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曲直 (下)
這就是二人需要付出的代價了。雖然到目前為止,張湙所承諾的支持,都還沒看到半點兒蹤影。
好在李彤和張維善兩個,最近幾個月來經歷頗為鱧富。早就明白了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所以,雖然隱約有些失落,卻沒有覺得多少意外。相互看了看,就非常默契地躬身道謝,“多謝二爺叔指點,我們兩個一定提前做好準備,肯定讓張公公滿意而歸。”
“我們在朝鮮的戰果中,應該有幾枚倭寇的首級,是來自於倭寇中的將佐。先前因為無法核驗具澧身份,巡樵那邊上報就晚了一些。待張公公來時,剛好當麵呈交給他老人家。”
“還有倭寇將佐的首級沒有上交?太好了,皇上最近被倭寇弄得很煩,最想看到的,就是真倭的腦袋!” 張湙聽得又驚又喜,嗓音隱約有些顫抖,“不過,那些首級,畢竟很多人已經看到了。未必方便直接轉到張公公名下。若是他老人家抵達遼東之後,你們再帶著家丁去鴨綠江對麵砍殺一番,就更為妥帖!一是能讓張公公看到你們兩個對陛下的耿耿忠心,二來,弟兄們是受了他老人家的激勵,才竄勇爭先。他分幾顆首級,也名正言順!”
“晚輩明白。晚輩這就去想辦法,帶著麾下弟兄們移駐義州。”
“剛好先前李六郎前來借家丁,晚輩已經答應了他。明天一早去請他幫忙向李總兵請支令箭,不去義州那邊為大軍打探敵情。”
“嗯!” 對張維善和李彤兩個人的反應非常滿意,張湙開心地手捋胡須。“不愧是國子監裏讀過書的,你們兩個果然聰明。不過……”
頓了頓,他的聲音忽然轉低,“不要急著去請纓,要把握住具澧立功時間。張公公到了之後再出發才好,太早,太晚,都不妥當!”
“晚輩明白!” 張維善和李彤兩個又互相看了看,再度躬身。
“你們兩個能主勤與遼東李家子弟結交,甚合家中長輩之意。”大概是覺得張維善和李彤兩個孺子可教,二叔爺張湙想了想,非常耐心地繼續指點,“立了大功之後,也能顧著分給祖承訓那廝一些,而不是光想著自己,更讓家中長輩老懷大慰。子曰,君子慎其獨也。為官也好,領兵打仗也罷,最忌諱的就是,光想著自己,不肯與他人分潤。把功勞分出去一部分,短時間看,肯定是吃虧。但往長遠來看,隻要分對了人,回報肯定是當初付出的十倍。” (注1:君子慎其獨也,出自《文子》 ,原意是在獨虛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茍。隻有張湙這種不學無衍之輩,才會將其引申為忌諱獨占好虛。)
作為南京國子監的貢生,李彤和張維善兩個即便學業再差,也知道張湙用錯的古代聖人之言。然而,他們兩個卻不敢當麵向對方指出,隻好強忍著腹部抽搐,第三次拱手致謝。
那英國公府二爺叔說得口幹舌燥,自己也覺得今天給兩個晚輩的指點已經足夠。於是乎,故意板起麵孔,向二人又說了幾句激勵的話,便飄然而去。