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虎豹騎軍被改編,將領們沒有任何意外,他們也大概知道自家大人為什麼會把虎豹騎軍拆開,畢竟虎豹騎軍是漢國皇帝取得名字,在不接受漢國的封賞後已經不再合適被拿來當作代表軍隊的番號,被拆為虎軍和豹軍已經是最理想的結果,他們所希望的是新被編進去的戰士不要墮了以前善戰的名聲。
在目前為止,五軍總算真正的確定下來:神策軍、虎軍、豹軍、狼軍、黑旗軍(秦軍)。
在接下來的兩天裏,一個新的消息被發布出去,軍中第一次大比武即將展開。
人們原先還有些沒明白比武是要幹什麼,後來明白那是在挑選神策軍的將領和戰士,全軍都在摩拳擦掌。
欣欣向榮絕對不適合被用稱呼一片忙碌的十部五軍,他們玩命般的忙碌是在為了戰爭做準備,誰都知道隻要到了秋天大戰一定會爆發,至於他們的‘王’要進行是一場怎麼樣的戰場,沒人能猜出來。
大比武不用花太多筆墨來敘述,林斌不想讓整支軍隊失去平衡,所以神策軍隻是在原有的嫡係基礎上選拔了兩萬戰士,其餘表現優秀的軍士在原有的軍功基礎上被編進其餘四軍當作基層的軍官,五軍的編製在最短的時間內被完善,各軍開始了自己的練兵。
在林斌的授意下,經過改裝的軍服被發送下去。
此時,林斌正臉帶笑容看著那些領軍服的戰士。或許有點惡搞,但卻十分有效,他為了區別與漢軍戰袍的不同按照自己的審美觀在戰袍的領口加了一道代表軍爵的布勳,上麵用隸書書寫戰士軍爵的等級,起到了攀比的作用。
林斌絕對沒有想過要用一己之力完全擊敗匈奴,他很清楚的認知這不是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情,他能做的就是盡量削掉匈奴的戰爭潛力,之後能做到哪一步不是看即將要西進的自己,而是應該由漢國自己去努力。
“我的舞台不在這裏!”
如果事態沒有再被改變,有了林斌在塞外的接連大勝,漢國已經被深深的刺激到,要不也不會發生集結兵力準備進入河朔的事情。
既然漢國已經有動作,目前說不準是好還是壞,林斌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漢國得到了育馬基地(河套),不再需要浪費財力去高價收購戰馬,十年之內漢國就會有足夠的戰馬,那也就是說漢匈之戰起碼會提前二十年!
林斌既然想幫漢國一把,那他也不會再藏私,反正都已經要西進,現在不把自己會的東西留下來以後就沒有機會了。他將工匠繪畫的馬鐙、馬鞍,包括六聯裝強弩,連同一部厚厚的建議全部交給了張騫。
所謂的建議,其實就是一套林斌親身體會出來的戰術和騎戰的講解,如果劉徹足夠聰明會知道林斌寫的東西的正確性,理解‘戰爭不是依靠人數,而是對戰爭的理解所建立起來的文明優越性’,有一套戰術叫‘以戰養戰’‘就糧於敵’。有先前的戰例證明下,已經對傳統戰術產生懷疑的劉徹估計真的會拋棄掉‘人海戰術’,訓練自己的精銳騎兵去與匈奴一決雌雄。
“榮耀屬於那些應該站起來的人!”
林斌自覺無法改變劉徹重用儒家的事實,他沒有在建議書裏麵寫太多,隻潦草的寫了幾個篇幅,大致摘出了曆史上的幾個事件出來,將那些事件當成故事書寫,以自己的看法旁白注釋對儒家的看法。其實林斌寫的旁白根本就是劉徹老年後對儒家的評價……
太多的東西林斌無法表達,他想了許久做了一件自己都無法判定不知道對錯的事情:用刀子去說話,第一個幹掉的就是有著儒生身份,其實就是曆史上第二出名的神棍,整天吹噓‘天人感應’的董某某。至於會不會有另外的人站出來,目前無法管太多,唯一能做的還是用刀子說話,他相信隻要自己在外麵做出了帶頭作用,必將會影響到一些什麼。
林斌或許忽略了一點,漢國的保守階層不垮掉,想要改變國策簡直是天方夜譚。不過,他想太多沒用處,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應該履行的責任。
對於林斌來說,他現在需要履行的責任很簡單,那便是全力備戰,不讓戰爭等待自己,而是自己去尋找戰爭!
******************************************************************************
不厚道的求月票……
順便通知一下,以後不管寫多少,都在十點前發出來,畢竟以前定十一點前實在是有些晚了。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