪……”

看到趙軍醒悟,林斌臉上泛起笑容。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句話用在這裏有點不倫不類,但是一名知道錯在哪裏的領兵軍官,隻要能反省,從失敗中檢討自己,日後必然還是能有所作為。

得到示意,趙軍攀上牽過來的戰馬,他緊緊地跟在林斌等人後麵,聽林斌講解什麼叫‘戰術隻是為了戰略服務’的道理。

五軍的將領很喜歡聽林斌講解兵事。林斌的話很直白,每次都沒有任何修飾的實講實說出為什麼會勝利、為什麼會失敗,勝利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再一次遇到失敗過的戰例時該用什麼策略去挽回敗勢。後來,林斌開始說起步軍與騎軍對抗應該采取什麼樣的策略。

“黑旗軍裏麵為什麼會有額外的一萬遊騎兵編製?”

不管是出於提防先秦的考慮、還是根據實際的情況而做安排,林斌改編的黑旗軍是一支以步軍為主力的軍團。他琢磨著西進嘛,肯定會在很多不同的地形進行作戰,那麼就需要有足夠的步軍。等進了多山地帶和城市攻防戰步軍毫無疑問將是主力,再則先秦士兵的確也是擅長步戰。

蒙昭是黑旗軍的統領,他能答,但是受到林斌的示意,隻能用鼓勵的眼神看向統屬黑旗軍的軍官。

張賀年約四十,算是先秦軍隊中的老人,他一生經曆大小戰陣不下百次,對步軍作戰有著自己的理解。他知道抱拳行禮林斌看不見,但是作為一名傳統的軍人還是抱拳,這才說:“大人曾說,在遙遠的西方,有一個叫馬其頓的國家,他們的君主用的是一種四方形的步陣。西方無人可敵的四方形步陣是建立在有騎兵輔助的條件下。”

趙軍的心態很不錯,他被點醒後馬上拋掉包袱,盡力吸收那些都是在實戰中體驗到的經驗。他猶豫著低聲道:“遊弋於外,對敵軍進行牽製、反包圍,若……”

蒙昭見林斌又在皺眉,知道是嫌趙軍聲音小,忍不住喝:“像個男人說話。大聲點!”

趙軍僵硬地抬起頭,大聲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林斌以前訓練軍隊的方式很鐵血、很殘酷,現在這種鐵血、殘酷的練兵方式仍在繼續。一支從死人堆裏爬起來的軍隊,他們被注入一條近乎於野蠻的思想,‘活著是為了殺死敵人’,誰是敵人,如果是現代的話,林斌會說‘國家的敵人就是你們的敵人’,現在他能說的隻有一句,‘民族的敵人’。口號很蒼白、很空洞,士兵們不知道什麼是民族,他們有了自己的理解方式……

嫡係會說:“大人的敵人便是我們的敵人!”

先秦的戰士茫然道:“服從軍令殺人便是。”

部眾很驕傲的吼:“殺死‘王’的敵人!”

仆從和奴隸沒有發言權,可能隻敢悄悄憧憬:“殺人換取身份!”

在這個年代裏,如果有人想要對士兵普及教育,教導知識或認字,那個人的腦袋絕對是發燒了。不是說越無知越好控製還是什麼,隻是那樣做的話隻會分散士兵的注意力,不但加進一些不屬於士兵應該有的思想,還讓士兵減少訓練生存技能的時間,士兵之所以能在戰場活下去依靠的不是知識,而是身體素質、操練的武技。

或許又該說錯了?但是錯在哪裏呢。現代之所以對文化素質要求高,因為那是熱兵器的時代,士兵需要有文化基礎,容易理解一些軍事戰術以及對軍械進行保養、操作高科技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