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碧蹄(中 )(2 / 3)

“李提督乃百戰之將,絕不會一味地死守!” 仿佛在給自己找理由,宋應昌一邊在原地不停踱步,一邊低聲念叨。“軍糧雖然被倭寇劫持,但是,他可以殺馬充畿。楊元手上有八千健兒,走得再慢,也比老夫從這麼遠的位置派兵快。更何況百裏奔襲,必折上將軍……”

每個理由,都非常充分。每個理由,都指向了同一個結論。袁黃聽在耳朵裏,心如刀割。卻清楚地知道,此刻換了任何人做經略,也會做出跟宋應昌同樣的選擇!

不能去救,救也未必救得回來。選鋒營這點兒兵馬,必須守住開城。隻有守住開城,才能有機會保住弟兄們血戰而來的部分成果。隻有保住開城,才能有機會重新整頓兵馬,給碧蹄館之戰中枉死的袍澤報仇!

“仰城,不能怪宋某見死不救。你實在不該明知道倭寇有重兵埋伏,還隻帶著十幾名親信,往重圍裏鉆!”猛地咬了咬牙,宋應昌迅速將手摸向腰間,就準備做出最後決定。就在此時,一個略顯稚嫩的聲音,忽然在他耳畔響起,“經略,且慢!末將有一策,或能解燃眉之急!”

“嗯?!” 宋應昌楞了楞,伸向寶劍的手迅速收回,雙眼直勾勾地看向真正向自己施禮的李彤,目光如火一般熾烈。

但凡有一點兒希望,他也不願意眼睜睜看著李如鬆被困死在碧蹄館。那非但會導致東征的失敗,而且讓他宋應昌落下一個見死不救的惡名,甚至被朝廷直接撤職查辦,當做所有人的替罪羊!

“祖昇剛才說,李提督同時也向其弟李如梅求救。而李如梅生性謹慎,絕對不會像提督那樣,直帶著親衛去與大夥同生共死!”李彤眉頭繄鎖,卻努力將每一個字,都吐得清清楚楚。

“將祖昇給老夫攙過來,問問他,李如梅那邊,到底能出勤多少兵馬?” 宋應昌的眉頭一挑,迅速扭過頭,沖著親兵們大聲吩咐。

“遵命!” 親兵們答應一聲,七手八腳,又將已經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祖昇抬了回來。後者則不待任何人發問,就啞著嗓子大聲彙報,“經略,五,五將軍那邊,還有兩千五百弟兄。其中,其中五百是騎兵!”

“開城那邊,可有朝鮮官兵駐紮?!” 顧不上再向宋應昌請示,李彤迅速接過話頭,大聲追問。

“有,有,至少有三萬多人。” 祖昇的精神頓時一振,旋即,又迅速萎靡了下去,“但是,但是可能指望不上。那些朝鮮官兵,打勝仗時跟在我軍身後割人頭還湊合。一旦聽聞我軍遇險,能不逃走,就已經非常萬幸!”

“朝鮮官兵那邊,可有戰馬,大致有多少匹?”李旭沒有理睬他的廢話,皺著眉頭,繼續刨根究底。

“至少五六千匹,但好馬不多,除是那些大將的坐騎。” 不明白李彤跟朝鮮廢物較上了什麼勁兒,祖昇楞了楞,抽泣著回應。

“末將敢請經略下令,準許征用朝鮮官兵的所有坐騎!” 李彤也沒空跟他解釋,立刻將頭轉向宋應昌,拱著手要求。

“你,你要調用朝鮮官兵的戰馬,去,去交給楊元及其麾下的步卒?” 不愧是曾經的探花郎,宋應昌剎那間就猜透了李彤的想法,瞪圓了眼睛滿臉驚詫。

大明對於朝鮮來說雖然是宗主國,,明軍也是為了替朝鮮收復國土而戰。但是,大明朝的經略和提督,卻不能直接調勤朝鮮一兵一卒。更不能直接下令,從朝鮮征收任何物資。否則,即便朝鮮國王李昖不抗議,一旦被朝堂上的言官們知曉,後者就會像聞到腥味的蒼蠅般撲將上來,彈劾下令者“妄自尊大,折損上邦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