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不平 (上)(2 / 2)

首輔王錫爵見此,知道木已成舟,幹脆以大事已了為由,請求皇帝準許自己再度回家伺候生病的娘親。於是乎,準許倭國議和,東征循序返歸遼東兩個相關議題,就相繼成了定局。

盡管繄跟著,李如梓、李彤、張維善、洛七和劉繼業等將領,趁著接受皇帝召見的機會,齊聲發出提醒:倭寇生性狡詐,請和極有可能是緩兵之計,隻要緩過一口氣,肯定又要卷土重來。然而,比起一幹“老成謀國”的大學士,尚書、禦史,幾個乳臭未幹的少年將領的提醒,分量差得終究太遠。

不過,大明萬歷朱翊鈞乃是“聖明”天子,斷不會傷了有功將士的心。所以,當場承諾,若是事實證明倭寇賊心不死,自己一定會再遣大軍入朝。屆時,眾位忠臣良將,必在領兵出戰之列。

為了嘉獎將士們的忠勇,萬歷皇帝朱翊鈞也毫不吝嗇,官爵,賞金,錦袍,雁翎刀,成車的往下賜。結果麵聖之後,李如梓和李彤等人,就都穿上了原本難得一見的麒麟服,配上了當初立下王賜明那樣大功才有資格佩戴的秋水雁翎刀。鑒於四人的官職近期升的的太快,朝廷無法再對他們破例提拔,但是,他們各自的勛位卻又跳了一大級。並且對應的官號,也成了定遠將軍,安遠將軍和明威將軍。(注2:官號,榮譽稱號,有等級,並且可以多領一份俸祿,不予實權和實職。文官為某某大夫,武將為某某將軍。勛位:根據功勞授予的榮譽,意味著有做同等級別官員資格。)

得知劉繼業還沒行冠禮,萬歷皇帝朱翊鈞不管他原來有沒有表字,特意又賜予了他一個,以示方便他立刻就可以回家去繼承祖上留下來的誠意伯爵位和俸祿。對於自己親手提拔起來的少年才俊李彤和張維善,萬歷皇帝更是青眼有加,竟然直接讓他們補了浙江都指揮使司僉事和漕運參將的實缺兒,並叮囑二人,不必急著去 上任。交卸了現在手中差事和兵馬之後,先去探望父母,盡人子之孝。

如此一來,李彤、張維善、劉繼業三人,算得上貨真價實的衣錦還鄉了。兄弟三個在京師又逗留數日,多次常浩然等同學重聚。也由張維善的同族長輩帶著,陸續拜訪了京城內許多位高權重的長輩。想盡一切辦法之後,發現無法讓朝廷改變和談之念,隻好乘坐官船,沿運河向南而去。

恰好袁黃告老還鄉的請求,也得到了朝廷批準。雙方就湊做了 一路 ,結伴而行。沿途的漕運官員,早就通過各自的途經,得知張維善即將成為大夥的頂頭上司,並且此人跟總兵王重樓還是忘年交,所以極盡討好之能事。然而,表麵風光歸風光,內心裏,李彤 、張維善和劉繼業三個,卻始終有一股遣憾盤旋不散。

他們三個,的確功成名就了,並且超出預期地達成了各自當初的目標。大明朝耗資百萬,耗糧無數的東征,卻半途而廢。這一次,倭寇不熟悉明軍的戰衍和實力,被打得潰不成軍。當倭寇緩過這口氣來,並且根據明軍特點,做出針對性調整,大夥再想像以前那樣擊敗他們,談何容易!

“老天爺,你缺心眼兒啊!” 張維善的罵聲,猶在繼續。每一聲,落在李彤耳朵裏,都宛若杜鵑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