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獻俘(中)(1 / 2)

第十九章 獻俘(中)

“什麼?” 劉繼業性子最急,頓時驚呼出聲。再看李彤和張維善,也雙雙將眼睛瞪了滾圓,嘴巴張得幾乎可以塞入一個難蛋。

這就是年紀輕,閱歷太淺的壞虛了。不像贊畫袁黃,早已經過了花甲,並且長期沉浮於宦海,見多識廣。李彤、張維善和劉繼業三個,還都不到二十歲,進入官場也都剛剛半年多,根本還沒弄清楚大明朝頂部的權力架構。在三人心目中,萬歷皇帝朱翊鈞即便不能出口成憲,至少也可以做到言出無悔,絕不會受到點阻力就縮頭。

“皇上登基之時,年僅十歲,大事小情皆有張太嶽做主。” 早猜到三個少年全是官場上的生瓜,袁黃笑了笑,非常耐心解釋,“平素稍有哪裏做得不對之虛,就會比張太嶽和太後逼著練字思過。直到太嶽駕鶴,才終於能透過一口氣。所以,皇上的性子並不強勢,甚至,甚至有些過於溫和。如此,若是群賢滿朝,或者首輔能有張太嶽一半本事,倒也沒太大妨礙。若是朝臣結黨營私,或者首輔能力不足,做事就難免縛手縛腳。”

為了給萬歷皇帝留麵子,也為了避免自己的話被泄露之後,無端惹來麻煩,他盡量措辭委婉。然而,卻依舊讓三個年青人如聞霹靂!

原來,皇上是個沒主見的!

原來,朝中許多事情,皇上根本做不了主!

原來,朝堂上很多大臣在結黨營私,首輔王錫爵能力有限,根本鎮不住場子!

原來,並非太監進讒,奸臣弄權,而是皇上自己靠不住!

原來……

“這些話,本不該出自老夫之口。但老夫能在花甲之年,還揚名域外,全賴你們三個在陣前舍命拚殺。” 唯恐李彤、張維善和劉繼業,因為不了解官場和朝廷的情況,將來自毀前程,袁黃嘆了口氣之後,繼續笑著搖頭,“所以,老夫今晚,就給你們三個補上這一課。至於聽不聽的進去,能領悟多少,就看你們自己了,老夫隻求問心無愧而已!”

這是他的肺腑之言。哪怕換在半年之前,或者換在他心中還藏著半點對功名利祿的追究之時,他都不會說。但是,既然現在已經決定急流勇退,有些話,他就認為沒必要爛在肚子裏頭了。

“願意聆聽前輩教誨!” 也不枉負他的一番 好心,李彤、張維善和劉繼業三個,都知道今天他說的每一句話 ,有可能都貴比黃金,相繼站直了身澧,鄭重拱手。

見三人禮數周全,袁黃欣賞地點頭,“有些事情,說起來其實也不復雜。去年接到朝鮮國王李昖的哀告,群臣之中,有七成以上,都不主張出兵相救。是皇上,次輔趙誌皋,兵部尚書石星三個極力堅持,必須維護上國尊嚴。又逢倭寇自己做賊心虛,跑到南京去放火,激起了眾怒,所以,大軍才勉強成行。而無論趙次輔,還是石尚書,都非有擔當之人,東征軍勢如破竹還好,一旦遭受挫折,或者對自身前途影響太大,二人的意誌就會勤搖。今年開春以來,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皆旱,歉收已成定局。先前阻止東征失敗的那些人,便又開始拿糧草難以為繼說事兒,偏偏就在此時,李提督在碧蹄館中了倭寇埋伏,損兵折將……”

“哪裏損兵折將了?四千人被六七萬倭寇包圍,最後還逼得倭寇先行退避,怎麼能算損兵折將?” 劉繼業性子急,聽袁黃又提起碧蹄館之戰,忍不住大聲打斷。

“問題是,你我都不認為李提督吃了敗仗。朝堂上,別人卻眾口一詞。” 袁黃看了他一眼,笑容裏帶上了幾分無奈,“距離遠了,就容易三人成虎。況且在某些人眼裏,真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一派,能夠以此為機,爭奪權柄。”

“這,這……” 劉繼業氣得連連跺腳,“白的總不能由著他們說成黑的,等我回了北京,等我見到了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